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璀琳:红顶商人黑心财

2009-04-07

百家讲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开平英国人煤矿

雪 珥

大清国身居高位、翎顶辉煌的洋官员不少,亦官亦商者却不多,但德璀琳、汉纳根翁婿却是其中的异数。以严谨甚至机械著称的德国人,何以能在具有大清特色的政商两界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呢?

德国人戴上“红顶子”

汉纳根从大清国军队中“退伍”了,有点儿郁闷,却留下了一个后人无法超越的高度:他是在大清军队中职位最高的外籍军官,空前绝后。身为北洋舰队副提督,汉纳根的级别相当于大清国的海军副总司令,而后来奉旨建立新军,如果一切顺利,则相当于大清国的总参谋长。

作为德意志帝国的贵族军官,汉纳根在他的北洋生涯中,充分展现了其耿介、率直,认真、敬业,忠诚、勇敢等个性,如果不是他过硬的军事技能,在那个连曾国藩都要夹起尾巴做人的大清官场,早就被打入冷宫了。

如今,虽然在对大清官场灰心失望之余激流勇退,但汉纳根并未选择离华回国。毕竟,他已经在中国安家落户,而且岳父大人德璀琳还在大清官场呼风唤雨、炙手可热。

更为重要的是,在大清帝国做官多年,汉纳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而“关系”正是大清国的“第一生产力”。即使身为军人的汉纳根不懂这些,他的老丈人德璀琳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德璀琳生于1 842年,仅比汉纳根年长13岁。与汉纳根一样,他的家族也是德意志贵族。太平天国动乱时,大清海关逐渐聘用洋员进行管理,德璀琳就是首批应聘来华的洋员之一。大清海关多由英国人控制,其他国家的人士很难得到提拔,德璀琳则是个例外。他很会见风使舵,毫无日耳曼贵族的傲慢,与英国人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从基层起步,前后在海关工作近30年,其间多次升迁,是海关中资格最老的非英籍“老干部”。

机灵的德璀琳还成为了李鸿章的好朋友,有这层关系加上他的干练,他在大清国的官场中顺风顺水,熬到了头品顶戴,并且还获赏罕见的花翎,是个“又红又专”的人才。德璀琳和李鸿章的初次相识是在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谈判时,当时他担任烟台海关税务司,是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在谈判中,德璀琳协助李鸿章解决了马嘉理事件,深得李鸿章的赏识。次年,德璀琳调任天津海关税务司,与李鸿章同城办公,两人成了忘年交。在内政、外交各方面,尤其一些重大国际事件中,如中俄伊犁交涉、中法谈判(1884年中法战争)、中日谈判(1894年甲午战争战争)等,德璀琳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有英国人略带夸张地评论说,德璀琳简直成了中国实际意义上的外交部长。

德璀琳受重用,固然与其能力、性格有关,但也与李鸿章“以夷制夷”的平衡术有关。当时,大清国的洋官员队伍庞大,表面上看似乎来自五湖四海,其实还是以英国人为主,尤其海关,几乎是英国人的天下。英国人的行政才干的确将海关建设成了大清国最有效率和最为廉洁的机构,并成为最主要、最稳定的税赋来源,但大清政府,至少其中的实力派们对英国人掌握如此巨大的权力并不放心,亦不甘心。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就曾在写给朋友的书信中感慨:“李鸿章一向认为我是他的批评者而不愿我的势力太大,他利用我的属员(即德璀琳)来抵制我。”1885年,英国驻华公使巴夏礼去世后,英国政府想任命赫德为新的驻华公使,李鸿章对此大力支持,他的如意算盘是让德璀琳接替赫德腾出的总税务司职位,但英国方面经过再三权衡,还是放弃了由赫德出任公使的机会,仍然牢牢把住总税务司的位置。

一贯强势的赫德,在德璀琳身上毫无办法。当时海关为了反腐败,规定一人在一地不得连续担任两年以上税务司,但德璀琳却在李鸿章的撑腰下,在天津总税务司任上前后呆了22年。一次,赫德在天津视察时,很为自己那些服从命令的下属得意,英工部局董事长却说:“您最好的税务司却是一个过分刚强而又不服从您的命令的人。”这个“最好的税务司”指的就是德璀琳。

在业务能力方面,德璀琳的确十分出色。1878年,总理衙门委托海关创办邮政,赫德即指定由德璀琳负责在天津英租界设立邮政总办事处,创办了大清邮政。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枚邮票蟠龙邮票,就是德璀琳亲自选定的颜色。从1878年到1893年,德璀琳先后10次被推举为天津英租界董事长,在他的管理下,天津英租界大力经营城市,大马路、赛马场、市政大厦等先后建成,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俨然成为远东的模范城市之。

德璀琳的卓越表现和深厚人脉,为他赢得了大清政府的广泛赞誉。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时,他被赐头品顶戴花翎。

德璀琳一边拼命做官,一边拼命搂钱。在西方人有关他的报道中,都坚信他是在华外籍人士中的首富,或至少是首富之一。他那富比王侯的起居生活,尤其他女儿出嫁时的奢华婚典,都成为西方报纸和私人笔记中津津乐道的八卦题材。

德璀琳的滚滚财源,主要得益于他利用自己丰富的人脉和巨大的权力,成为大清“改革开放”中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笔杆子里出黄金?

