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对策

2009-06-09

新课程学习·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计算机意识

崔 剑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今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但是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由于它不是高考学科,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削弱,学生、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去认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怎么去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变革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归纳总结了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及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导致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2.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高中的周课时:2节),课程所覆盖的内容有限。要想在这些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3.信息技术课教材的设计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连贯性,这种被称为“零起点”的教材一律从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讲起,忽略了学生初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这样就会造成知识的重复学习和学生的厌恶情绪,给教育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改变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有效措施

1.在理论联系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操作中再认识理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同时,努力改变目前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

2.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努力突破其他课程只能单独给学生一些单一经验、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各学科相互作用,不能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限制。通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学、研、做”合一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得到系统的培养。

3.坚持分类原则,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素养的不同,在教学中坚持分类施教,分类辅导。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爱好分组,如有的同学喜欢程序设计,有的同学喜欢动画制作、有的同学爱好图像处理、有的同学热衷网页制作,把这些学生分组对待,让他们在完成基础知识后能自主地自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懂的再向教师提问;同时,把各组学生又分成A、B、C三个小组,让基础最好的学生做组长,负责带动和组织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其他基础差的学生在基础教好的学生的带领下,也成了整个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4.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应该先进。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因此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应把计算机定位成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的重要现实意义。

5.不墨守成规,对学生宽严有度。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络这个庞大的资源。

总之,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计算机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消防意识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