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病房陪护的管理体会

2009-05-06王红梅杜宪彬王玉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7期
关键词:病区入院儿科

王红梅 杜宪彬 王玉伟

孩子住院后,父母、爷爷、奶奶对医院的一切都心存疑虑,担心环境不好,担心医务人员照顾不周。加上儿科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样无形中就会使儿科的陪护增多,这不仅影响医院的工作秩序、护理质量,而且对患儿疾病康复也不利。因此,做好儿科的陪护管理非常重要,现就儿科陪护的管理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陪护率上升的原因

1.1 患者方面的原因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家庭的重心。住院后孩子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希望亲人留下陪在身边,而做父母的也不愿离开孩子,希望一步不离地陪护在孩子身边,这样他们才会放心,往往是一家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有的家属对护理人员存在猜疑或不信任,对护理、治疗操作不放心而陪护。冯建华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3.4%的患儿认为没有陪护生活不方便,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护工、护士提供护理时不象家属那么方便和具有亲情。

1.2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我国目前床位数和病床护士比例不足1:0.4,与发达国家相差5~6倍。护理人力不足难以满足患儿对陪护的需求,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很多医院采取各种措施把护士的时间还给患儿,但护理工作仍不能满足患儿的实际生活需求,尤其是儿童。陪护人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 陪护对病区工作的影响

2.1 降低了工作质量 所有患儿均有陪护,这些人承担了患儿的生活护理,起到了部分安慰、照顾工作,还起到了输液的监护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过分依赖于家属,只重视治疗操作,而忽略了某些基础护理。

2.2 造成病区空气污染 现在许多病区均是两人间,房间面积比较小,一个患儿按两个陪护计算,一个房间就会增加4个陪护,使原来就不宽敞的房间空气更加污浊,加上一些人文化素质较低,自己不讲卫生,自己不洗脚,还让患儿随地大小便,更加重了空气的污染。尿布和尿片乱搭、乱挂,影响了病区的整洁卫生。

3 管理措施及体会

3.1认真做好入院宣教 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对每位家属均应认真做好入院宣教,详细讲解入院须知及医院规章制度,提供一般公共卫生知识。教育患儿不乱串病房,不在病房吸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宣传预防医院内感染及保持病室内安静对疾病的重要性,尽可能少留陪护和探视。普遍认为,减少探视和陪护人员,使病区内人员流动量下降、陪护率降低,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3.2 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做好晨晚间护理,多观察病情,加强巡视病房,指导家属正确护理患儿,如服退烧药后应及时擦干汗液,住暖箱的患儿应多喂水等,把各项治疗操作及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操作,头皮静脉穿刺尽可能一次成功,并向家属讲明每项操作的目的,以取得家属的信任、理解与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互动关系,让患者自觉减少陪护。

3.3 加强护士与患儿及家属沟通能力 重视患儿的心理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主动服务,做患儿的知心朋友。理解陪护的心理,对陪护过激的语言给予谅解,对陪护提出的疑问耐心解释,消除陪护的顾虑,满足其心理需求。要有扎实的业务技术和理论知识,并通过护理措施的落实,使患儿信服,从而促进沟通。

3.4 重视护理措施的落实 各项护理操作护理人员一定要亲自做,如雾化吸入、鼻饲等,不能让患儿家属做,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项护理措施。

3.5 重视健康教育的落实与强化工作 多数陪护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正确的护理方法,给患儿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根据陪护需求、知识水平、个体差异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不断强化,随时向患儿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护理方法,使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病房管理。

猜你喜欢

病区入院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医院药房冷藏药品病区分发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法前总统希拉克肺部感染入院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