APP下载

谈政治教学中的负迁移及对策

2009-06-13

成才之路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与学讲授学科

颜 勇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要经过知识的理解、记忆、迁移和运用四个阶段。以往,人们总认为理解是其中的关键阶段。然而,现代认知学派对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在表现。迁移是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且最为关键的一环。在政治学科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要利用已有的知识,使之对后继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而避免产生干扰作用。在此,着重就负迁移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求达到促进学习政治学科正迁移的目的。

一、负迁移的原因

实践证明,学生的—些错误,往往很不容易纠正和消除。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再三督促,作业上反复批改和订正,在后来的作业或考试中,学生依然如故,这说明负迁移有一定的顽固性。对于这种顽固的负迁移,简单地归因于教与学的任何一方,都是不对的,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负迁移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1. 混淆概念是产生负迁移的根本原因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知识的迁移有三个主要因素,其中之一是是否有恰当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可利用,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学生认识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并以原有的概念作为阶梯,实现其向未知知识的过渡。倘若原有概念掌握不够准确,这必将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 思维定式产生负迁移

例如,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原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于这一原理学生耳熟能背,在脑海里已打上深深的烙印,学生在运用这一知识点时形成了不必思考的习惯判断: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由于学生对“实践”标准的“定式”,这样他们很容易类比,而导致错误观念的产生。

3. 对新概念、新知识的本质属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本身的有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在学习类似的或形同质异的新知识时,由于没有认清它们本质的不同,而产生负迁移。

例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

A.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B.以国家统一领导为前提的;C.有一定立法权的区域自治;D.有高度自治权的区域自治。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理解。A项把“原则”和“政策”混淆了,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后者是前者的体现。D项混淆了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和特别行政区自治权的权限。学生所以选错是因为没有认清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对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知识的正负迁移,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各有其产生的原因、存在的条件。在教与学中,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创造掌握知识的条件,促进负迁移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促进积极迁移,以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知识的负迁移实际是新旧知识间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联系,特别是从2000年文综高考改革以来,构建政治学科的知识框架和网络及强调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知识内在联系,研究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方式,有助于负迁移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矫正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1. 强调“双基”的教学

这里的“双基”,就是政治学科强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我们常发现,对某些知识的理解能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由于它们具有普遍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它们最有利于知识迁移,对知识起着强有力的固定作用。如果这些起固定作用的知识不牢固,在知识迁移过程中它就起不到恰当的、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最主要的知识,全力以赴地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要坚持的原则,即“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新知识记作A)时,教师可先提供如下材料:少数“法轮功”分子围攻国家机关致使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接着提问学生:这些人的做法是在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回忆和老师的引导知道,“公民享有的合法的权利是不得侵犯的,否则国法不容”(原有知识记作B),换句说话,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必须做到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在这里新知识A就是在透彻理解并巩固原有知识B的前提下迁移而得出的。

2. 善于对知识进行比较、鉴别

乌申斯基说得好:“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奥苏伯尔认为,新的知识与同化它的原有知识的可辨别性,是影响知识迁移的一个重要认知变量。大家知道,人们的认识常存在先入为主的误区,当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似而不相同时,新的知识常被原有的知识所取代,并造成迅速的遗忘。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全面、精确、深刻地分析不同情境中的同和异,增强它们之间的可辨别性。例如,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在讲授“主观能动性”时必须讲授“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讲授“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时,必须讲授“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等。通过比较、辨别、互相对照,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由此及彼,就容易产生正迁移,否则就容易发生混乱,新知识就会受到旧知识的干扰,产生负迁移。

3. 进行针对性训练

主要有以下做法:(1)原理辐射法:围绕一个核心理论,多角度、多层面联系国内国际热点重点问题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热点辐射法:选取一个国内国际社会热点或一项国家方针政策,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等众多理论知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因此,要教育学生平时注意收看“新闻联播”“时事评论”“焦点访谈”“人与自然”“生活”“走进科学”等电视节目,阅读《半月谈》《时事政治》《科学知识》等报刊,并在上述基础上,能够对国内国际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判断、评价和科学的认识。

总之,学习迁移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形式和各种材料的学习及训练之中。在学习过程中,观念、技能、思考方法等,无一不有迁移现象的存在。为了避免负迁移,促进正迁移,作为教师要抓好基础,注重知识整理,抓结构,理清知识间的脉络,把握类似知识的异同比较,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迁移,不断创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海安县南莫中学)

猜你喜欢

教与学讲授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楷书的教与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与学
“超学科”来啦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