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例谈

2009-04-21冯大海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导言荆州教材内容

冯大海

以往我们看到的教材,内容的呈现大多是演绎式的:先给出结论,再进行推演。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呈现方式最大的弊害就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泯灭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提出,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对于现阶段的教材建设特别是地方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纲要》中提及的四种方式的变革不完全是并列关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是处于最前列的——只有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了,其他几种方式的变革才有可能实现(虽然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可以不依赖教材而凭自己的主观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及互动方式,但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主要凭借对多数教师和学生还是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的)。这种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逐步实现”。

《荆州文化》在内容的呈现上就是按照这个要求进行的,它基本摈弃了“演绎式”的呈现方式,而以“归纳式”呈现作为其主要特点。所谓“归纳式”,就是不事先告诉结论,让学生在探究性的活动中获得对客观世界的了解,然后自己归纳出规律来,这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的(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教学应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

以笔者编写的《凤凰文化篇·凤鸣楚天的故事》为例(见《荆州文化》第三册),不难发现此种呈现方式的特点:

导言:朋友们,当你漫步荆州城东门外金凤广场时,你一定会被广场中央那尊造型奇特的雕塑所吸引。只见塔座上,一只金光闪闪的凤凰昂首展翅、屹立在一轮红日之上,她高声鸣叫着,正准备飞向广阔的蓝天。你一定会问,为什么一轮红日和一只金凤会成为荆州的城标,其中蕴含着什么深刻的意义呢?

活动设计一

龙凤初探:同学们,当你漫步金凤广场,惊叹于“金凤腾飞”瑰丽的造型时,你一定会注意到广场南端的“九龙柱”。这时候,你的脑际一定会涌出诸多想像:

1.“龙”和“凤”并立意味着什么呢?

2.“龙”和“凤”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3.有人说楚人“崇凤尊龙”,还有人说楚人“崇凤抑龙”,哪种观点对?你是怎么看的?

活动设计二

凤虎揭谜:在已出土的楚凤中,几乎都是凤踩着虎,例如我们见得最多的“虎座鸟架鼓”,这是怎么回事呢?

活动设计三:文物鉴赏(略)

活动设计四:民俗觅胜(略)

参考资料:关于凤作为楚文化的图腾等方面的知识。

【编写说明】

1.“导言”主要是创设造成问题的情景、说法、事例,提出一个带挈全篇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本篇的导言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场景——金凤广场,并顺势提出一个带挈全篇的问题,借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

2.“活动设计”主要是围绕导言的主问题而布置的探究任务,是供老师或学生选用的(师生还可不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如学生看见“金凤腾飞”的造型后,完全可能产生不同于“活动设计一”那样的想像)。

3.“参考资料”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一个方面的视角以供学生参考。它所提供的内容虽然反映了人们对某个问题的一般认识,但它绝不是定论,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探究去修改去补充,哪怕是相反的结论,只要言之有据,也是可以成立的。

有人也许会说,这些“参考资料”有可能干扰学生的探究,束缚学生的思维,或者使某些探究能力差的同学偷懒(以资料结论代替自己的探究),不如将“参考资料”拿掉。这话很有道理,当初我们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们没有这样做,而是采用目前的形式作为一种过渡,等以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探究能力增强了,是会在修订版中拿掉这一块的。欲速则不达,过渡是必要的,《纲要》“逐步实现”的要求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荆州文化》大体上符合“归纳式”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按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

如果我们把上述呈现方式换成下面这种形式,情况就大不一样了:①关于凤文化的图腾含义;②开展活动,寻找体现凤文化图腾含义的雕塑;③凤文化图腾含义得以验证。这就是典型的“演绎式”,我们以前的所有教学活动差不多都是干的这个。现在,我们在经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后再来反观这种做法,一定会产生疑问:这样的呈现方式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吗?它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吗?一切现成的结论都摆在那里,学生只要去验证去复制就是了。这样复制下去,学生的创造力必将消耗殆尽!如果一代又一代地如此复制下去,我们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

所以,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绝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关乎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发达国家的教材为什么多采用“归纳式”的呈现方式?其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什么普遍比我们的学生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现在有些老师埋怨“归纳式”的呈现方式使教和学的难度增大了(如对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的抱怨),其实是没有明了这种呈现方式的意义。有的嫌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干脆弃之不用而采用老教材,或者用的是新教材走的却是老路,这都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我们采用归纳式的呈现方式来反映教材内容,绝不是否认演绎式呈现方式的价值,用演绎式的方式来传承地方文化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书的某些章节是有所反映的,诸如古代荆州的典章制度等一些具有定论的内容,我们干脆就直接地告诉给学生了。

[注:《荆州文化》(北京西苑出版社出版)是我区教育局为了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而编写的地方教材,笔者负责主编供中学阶段使用的第三册。]

猜你喜欢

导言荆州教材内容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论教学中的导言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导言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分析
筋骨强 腰身壮
易中天为刘备找借口
序言、导言、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