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学备课中贯彻和谐教学理念的探讨

2009-04-21叶伟媛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备课高中生物

叶伟媛

[摘 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四个最基本的要素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处于和谐状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贯彻和谐教学理念,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才能使和谐教学在课堂中真正得到体现和落实。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备课 和谐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培养提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出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和谐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其中四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相互之间构成六种关系,它们之间只有通过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处于和谐状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要考虑如何使教学的各种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达到和谐,使和谐教学在课堂中得到体现和落实。

一、心中有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托,恰当使用和处理教材是进行和谐教学的前提和关键。《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必须要教师用好教材又超出教材,走进教材和走出教材;要求教师不仅明确教学大纲要求,“吃准、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逻辑力量提高学生获取知识中的智力与情感参与度;而且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和谐内容,使学生耳目一新并开阔视野,最终使教材和教师、学生和谐发展。

1.采用纲要信号组织教材。和谐教学提倡教学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减轻学生负担。为此,生物教学中纲要信号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纲要信号图表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沙塔洛夫提出的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它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能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的图表。要求备课时将重点、难点知识以简练的语言表述,列成纲目,教学中研究问题的思路由图示、箭头的指向深入展开,充分体现了“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信息集中、思维对号”的教学特色。通过教学实践“纲要信号法”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生物概念和规律,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智能有很好的效果。如在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中,纲要信号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见图1),对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和发现规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2.关注和谐理念挖掘教材。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结果,因此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贯穿和谐的教学理念。高中生物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和谐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和谐内容,让学生领悟到和谐可以体现在每一生物个体上。如“分子与细胞”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内容体系。既然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膜就是该系统的边界;各类细胞器的分工合作是细胞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成组分;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是该系统自身的调控和发展、消亡的规律;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是维持该系统存在的基础。除了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体现和谐统一以外,在每一节中也蕴含着如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和谐统一、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和谐统一以及每个生理过程也是多个结构和谐统一完成的过程等等。

二、目中有人

知人才能善教,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自己教育的对象了解和熟悉,才能既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和谐教学思想得以落实。

1.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是认知活动的组织者,决定付出的认知努力程度。备课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也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人生观出发。教师可通过请学生先预习即将要学的新课,请学生写下最感兴趣或最想弄明白的知识点,再进行收集整理作为新课的重点知识内容加以讲解或作为开场白引入新课。如在讲授基因的本质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亲子鉴定、刑侦案件中利用DNA来侦破案件等引入新课,从而提高学生对DNA中抽象枯燥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而愉快地学习生物学,提高学习效率。

2.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可划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即称为最近发展区。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准确把握知识的“固着点”与“增长点”,利用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创设新知和旧知的联系情景,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可以通过设障立疑,立足于最近发展区制造认知冲突,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高中生物模块二中“遗传定律”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其中自由组合定律相对于分离定律更难理解。因此在自由组合定律这节备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已有分离定律的知识中寻找生长点,运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三、手中有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备课时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选择、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效应,实现教师、学生、教材的和谐并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率。以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教学过程为例(见表2)。

总之,生物教学备课中贯彻和谐教学理念,不仅需要教师树立新理念,掌握新知识,而且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关爱学生,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心血和智慧去启迪学生,以正确的学生观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敏勤.和谐教学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备课高中生物
孩子刚入学,父母咋“备课”?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