在德璀琳的5个女婿中,长婿汉纳根无疑是最令他得意的,不仅是日耳曼乡亲,而且仕途上也毫不逊色,还当到了大清国的海军副总司令,唯一缺乏的就是“厚黑学”——要在大清国混下去,并将官场上的关系转化为经济效益,汉纳根显然还要历练一番。

放下枪杆子后,汉纳根并没有立即下海经商,而是握起了笔杆子,成了媒体老板,创办了一张中英文双语报纸《直报》,即“直隶之报”的意思,是继德璀琳的《中国时报》之后,天津乃至全中国最重要的报纸之一。

不知道是因官场蹉跎而对大清国“先进”的社会制度怀恨在心,还是德国人与生俱来的思辩天性,汉纳根的《直报》中文版一创刊,就成为反省甲午战争、探讨强国之路的重要论坛。著名思想家严复连续在该报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论诀》、《原强》、《原强续篇》、《辟韩》等五篇论文,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甚至认为:“自秦以来,为中国之君者,皆其尤强梗者也,最能欺夺者也……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这种对大清国政治制度进行恶毒攻击的言论,在汉纳根的庇护下,一再地在大清国引发一轮又一轮的舆论地震。吊诡的是,没有任何历史证据显示,一向以文字狱和思想钳制为能事的大清,对这样“一小撮”报刊和作者进行任何形式的整肃或封杀。3年后的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甚至还将攻击君主制的严复请到北京,亲自听取他的变法主张。大清皇帝的政治度量,远远超出了后世读者的想象。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我们很难了解汉纳根为什么在退伍后先选择办报,而且还是这种锋芒毕露的政论型报纸。或许,在精明的德璀琳的策划下,汉纳根办报本身可能就是一场巨大的炒作:一方面继续提高汉纳根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另类推销术,向大清国当权者进行文字示威,拉抬自己的身价,为今后获取更大的“寻租空间”埋下伏笔。

可以肯定的是,征战于商场的汉纳根,再也没有展现过他在北洋时的雄鹰风采,而是时时显露出一个唯利是图、兼以手眼通天的商人本性。

挖矿来致富

办报纸这种既“烧钱”,而且总要看领导脸色的勾当,当然不是一门好生意。要想富,还是要找别的门道。就在汉纳根彷徨之际,老丈人德璀琳提醒他:凭咱家和中国政府这么铁的关系,搞个批文,弄个煤矿当煤老板,一准儿就玩成了富豪。

汉纳根依计行事,向朝廷打了个报告,希望能为大清的煤矿事业做点贡献。慈禧太后对于这样的大清功臣,自然要给面子,照准。汉纳根便带着采矿师及中国向导,驮着器械,扛着武器,一头扎进了直隶与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区,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在井陉县东北横西村一带发现了优质煤矿。这期间,汉纳根还牵头成立了“德中工矿协会”,预备整合各种政经资源。

井陉煤田,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就开始开采煤炭了,到了明代,此地更是小煤窑遍地开花。鸦片战争之后,各路神仙也纷纷利用关系,挤到井陉投资煤矿。汉纳根看中的煤矿,本是当地文生张凤起经营的。1898年,张凤起打通了从太原到北京的关系,获得了开矿资格,得到了18亩地的“矿区”并开始打井。但这张秀才除了政府公关是强项外,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弄来弄去把煤矿折腾成了一个“烂尾矿”。无奈之下,他只好到天津去找资金和设备,不知怎的,就找到了汉纳根头上。两人一拍即合,于1899年10月签订了合资开发井陉煤矿的合同,由汉纳根出银5万两,张凤起出地18亩,分别报送给德国驻华公使及大清政府审批。

但冗长的审批程序刚刚启动,就被大动乱中断。1900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了义和团动乱,中央机关全部瘫痪。汉纳根闲不住,他扛起枪杆子,骑马从天津赶奔北京,参加了解救德国使馆的战斗。

德璀琳“空手套白狼”

女婿的煤矿难产,岳父却演绎了一场“空手套白狼”的精彩戏码,不费分文地夺得了开平煤矿的股权。

义和团动乱时,京津地区的高官们纷纷躲进租界,守卫租界的英国军队以派“疑与拳匪相通”“人口众多,迹近埋伏”为由,抓捕了开平煤矿总办张翼,将其关在英军驻地太古洋行的一个旧厨房里。英国人威胁说要处决他,这令他惊恐万分。

