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武帝:将长生不老进行到底

2009-04-07

百家讲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公孙汉武帝神仙

张 程

中国古代帝王有许多异想天开的行为,其中就包括热衷于追求长生不死之药。而汉武帝是追求长生不死的帝王队伍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史记·武帝本纪》中有一半的篇幅在讲他终其一生如何宠信方士,如何劳师动众追求仙药,汉武帝的可爱与执著读来令人感叹。

汉武帝即位不久,就从长安大老远跑到泰山去登顶,试图与神仙亲密接触,但他真正大规模接触道士方术是在宠妃李夫人死后。李夫人的死,让年纪尚轻的汉武帝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原来死亡这么可怕。

就在汉武帝日夜思念李夫人,感叹阴阳相隔、人鬼殊途的时候,方士少翁适时地出现了。他宣称能够在夜里以方术让李夫人现身,汉武帝可以在帷中与她相会。这场人鬼相见的戏最终因为汉武帝心急走出了帷帐而没有圆满结束,但他毕竟看到了李夫人楚楚动人的影子(极可能是方士用的烟幕等道具,加上自身思念过度让汉武帝产生的幻觉)。少翁能够使人鬼相见的本领,让汉武帝看到了打破生死界限的一线希望,于是就封少翁为“文成将军”。后来,少翁写了一封称赞汉武帝的帛书塞到一头牛的肚子里,宣称“此牛腹中有奇书”,想再次博得汉武帝的赏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汉武帝认出所谓的“天书”出自少翁的手迹。于是,少翁的脑袋搬家了。

少翁虽然阵亡了,但汉武帝对打破生死界限的渴望依然浓烈。此时,另一个方士栾大找到汉武帝,很“谦虚”地说自己是神仙(古代仙人安期、羡门)的学生,现在学成归来,别的本事没有,但充当皇上和神仙之间的信使是绰绰有余的。找到神仙有什么用呢?栾大说有三大好处:“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当时汉武帝正在为治理全国各地的水患东堵西疏,手头又缺钱,头疼得很,能够让神仙拨一些黄金,同时协助治理河流,当然好了。但真正吸引汉武帝的还是第三点——神仙他老人家有不死之药!

见汉武帝动心后,栾大又说,神仙他老人家不见一般人,皇上如果要派人去找神仙就要“贵其使者令为亲属”,这样才有可能入神仙的法眼。汉武帝很爽快地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封为乐通侯,还把自己的长公主嫁给他。如此一来,自称没什么本事的栾大富贵得发紫,开始人海找他的神仙师傅去了。栾大在东海转了一圈,又去泰山爬了一圈,没找到神仙,编了个理由就回来了。

栾大和少翁一样,都低估了汉武帝的智商。皇帝委托你负责求仙,怎么可能不在你身边安插一些耳目呢?果然,那些耳目将栾大在东海和泰山公费旅游的情况反映给汉武帝,一下子就戳穿了栾大的谎话。虽然这位五利将军是自己的女婿,但汉武帝照样让他脑袋搬家。

经历了两次骗局,做了许多无用功后,按说汉武帝会理性对待那些术士的说辞,思考长生不老的问题了。可惜,他选择了在求仙、求长生不老这一条道上走到底。

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山西汾阴挖出了一只古鼎。这原本是一件普通的考古挖掘事件,可一个叫公孙卿的山东人跑来对汉武帝说:“从前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龙来迎黄帝。黄帝骑龙升天,群臣及后宫随之上天者七十余人。”汉武帝一听,大喜。原来这鼎还有如此作用,不仅能召唤神龙,而且能让帝王升天。于是,汉武帝忘乎所以地说:“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展耳。”说完,他任命公孙卿为郎官,负责去嵩山太室山等候迎接自己升天的神仙下降。

公孙卿走了,汉武帝开始做长生不老、升天做神仙的白日梦。

这个梦一直做到冬天,公孙卿没带来神仙,只是说在河南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城墙上见到了“仙人迹”(即神仙脚印)。汉武帝大失所望,亲自跑到缑氏城墙上查看,果然有几个大脚印。他半信半疑地威胁公孙卿:“难道你想效法少翁、栾大吗?”公孙卿撒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说:“皇上,现在不是神仙有求于您,急着来见您,而是您有求于神仙。您也看到了,神仙的脚印这么大,但是凡间的道路这么小,神仙根本就落不下脚啊,还怎么来呢?”汉武帝觉得这话有道理,大笔一挥,下令全国郡县都修整道路,缮治宫观及名山祠所,迎接神仙的到来。

三年后的元封元年,汉武帝东巡海上,继续求仙访神。他一到山东,就被山东各地数以万计言神怪奇方的上书给淹没了。汉武帝很快招募了庞大的求仙队伍,派出数千人乘船出海寻找蓬莱神人。除了在东莱山(今山东烟台)候神的公孙卿声称夜里见到“大人”外,其他人一无所获。公孙卿“见”到的神仙身长数丈,一旦靠近就消失不见,只留下类似禽兽脚印的大脚印。汉武帝接到报告后不相信,大臣们看到汉武帝皱着眉头的样子,怕他继续没完没了地寻仙求仙,于是集体撒谎说:“我们看见一个老人牵着一条狗,说他见到了身材巨大的神仙。”汉武帝忙问:“那他人呢?”大臣们说:“老人说完就忽然不见了。”汉武帝这才相信神仙真的出现过,大喜,留宿海上一宿后返回,因情绪高昂又爬上泰山封了禅,并大赦天下,向神仙表达自己的诚意。此后,方士求仙一事成了一件半制度化的工作,朝廷供给数以千计的江湖郎中在东海继续这项很有“前途”的科研工作。

