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变局中的人物

2009-06-11

领导文萃 2009年8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太平军

千 山

中国人似乎十分喜欢阅读历史古籍,这大约与中国持久的文明形态有关系,人们以一种长久不变的思维方式,支撑着一种长久不变的大局的合法性存在,鉴于这种过于漫长的“不变”,读历史似乎可以“镜鉴”未来。

19世纪,在历史给定的一个重要时域中,一些惊天动地的人事在寻常的细微中蹊跷地出现。这些不断出现的宏大戏剧性人事,长期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人们热衷于辩论其中的偶然与必然性。而历史书籍的可读之处,首先在于其史料的真实可信,其次则在于它由此而引发的一些高远意见,以及明察世事之效用。

“天国”传奇及其历史后果

“太平天国运动”显然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件之一,这一巨大的历史事实,在它的所有细节中,无不充满了等同于任何历史演义中的戏剧性。19世纪中叶,贫寒农家出身、追求功名心切的底层小人物洪秀全,竟五次遭遇封建科考的戏弄,十数年苦读,竟连一个秀才都中不到。第五次科考失意之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洪秀全徘徊在广东街头,十分偶然地获得了一个基督教传教士的布道通俗小册子《劝世良言》,正是这本书,改变了他的命运,并进一步加速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崩溃。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是纯粹的农民起义,非常直接地表现出在一个政权腐朽国家信仰崩溃之际民间草根焕发出来的巨大颠覆力量。在众多历史描述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被认为是洪秀全建都“天京”之后迅速的政治腐败所致。而太平天国政治核心成员的腐败变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却只是这场运动失败的一个非根本的原因。

太平军占领天京之后,洪秀全的确在一段时间陷入荒淫糜烂的生活中,由于太平天国所宣扬的理想,使他们的胜利来得过于容易,此后许多荒唐的制度一一亮相,如男女婚配组织包办的行为导致“有老夫得女妻,童子获衰妇者”等违反人伦的荒唐结果,许多严酷无道的戒律,也使许多人开始叛离。天朝一旦建立,便开始在物质财富上实行圣库制,天下财富,尽归圣父所有,但是这些聚集于圣库的财富,却被少数王侯大肆挥霍,建造超越任何王朝的辉煌宫殿。

在以往的描述中,人们由以上的若干历史事实,认定洪秀全在进入南京后变得意志消沉,腐化堕落了。要说洪秀全能实现他所许诺宣扬的那种人间天国的理想,那是高估了他的思想境界,然而说他玩物丧志,却是冤枉了他,他自己就曾说过:“尔主哪得安乐在宫中?”事实上,在进入天京之后,洪秀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忙碌了,他的工作量大得惊人,时刻制订规划,考虑太平天国的国策、发展与未来战略。在他的大量工作中,他抓得最紧的是意识形态工作,整日陷于深宫忙于论证自己作为上帝之子的合法性。洪秀全通过大量篡改删减圣经和儒家经典,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并用以指导实践。由于洪秀全自己一天到晚深陷于这些工作中,天国的一应大事,全部交由东王杨秀清处理。这种意义上的大权旁落,进一步滋长了杨秀清的野心,导致洪秀全不得不借韦昌辉之手杀掉杨秀清,此事件一出,天朝政权的内讧:杀掉杨秀清,又造就了第二个杨秀清——韦昌辉。巨大的工作量,使洪秀全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加以长期内讧导致的信任危机,一直持续到整个“天国”的崩溃。

曾国藩的崛起及后来的事

太平天国运动另一个显著的后果是曾国藩的崛起。近年来,这位“屠杀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刽子手”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改变了形象。新的史料研究和更为客观的判断,使人们对曾国藩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

事实上,太平天国运动在极短时间内的巨大成功,完全暴露了腐朽的大清王朝濒临崩溃的事实。人们清楚地知道,由于满清王朝的无能为力,不得不放手让曾国藩这样的人去发展地方团练以抵抗太平军。曾国藩建立地方团练极为困难,并且在行事过程中屡屡遭到地方官僚的掣肘。既然正规的清军“绿营”都无法抵御势如破竹的太平军,新建立的湘军抵御太平军的难度可想而知。

