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2009-06-08隋凤富

活力 2009年2期
关键词:垦区北大荒体制

隋凤富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打破了农业国有国营的传统体制,创建了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把北大荒建成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闯出一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路。

一、改革开放30年创建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1947年创建了第一个公营农场,1958年王震将军亲率十万复转官兵开赴北大荒,在荒无人烟的北部边疆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垦区农业国有国营,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北大荒人对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而有益的尝试,经历了新体制创建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经过三次大的反复,初步确立了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经历了巩固提高阶段,从90年代中期到2004年十年里,在“分”的层面做到了“四到户”、“两自理”,在“统”的层面,实行生产过程的“六统一”和服务体系社会化;经历了完善阶段,2005年按照国务院农业税费改革意见,对家庭农场实行“两田制”,即“基本田”和“规模田”,在保持现有体制合理性的基础上,有效地落实了国家惠农政策。

黑龙江垦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分”分得彻底,“统”统得到位,实现了人的积极性与生产工具机械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的有机结合。这种体制是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分”的层面,由家庭农场经营全部耕地,作为独立经营主体实行“四到户、两自理”,就是:土地到户,通过承包租赁方式把土地使用权明确落实到户;农机到户,农机具的产权明晰到户,全部农机具由家庭农场购置;核算到户,改变以生产队为基础的核算体制,把家庭农场作为基本的生产经营核算单位;盈亏到户,由家庭农场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所谓“两自理”就是:家庭农场生产费、生活费全部自理,不发工资,也不垫支。在“统”的层面,由国有农场依法对国有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发包经营,统一组织、指导、管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全场范围内实行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种植轮作,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机械调度,统一供种,统一全程标准化作用,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统分结合基础上,实行“两田制”,就是将农场的全部耕地按其功能划分为“基本田”和“规模田”。“基本田”为从业人员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田,相当于农村“零”税费,分配对象为具有农场户籍、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实际参加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业从业人员,劳均享有基本田面积,比照周边农村劳均占有耕地水平分配。“规模田”,为规模化集约经营田,控制收费,由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决策,配置面积由各农场根据土地资源状况、现实生产力水平确定,所收取费用全部用于农业再生产。

二、双层经营体制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经营体制的不断创新,调整了生产关系,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垦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动力源泉和体制保障,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使垦区成为全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能够对周边农村起到示范辐射拉动作用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础和粮食产业战略后备基地。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2008年,垦区粮食总产284.1亿斤,比1978年增长5.1倍,每个劳动力平均生产粮食23.7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果以50亿斤为一个台阶,1979年实现粮食总产53亿斤,登上第一个台阶足足用了32年;1995年粮食总产达到102亿斤,登上第二个台阶用了16年;最近13年里连续跨越150亿斤、200亿斤、250亿斤三个台阶,自2005年总产达到205亿斤以后,平均每年增产26亿斤,每两年就可跨上一个新台阶,以占全省1/5的土地,生产出1/3的粮食,交售1/2的商品粮,占全国省际间可调配粮食的1/4。今年可提供商品粮260亿斤以上,可以满足京津沪港澳和解放军三军一年口粮供应之余,还能满足宁夏、青海、西藏三个西部省区居民一年口粮供应。

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垦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519.3万千瓦,农用飞机30架,农业机械化率达95%,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基本建成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水利工程体系,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建立起物流、种业、农机、保险等大型专业化公司,服务范围覆盖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部环节,种子加工、水稻育秧、粮食处理都实现了工厂化。建成了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骨干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科技贡献率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以上。在衡量农业现代化的十项指标中,在劳均产粮、农业机械化、人均GDP、劳均GDP和从业人员初中以上比重等5项,已大大超过设定标准;人均纯收入、科技贡献率和森林覆盖率3大指标也基本接近。

产品优质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大力推进种植结构、品种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水稻面积由1978年的24万亩增加到2008年的1 577万亩,接近粮食种植面积的一半,把传统的旱作区变成了水旱兼作区,亩产从211斤提高到827斤。在全国率先启动绿色食品工程,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绿色食品种植监测面积占黑龙江省全省的1/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4,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9大类300多个。建成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1 200多个,奶牛小区饲养的比重达到40%,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培育了16家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米、面、油、乳、猪、牛、麦芽、马铃薯等八大农业产业链,粮食加工转工能力达到1 680万吨,占黑龙江省的1/3, “北大荒”、“完达山”、“九三”等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垦区开创的场县共建模式在全省推广,今年为农村代耕作业2 400万亩,良种辐射农村2 600万亩,初步实现了带动农村亩增产“1234”目标,即大豆增产100斤、小麦200斤、玉米300斤和水稻400斤,总体拉动黑龙江省农村粮食增产35亿斤以上。