仅仅6个月后的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正月,汉武帝再次跑去东莱,住了几个月还是没见到神仙。他刚回去,公孙卿声称发现了神仙,汉武帝又匆匆赶到东莱,住了几天,虽然见到的还只是大脚印,但他仍高兴地封公孙卿为中大夫。此后,汉武帝多次来往于长安和东海之间,派船队下海寻仙,催问下落。公孙卿劝汉武帝说,不必跑来跑去,俗话说心诚则灵,只要皇上心中有神仙,神仙自然会在恰当的时候出现。皇上需要做的就是多建宫观楼台,等候神仙降临。汉武帝觉得有道理,开始在全国各地大建宫观祠坛,多次去名山大川进行祭神活动,还就近在长安修造了规模宏大的建章官,并在长安北部开凿大池,取名太液池,在池中设蓬莱、方丈、瀛洲等传说中的海上仙山的小岛。

遗憾的是,除了给长安留下“政绩工程”,在全国各地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外,神灵并没有下凡来给汉武帝长生不老的仙药。

汉武帝的一生,登高封禅做了,出海求仙做了,亭台、宫观更是勒紧裤腰带造了,可除了看到几个可疑的大脚印外,连神仙的影子也没见着,着实做了冤大头,得不偿失。但汉武帝却乐此不疲。

从心理上说,每个人都希望长生不老,永远活在世上,对于贵有四海、享尽人间欢乐的皇帝来说,“万寿无疆”四个字不仅仅是臣工们的颂词,更是他们切实的追求。皇帝也是人,有权利也更有能力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批判皇帝追求长生不老。而汉武帝更是个“成功男性”,人长得帅,智商又高,把政治对手打得落荒而逃,把匈奴铁骑打得哭爹喊娘,环顾宇内,唯他独尊。他什么都有了,希望再上一层楼,还想再活五百年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这样劳民伤财,驱使整个国家和天下的百姓来为自己寻找神仙、建造楼宇、采摘草药,弄得天下不得安宁、怨声载道,对国家发展大大有

害,就是皇帝的不对了。

之前,秦始皇辛苦缔造的王朝就是因此被百姓推翻的。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也是第一个热衷长生不老的皇帝。汉武帝做的事情,秦始皇都做过,只不过国力所限,没有汉武帝做的规模那么大。汉武帝没做的,秦始皇也做了,如派术士徐福率领童男童女去海外求仙。汉武帝之后,皇帝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永不止步。道教出现后,皇帝们在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做法上又增加了一条——炼丹,如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就追求永生,痴迷丹药。

说起宠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唐朝的皇帝都比不上宋徽宗赵佶和明嘉靖帝朱厚熜。赵估崇拜仙道,自封为道宗皇帝,放下国家不管不问;朱厚熄到处搜寻灵丹妙药,甚至摧残宫女来炼丹,最后差点被宫女给勒死。嘉靖皇帝的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更绝,干脆几十年躲在宫中炼丹求仙,大臣们压根儿没见过皇帝长什么样,见过的都是被召进去写道教青词的,谁写得好谁就升官,严嵩就是因为写了一手好青词,做宰辅几十年。

可见,中国帝王有着悠久的追求长生不老的传统,历代百姓深受其害。

但有哪个皇帝长生不老了吗?没有。当皇帝最长的乾隆也没活到一百岁。人总是要死的,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可能有长生不老的仙药,智商不低的皇帝们难道不知道吗?如果说他们一开始相信人能长生不老,那么多次受骗,付出了几十年的无谓劳动之后,为什么还要执迷不悟呢?

只有一个解释:皇帝们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汉武帝的智商很高,他能识破江湖郎中们的骗局,更应该及时省悟才对,可他却自愿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汉武帝怒杀少翁后隐瞒了真相,放出话说:“文成将军吃马肝中毒死了。”之后又有骗子来,汉武帝怕他们知道少翁被杀的事情,解释说少翁的死与自己无关。为什么?因为他还需要术士们继续帮助自己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当为梦想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多,期望的日子就也越来越长,皇帝们对长生不老的神话就是“为了相信而相信”了。整个国家都被动员起来追求长生不老,就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一旦开动就不能停止。汉武帝把太好的光阴都花在追求永生上面了,拜了神,花了钱、杀了人,甚至连闺女也嫁了,怎么就没有结果呢?不会的,也许成功就在最后的五分钟坚持。

我们在历史和现实中也能发现许多类似的例子,如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越战老兵群体对越南战争的评价最高,而且赞同战争的比例高得离谱。越战老兵亲历了战争的残酷,目睹了美国的巨额无效付出,怎么还会称赞越战呢?心理学家认为,老兵们把最旺盛的精力、最美好的时光和若干甜蜜的记忆留在了越战之中,他们真正为越南战争付出了青春、汗水、鲜血和战友的生命,因此内心不由自主地认同战争。

我们时常明知许多事情不可为而为之,也时常深陷某段情绪难以自拔。说这种心理是“赌徒心理”也好,说他们偏执也好,总之全力追求永生的古代帝王们也受到这种心理的左右,巨大的付出让他们产生了偏执心理。汉武帝为什么深陷方士欺诈而不愿脱身,这就是一种合理的心理解释。

汉武帝在生命即将结束的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正月,最后一次来到东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年迈的他选择了班师回朝,三月,听从大臣田千秋的劝谏,停止求仙活动,罢黜全部方士。他的忏悔,可以看作是对古代帝王追求永生偏执症的一个极好总结:“昔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哪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编辑蔡元元

猜你喜欢

公孙汉武帝神仙
神仙也要自力更生
公义与私交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汉武帝好推理
公孙仪嗜鱼
丞相的爱好
公孙枝: 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自主
神仙鱼
树为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