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尝试

2009-04-21冯金玲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课程标准模块

冯金玲

[摘 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怎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仍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共同明确目标、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的主动反思意识等几点做法,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 主体作用

“学生应在教学关系和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性的地位,教师居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这一现代教育理论早已在广大教师中成为一种共识。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正在实施的新课改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仍是广大教师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师生共同明确目标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有教学目标,学生也有学习目标。教师往往把教学目标写在备课本上,并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去努力落实和完成;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简单地罗列学习计划。事实上,这样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割裂的,而学生的学习目标自然就成为教学目标的附庸。显而易见,这种情况下的学习目标起不到引导学习的作用,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学生也仍然是被动的。若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笔者认为师生应共同明确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为此,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使用了以下两种办法:

1.上好模块“起始课”。在新模块开始授课之前,一般教师经常会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介绍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及教材结构,然后切入正题。甚至有的教师不做任何交待就直接讲课。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笔者在模块开课前,会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详细介绍本模块的学习,称之为“模块起始课”。“起始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教学事务安排——如安排座位、选任课代表、划分学习小组等;介绍本模块课程开设——重点介绍课程开设的意义、教材内容结构、教师拟采用的教学模式等,并征求学生意见,听取学生反映;提出学习评价要求。如课堂表现的评价标准、作业的次数及评价方式、终结性考试的形式及要求,等等。这种“起始课”的意义,在于开课伊始就使学生知晓:将在这门课程中学到什么,要为此做哪些准备,应该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为此去努力。

2.展示并详解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既是教学目标确立的准则,也是学生学习目标确立的依据,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课程标准要求。由于课程标准的表述是概括式的,它还蕴含了大量隐性要求,学生对有些要求可能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把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即:分解并细化,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展示给学生。

例如,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模块中的《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一课,课标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我就将这一要求细化为三个层次: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列举中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及四大发明等方面的成就(时间、发明人、成就、地位);通过学习,选择出两项你认为对世界文明发展贡献最大的成就并说明理由。如果为这些成就来颁奖,奖项分别是:“最具实际推广价值奖”、“最具学术价值奖”、“最有创意奖”、“最具时空价值奖”、“最具人气奖”,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判出五项大奖的获得者,并说明你的评奖理由。这样做能让学生明确每一课的目标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目标作为自己学习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个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生,就是一个善于在学习中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的学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体呢?最关键的是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师生观,尽量创造让学生表现自己、认识自我的机会与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历史学习方法,敢于讨论历史问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就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挖掘历史学习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解释。对有些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例如,在讲授选修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课时,“怎样看待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是一个难点。教学中,笔者没有简单地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李世民即位前的经历中,体现出了他有哪些杰出才干?学生讨论、分析得出:他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非凡的军事才干、政治手腕等等。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诸如:李渊有几个儿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就不怕世人谴责吗?如果我是李世民,我会怎样做等等。笔者及时地表扬了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肯动脑筋。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因为是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归纳,这样,教学中的难点迎刃而解。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的结论、讨论的结果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交流观点的能力。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喜悦,激发起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2.适当地把讲台留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充分地表现自己,学生就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很多,有些学生的视野很开阔,或许对某一领域的研究不比老师差。因此,老师可以适当地把讲台留一部分给学生,学生上讲台展示历史学习的成果,老师来做倾听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模块的《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这一单元时,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笔墨丹青》、《梨园春秋》等课题分配给学习小组,由学生来主讲。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两周时间进行课前准备,他们密切地分工、合作,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或用具。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时,有的小组同学当场画国画、创作书法作品;有的小组介绍自己画的京剧脸谱,清唱京剧或地方戏曲。讲台下面听课的同学和老师适时进行点评和提问,有时还有激烈的辩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都反映这样上课有兴趣,发现了历史的魅力,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希望多有几次这样形式的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精心设置历史情境,学生模拟进入“历史角色”。高中历史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氛围,而且能逐步学会怎样对历史进行认识,如何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从而掌握认识历史和了解社会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并逐渐积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的经验。要达到这样的高层次目标,单凭学生被动的、机械的接受式学习是不够的。如何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创设历史情境,让作为主体的学生尝试进入“历史角色”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例如,在学习选修课程《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一课时,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来模拟东西方先哲的对话,其他同学来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价。这样,不但使学生比较清楚、直观地理解了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异同,而且培养了他们驾驭历史知识的能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课程标准模块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