张翼被捕次日,德璀琳就赶去“探监”。在他的“多方奔走”下,张翼居然马上就被释放了。和死神擦肩而过的张翼,自然对德璀琳感恩戴德。作为回报,张翼在牢中写下字据,任命德璀琳“为开平煤矿公司经纪产业、综理事宜之总办,并予以便宜行事之权。听凭用其所筹最善之法,以保全矿产股东利益”。同时被任命为总办的,还有开平煤矿的美国籍技术顾问兼英国墨林公司的驻华代表胡华。此胡华即胡佛,日后美利坚合众国第31任总统。

在张翼看来,德璀琳劝说他将矿山挂靠到英国名下,只是避免矿山被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占或破坏的一次“护矿行动”。其实,这正是英国人精心导演的一出双簧,军方唱红脸,德璀琳和胡佛唱白脸,目的就是谋夺矿山。

张翼出狱后,又给德璀琳正式下了两份札书,提出广招洋股,要把开平矿务局与墨林公司联办,由德璀琳全权处理。

一周之后,德璀琳代表开平矿务局,胡佛代表英商墨林公司,在汉纳根和一位英国律师的见证下,于塘沽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墨林公司拿到股权后,又转手卖给了国际投资公司“东方辛迪加”,于1900年底组成了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并且在英国进行了注册,承接了开平矿务局的全部产权。至此,大清国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神不知鬼不觉地成了走向世界的“跨国公司”,而北京的衮衮诸公们还蒙在鼓里。德璀琳在这次交易中,收获很大,成了新的合资公司的顾问,年薪1000英镑,还得到了5000股股票,每股1英镑。

但合约上毕竟只有德璀琳的签名,英国律师担心这个法律上的瑕疵有可能演变为大问题,因此,建议“东方辛迪加”及墨林公司要拿到张翼的直接签名。为补这个漏洞,英国方面又起草了“移交约”,照旧由德璀琳去逼请张翼签字画押。英国方面将价值110多万英镑的矿山净资产折合为16.5万英镑,再折合为37.5万英镑的股票,而新公司设定的股本金为100万英镑,这样,英方便取得了62.5%的控股权,而其并未投入任何实际资本。

张翼一看,大惊失色,这才醒悟过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挂靠到英国名下的“护矿行动”,而是巧取豪夺,要把巨大的国有资产拱手让给外人,其中,光是地皮就有10多万亩,还包括大量已经建成的铁路。张翼担心上面追查责任,觉得不如隐瞒下去,同时也看到英国人给他提供的“终身为华部督办”的个人好处,架不住德璀琳和英国人的威胁利诱,他半推半就地在“移交约”上签了字。英国人终于如愿拿到了开平煤矿。

这一“空手套白狼”毕竟不是光彩的事情,连作为中间人的胡佛也不敢声张,日后在竞选美国总统时,这也成了政敌们攻击他品德有问题的主要依据。

稀里糊涂丢失了巨额国有资产的张翼,只好欺上瞒下,打报告说是为了保矿,才将开平煤矿置于英国旗帜保护之下,已经加招外国商股,实行中英合办,中外职员都享有平等权利,一切成规和租税都没改变,矿区还悬挂中英两国旗帜。

英国人拿到控股权后,立即派兵进入矿山,站稳脚跟后,将大清的黄龙旗扯下,只升英国旗,而中方员工也相帮着隐瞒朝廷。直到1902年11月16日,滦州地方官带兵前往开平煤矿缉私,才吃惊地发现龙旗已不在井架上飘扬。地方官立即上报,并与开平煤矿的顾问德璀琳交涉。次日,清军专门护送龙旗,赶往煤矿举行了升旗仪式。而美国的文献记载却说是为了庆贺慈禧太后生日,开平煤矿的中国管理人员自发要升龙旗,和英方发生冲突。总之,中国人在开平煤矿上升起了龙旗,引发了英国领事的抗议,并闹到直隶总督袁世凯那里。刚开始,袁世凯对英国人的行为大不以为然,及至看到英国人拿出完整的合同,才发现这家国有企业早就被当家人私下送给了英国人,成了不折不扣的外资企业。

被震怒的清政府将张翼革职留用,并命他追讨流失的国有资产。张翼无奈,只好打起了洋官司,甚至越洋赶到英国去。有意思的是,当初将他推入陷阱的德璀琳,此时又成了他追讨股份的顾问,继续收取顾问费,两边通吃,而此时开平煤矿的总办,正是其四女婿、英国人纳森。洋官司在伦敦打到最后不了了之,清政府见收回矿山无望,便只好在边上再开一个滦州煤矿,“以滦制开”。而德璀琳在开平煤矿的秘密收入成了赫德逼他离开海关的最好借口,此时,李鸿章已经去世,德璀琳失去了靠山,加上开平煤矿的勾当也的确有点丢人,只好卷铺盖走人。