历史是充满戏剧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以及其难以避免的衰落,都帮了曾国藩的大忙。曾国藩湘军的战斗力随着太平军的逐渐衰落而强大起来。到太平天国运动完全被镇压之日,满清王朝悲哀地发现,颠覆其统治的一个力量被消灭了,而另一个巨大的威胁力量又崛起了。由此,曾国藩的被清廷猜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直到清王朝最为腐朽没落的阶段,对汉人的防备意识依然一点都没有减弱。大清王朝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分裂了湘军,湘军左系,也就是左宗棠一支被清廷拉拢重用,由此进一步成为瓦解和牵制曾国藩的重要力量。

当然,随着咸丰皇帝的驾崩,大权在握的慈禧也试图信任和重用曾国藩,但是这样的一次重用最后却几乎成为“玩弄”,如果当时的曾国藩打起汉人的大旗造反,一切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尽管他的二十几位部下曾苦苦哀求他不要寄希望于一个快要崩溃的腐败朝廷,但是曾国藩决意是要成为圣人的。理学思想已经深入骨髓的曾国藩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最终选择了自行断臂,大力削减了湘军的力量以打消清廷的疑虑。

当然,也有人说,无论是否造反,曾国藩都是清王朝的掘墓人,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嫡系,而袁世凯又是李鸿章的嫡系,尽管李鸿章似乎为了苟延残喘的晚清耗尽了最后一口气,成了无能政府丧权辱国的替罪羊,但是,李鸿章也似乎保住了黄花晚节,只留下他的得意门生袁世凯来瓦解满清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讲,李鸿章是晚清政府的掘墓人,由此上溯,曾国藩当然也是晚清王朝的掘墓人了。不过,这似乎怪不得曾国藩和李鸿章。如果晚清政府自己有能力,也不至于放手让曾国藩发展地方武装力量。

近代的军阀,无论从袁世凯还是到后来的各个派系,从渊源上来讲,都是从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清王朝放手发展地方武装力量开始的。成就了自己的圣人清名的曾国藩,为中国的现代历史留下了一笔极其丰厚的遗产,那就是各地军阀的相继崛起和相互之间的混战。

世故圆滑的李鸿章是热爱做官的,他一生没有放弃做官,同时他也是爱国的,在后来著名的洋务与外交活动中,他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保全一个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晚清政府。李鸿章自己当然十分清楚,自己多么热爱这个腐朽透了的没落王朝,连列强们也十分感叹李鸿章的爱国。但是,在李鸿章的身后,则是民间以及晚清政府为了保全威信、平息民愤而赠给他的卖国贼的“桂冠”。

洋务派们无疑是爱国的,具体地说是爱清政府。他们一直致力于“师夷长技”来自强,达到保全晚清政府的目的。李鸿章作为洋务派的领袖,也因此受到了朝廷“清议派”们的长期诋毁。而富于戏剧性的是,当初著名的清议大臣张之洞,后来竟然也成了铁杆洋务派。如果说起晚清政府的掘墓人,那么鞠躬尽瘁以自强、以保护清政府的著名人物,都可以称得上是清王朝的掘墓人了。今天我们都知道,是张之洞一手造就了近代化的湖北,从开办各种工矿企业、纺织厂、炼钢厂、兵工厂到操练新兵,广开新式学堂,大量输出留学生,最终导致湖北成为辛亥革命成功在人才和物力上的最根本的保证。

历史是复杂的,近代历史上的那些使时代格局发生颠覆性变化的人物,无不都在根本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理清这些纷乱复杂的变迁因果,也是我们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以及猜想未来必不可少的知识依据之一。

(摘自《世界博览》)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太平军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洪秀全为何承认“下凡”
洪秀全何时得到《劝世良言》?
神剧——太平天国运动
天国影帝杨秀清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历史课堂教学视角的选择与实践——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