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智慧彰显课堂效率

2009-04-21张建梅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差异错误智慧

张建梅

众所周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呢?由于语文老师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收效甚微。

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表现他们的智慧,有无收获。我们要用教师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要让学生从事智慧的劳动,用智慧的双手创造智慧的头脑,要让学生体验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要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会思考、有智慧的人。

一、了解学生认知结构,找准适切的教学起点

学生总是存在差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前用智慧和理性去勤读、细读这些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那么,如何科学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识结构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它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习当前内容所需的知识基础、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还有班级的学习风气,周围的学习环境等,这些客观上都为新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或有缺陷的背景。而把握这些,也就是找准适当的教学起点和主攻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脑来,做到课课有思考,堂堂有收获。

二、激发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让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投入学习,从而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呼唤学生智慧。

三、尊重个性差异,开启学生智慧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用智慧去对待差异,合理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要让课堂成为个别同学的课堂。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中的大多数,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班级中的“少数”个别对待,照顾这部分学生的个体需要,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满足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的和谐。

1.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腼腆内向,他们希望老师提问,但又怕举手回答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即使他不举手,也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不能让他们养成不举手的习惯,更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受关注。要让他们回答问题,让他们参与活动,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在参与中磨练自己的胆量,唤起他们沉睡在内心深处的那种表现自己的欲望,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

2.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有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胆子大”,会“指手画脚”,指出教师的错误或教材的瑕疵,大胆发表自己的疑问。然而,大部分学生虽然有冲动,大多会选择沉默,我们不希望学生压抑自己的冲动,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有更多的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才能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批判精神,课堂的教与学也会因为多了质疑的声音而精彩。一名“胆子小”的学生在周记中,表达了对学好语文的极大信心,并表示将来一定要多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及时地加以保护和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参与学习的热情,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众目睽睽之下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没面子”。辩证地看待错误,就应了解如果学生一点错误不发生,未必是一件好事,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应利用这个难得的“给面子”时机,给学生自己一个改错的机会,不能简单的加以否定,应听听学生的想法,找到发生错误的症结所在,最终让学生自己去承认错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又使学生敢于面对错误,同时也照顾了学生的“面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

实施语文新课程并不只是简单的内容更新,而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要领会语文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一花独放不是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自觉地、全身心地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创造性地备课,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的智慧充盈课堂,让课堂因学生的智慧而充实。

猜你喜欢

差异错误智慧
相似与差异
在错误中成长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怒”与“努”
“浮”字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