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2009-05-07刘成昌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训斥错误老师

刘成昌

教师批评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事物总是辩证的,“直来直去,直言不讳”形容一个人心底坦荡,待人真诚,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人的优点,即使对对方有所冒犯,也会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而得到谅解。可“直言”并非处处适用,事事可行,如在批评的时候如果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如何艺术、科学地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

一、 正确理解批评的含义

教育必须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善诱,批评既然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应如此。批评不是解恨发泄,不是为自己的利益扫除障碍,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呼唤学生心灵。批评应该像习习的春风,总是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老师的批评只有是出于真心,学生才会乐意接受。

记得有一次放学,我带领同学们排队准备穿马路,这时,有一名学生看见妈妈在对面的店里买东西,一时兴奋,竟忘了看红绿灯,朝妈妈直奔过去,这时有一辆大货车急速驶来,我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冲过去拉住她的衣服,把她拽了回来。我心有余悸地对她说:“你看,太危险了,差点吓死我!来,拉着我的手,我们一起过去。”孩子感激地一笑,乖乖地由我护送到对面。老师的关怀犹如春风深深感染了学生,收到的当然是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二、 批评要情感投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真诚、理解、尊重,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会因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能收到奇效。

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经常不写作业,上课在座位上说话,下课欺侮同学,对老师的批评则总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常与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他犯错误时,我总是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很真诚,就开始慢慢亲近我了。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给他为集体做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的道德情感。现在,他懂事多了,做事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做到心中有他人了,在行为上能用《守则》来约束自己。学生有缺点、错误时,不要使用侮辱性语言,不能当众训斥,如果老师狂轰滥炸,学生接受的只是老师怒不可遏的批评,至于老师说话的具体内容已变成次要的信号了,学生怎能受到真正的教育?我觉得,老师适当使用沉默比直接训斥更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记得班上有一个学生,为人诚实,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虽不善言辞,却能与同学融洽相处,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有一次考试时,我无意中发现她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放在铅笔盒里。当时,对她这种出乎意料的举动,我可以说是怒发冲冠,难道她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抄来的吗?我正想对她狠狠地训斥一通,可当我严厉的目光和她的目光相遇时,发现她脸红了,并悄悄地低下了头。这时,我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悄悄地收了纸条,慢慢地转过身。后来,她主动找到我,对其错误作了深刻的检讨,并向我敞开了心扉,道出其中的原委。原来她的妈妈对她许诺,若期中考试得双百,就奖给一辆自行车。她怕考不好,无奈采用了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就此,我和她共同分析,端正看法,她表示诚恳接受。试想,那时我如对她直接训斥,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压力,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适当使用沉默,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行为调节、自我教育的空间,也容易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 批评要讲究艺术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所以说,苦口良药学问深,教师只有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归纳起来,批评有以下几种方式。

1.批评要寓于讲故事、打比方中

学生年龄较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老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们说,它们长大好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孙老师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2.建议性的批评

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以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方式进行批评。一般的做法是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尽力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误,绝不能简单否定、讥笑。老师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或者老师用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如“你什么都好,就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尽管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

3.做好铺垫的批评

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利用晨会课,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错误面前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从而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逐渐在班上形成自觉自愿接受批评的风气。

4.先表扬,后批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用表扬来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了公正。使用这种方法前,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不轻描淡写。

5.暗示性的批评

暗示性的批评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的一种批评方式。教师语言内容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给予信号,略作点拨,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如我班的学习委员小聪一向表现不错,但在一节语文课讨论时,却与好友高声谈笑,严重影响了他人的学习。于是,我在他到办公室领取作业本时顺便暗示他,作为班干部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做同学们的榜样。这样点到为止,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戴“罪”立“功”的批评

中小学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的错误往往是自控力差造成的,在认识上并不存在什么障碍。对这样的错误,讲多少道理,也往往是枉费口舌,教师不妨“罚”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方法可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往往乐意接受。

应该指出,教师应有光明磊落的胸怀,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学生的缺点。教师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利用批评这一方式时应以理解、信任、尊重、关怀、鼓励为基础,把自己也看成一名学生,常与学生心理换位,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训斥错误老师
在错误中成长
老夫老妻
我的训斥
谁在偷懒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怒”与“努”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