三、创新实践深化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

在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垦区各级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深化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大家普遍认识到,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推进体制创新。创建一种新体制,必然要排除各方面的阻力,消除各层面的疑虑,化解各种矛盾,我们始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各级班子头脑,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坚持生产力标准,坚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坚持政策配套试点先行,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渐进式改革。必须加强战略思维,坚定不移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全省大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并带动全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垦区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我们始终牢记并切实履行这个使命,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农业部和国家各部委、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强有力扶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必须着力构建产业体系,形成强大的物质财富创造能力。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们既致力于创造更大的经济总量,更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综合产出率,不仅努力把粮食生产出来,还逐渐替国家把粮源掌控起来调剂市场余缺,在着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更加注重在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有更快步伐和更大作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形成齐心协力共创新局面的共识和态势。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施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老百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加速构建和谐垦区作为第一责任,老百姓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2007年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8 087元,接近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和全国农村高95%,今年达到9 500元,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人民群众切实共享垦区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必须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繁荣北大荒文化,全面提高垦区凝聚力和向心力。开发建设北大荒,靠的就是三代人发扬北大荒精神艰苦创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又不断丰富和发展北大荒精神内涵,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奋发有为。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价值,我们大力发展繁荣北大荒文化,北大荒人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各项大政方针能够得到很好贯彻落实。

四、坚持深化改革,促进跨越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黑龙江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力以赴实施北大荒现代化跨越工程,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总局党委确定了垦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按照实现“两个率先”、加快“三化进程”、建设“四个基地”的总体部署,举全局之力实施跨越工程。着力推进“五区”建设,加速实施“六项倍增计划”,强力启动“五加一百亿工程”,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开创垦区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垦区主要经济指标在2007年基础上翻两番,实现“五区建设”的愿景目标。跨越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8年—2012年)为起步提速发展阶段。到2012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企业利润和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比2007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40%左右,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三个五”农垦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67%,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初级水平。粮食总产330亿斤,商品粮超过300亿斤。畜牧业占大农业比重达45.8%,构筑现代农业经济半壁江山。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3%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六项倍增计划”的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实现第一次倍增。“五加一百亿工程”实现第一个百亿目标。

第二阶段(2013年—2020年)为高速跨越发展阶段。到2020年,在巩固提高第一阶段发展成果基础上,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垦区生产总值、企业利润和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比2012年再翻一番,基本实现“五区建设”的愿景目标。

我们近期的主要目标是:打造四大基地,建设一个体系。即打造300亿斤商品粮基地。确保到2012年实现粮食总产350亿斤,其中商品粮300亿斤以上,比2007年提高100亿斤,为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做出贡献。建设绿色健康养殖基地。抓住畜牧业发展周期的机遇,到2010年牛奶总产量比2007年增长1.04倍,肉类总产量增长1.22倍,畜牧业增加值翻一番,基本实现“半壁江山”目标。创建境外农业基地。抓住历史性机遇,发挥垦区境外农业开发经验丰富、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力争到2012年开发境外耕地300万亩,安排5 000人境外创业。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启动“5+1百亿工程”,即把九三油脂、北大荒米业、完达山乳业这三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巨型航母,把北大荒粮食物流打造成吞吐量500万吨,集粮食交易、物流、仓储于一体的特大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集团,把阳光农业保险打造成立足本省、覆盖全国的国内最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这五家企业年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北大荒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到2012年,农产品加工量达到600亿斤,比目前提高1倍,工业化率达到40%,进入工业化中期。加快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投资2.6亿元,建成35个农产品食品质量检验中心,其中国家级4个,形成覆盖全面、功能齐备、技术先进的质量检测网络,使产品生产经营始终处在可控制状态,向社会提供安全放心产品。

(编辑/刘丽艳)

猜你喜欢

垦区北大荒体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多彩的秋天
不懈开拓谱壮歌
垦荒人的信仰: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