汉纳根大发黑金财

德璀琳在忙着设“仙人跳”忽悠大清国有企业时,他的女婿汉纳根也终于盼来了好消息。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带来的混乱平息后,1902年,大

清路矿总局终于批示,要求张凤起、汉纳根10个月内将勘探矿藏的详细情况上报。汉纳根组织人马探明矿区内煤蕴藏量居然高达3亿吨。1903年,路矿总局批准张凤起和汉纳根的开矿申请,“井陉县煤矿局”便正式成立了,当年11月举行了开工典礼,随即开凿南井。

其实,汉纳根也想玩一回“空手套白狼”,但他没有资金,钱都是德华银行出的。两年半后的1905年6月,井陉煤矿正式出煤,8月又开始开凿北井。就在这黑金滚滚而出时,张凤起的股份却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收归国有”,1908年挂出了新牌子“直隶井陉矿务局”。

汉纳根的煤矿经营没多久,大清国便没了,一帮大清的权贵们铰掉辫子、穿起西装粉墨登场,成了新造民国的元勋。而此时的汉纳根早被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和商场文化和平演变,把政治、经济学玩得炉火纯青。为打通关节,汉纳根起用大总统徐世昌之弟徐世纲为售煤处买办。尽管徐世纲业务能力很弱,但却为汉纳根铺平了不少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汉纳根当年的学生黎元洪,当上了民国副总统乃至大总统,他对这位德国老师十分关照。当时,汉纳根在娘子关附近开设了许多小煤矿,但由于交通运输问题,原煤不能及时外运,导致资金周转不灵,亏累严重。在汉纳根谒见黎元洪两个月后,一条以娘子关为起点的轻便铁路就宣告竣工了,井陉煤得以源源运出。

徐世纲有关系但不会经营,汉纳根便到人才市场挖掘。后来的天津卫闻人、天津劝业场的老板高星桥,就是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的。在高星桥的经营下,井陉煤销路大增,汉纳根的煤矿此时才真正变成了“黑金矿”,财富滚滚而来,富甲一方。

红楼一梦都成空

井陉煤矿令汉纳根成为中国的富豪之一,他雇佣了大量仆役,生活的奢华堪比王侯。1913年1月,德璀琳在天津去世,当时《京津泰晤士报》发表评论说: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他在华北占有如此优越而又如此有威力的地位,以至于我们不可能在想到天津时而不想到他。

德璀琳死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汉纳根受到了致命的冲击,其家族迅速衰落。作为德国贵族,他在天津为德军购买了大量军用物资,并召集德侨为战争捐款。据说,他曾用木牌制作成德军形象,分黑、白、黄三种颜色,请德侨们将铜钉钉在不同的牌上,黑牌上每一钉代表捐款10马克;白牌上每一钉代表捐款100马克。黄牌上每一钉代表捐款1000马克。很快,黑/白牌上布满了铜钉,而黄牌上则寥寥无几。汉纳很十分生气,自己拿起铜钉将黄牌钉满,结果令自己的财产丧失殆尽。

这当然是无稽野史。汉纳根的真正败落,源于国际政治。中国政府宣布参加协约国,对德国宣战,汉纳根则成了敌侨。他虽动用了所有关系,想保留自己和德璀琳家族在中国的所有财产,但最后均被没收,井陉煤矿也被“收归国有”,汉纳根则于1918年被遣送回国。

回到德国的汉纳根十分消沉,靠回忆中国故事度日。风头过后,1920年,汉纳根又回到中国,经黎元洪总统的关系,于1922年10月重新获得井陉煤矿四分之一的股权,预备着“二次创业”。但半年后,黎元洪再度下台,汉纳根没有了靠山,而曹锟为了贿选总统需要巨款,便采纳了直隶省长王承斌的意见,将井陉煤矿又一次“收回国有”,采出的煤炭全部折价出售,筹措贿选经费200万元。

汉纳根又一次成了“无产者”,生活来源无着,又不愿回到他其实并不熟悉的德国,只好变卖德璀琳的遗产度日。这时,他当年所帮助的高星桥和起士林,都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1925年初,汉纳根因患食道癌而去世。仗义的高星桥根据他的遗愿,购买了一口水晶棺材,将他送回德国安葬,并送给他的遗孀10万两白银。

汉纳根死后,德璀琳一汉纳根家族在中国的财产彻底灰飞烟灭,他们的财富故事成为津门茶馆中的谈资。至今,德璀琳一汉纳根家族留在北戴河的别墅,还矗立在大海边上,继续听着潮起潮落……

编辑赵雪梅

猜你喜欢

开平英国人煤矿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祖孙乐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浅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垃圾22年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谈天气
80后富妹破产之后当猪倌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