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援建房成了“豆腐渣” 政府承认监管失职

2009-04-07

记者观察 2009年24期
关键词:豆腐渣沟村镇政府

张 静

2001年,国家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出台“5+1”阳光工程: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给搬迁移民户每户发5000元、每口人加1000元的政策补助。

2004年,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炭窑沟村移民搬迁项目正式立项。从立项这一天开始,村民们就怀着美好的愿望等待新房落成入住。然而,等待的结果却令村民们无比失望。才盖好没多久的小二层,却因为墙面裂缝、地基下沉、漏水、楼道起沙、墙体倾斜等质量问题令村民不敢入住。

为解决最初因房子问题上访的9户村民安置问题。桥沟镇政府曾向延安市宝塔区老区办举债50万元。并在老区办下发的红头文件中注明该款项将“待该村剩余房屋出售后由镇政府负责如数归还”。而在一份村民提供的与村委会签署的《桥沟镇炭窑沟移民搬迁工程概况及村民协议》中第六条却规定,所分到的房子不得转让、变卖。

据该村张海红村长介绍,炭窑沟村村民总共有57户。可是补助金却下发了85户,这多出的28户中包括了已经出嫁的女子户及外挂户,但是经过张村长在派出所调查,却发现这28户中有多户户口根本没有在本村。村民甚至很疑惑的告知记者:“有很多人都不认识,怎么能在我们村上买房子,享受国家补贴政策呢?”

一波三折的草率拆除

2008年12月底,历时4年之久的政府援建房首批交房时,甚至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质量检测验收。就把钥匙交到户主手上,进住去没多久,就有九户村民发现自己的新房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靠近山坡的两套房子因地基下沉,造成墙体倾斜,而被镇政府找来的施工队拆除。本刊在上期《延安桥沟镇政府:援建房竟是豆腐渣》一文中对于此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然而刊发后不久,又有村民告诉记者,在被拆除的两套之后,又有第三套房子因质量问题被拆除,并且因为拆除这第三套房子的事,桥沟镇副镇长孙成东还领着派出所的民警将炭窑沟村村长张海红及几位村民以阻挠施工队加固为由带回桥沟镇派出所,要求村长及村民写下以后不再阻拦施工队加固的保证书后。才能放人,否则就要拘留。

2009年12月7日,记者再次前往延安桥淘镇炭窑沟村采访,问及张海红村长是否因阻挠施工队加固而被派出所民警带走询问时,张村长确认此事有发生过。张村长说:“有些房子已经面临倒塌,政府却还要加固。这个房子已经危险到了很有可能危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步),已经不是加固能解决的。村委会带领村民阻挡。孙镇长叫来派出所民警,把我和5名村民一起关进派出所审讯。

民警问村民为什么要阻挡。村民回答。这房子不能加固了,要是可以加固,就找质检相关部门做鉴定,质检(部门)说可以加固就加固,质检(部门)说该拆除就耍拆除。但派出所杨指导员说,他们在政府底下吃饭的,政府怎么说,他们怎么做。

后来政府也没有做鉴定。派出所说要放我们可以,但是要写保证书,保证不再阻挡工程加固,否则当时就要拘留我们,当时已经把我们关了3个多小时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写下了保证书。在被放回来一个多小时后,政府却又派来施工队,将原本执意要加固的一套房子给拆了。政府这样的做法让村民们很是费解,当初政府要加固这套房子,村民觉得只是加固是不行的,才去阻拦,可孙镇长带着派出所来抓村民。村民都写下了不再阻止工程加固的保证书后,政府却又让施工队把这房子给拆了,这其中究竟用意何在呢?

据村民说,就是这已经拆除了3套房子,其中除了一户当时户主不愿意做鉴定以外。其余两户都曾在2009年3月经过延安九洲建设工程司法鉴定所鉴定,并且一户已被拆除的房屋在当时的鉴定结果为C级,鉴定意见为: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危险性为C级,需加固处理。而另一户已被拆除的房屋鉴定结果则为A级,鉴定意见为: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危险性为A级。

看到这两份鉴定结果,村民们搞不明白,既然说一个是A级不用处理、一个是C级加固加固就能住,那么为什么最后要拆除呢?

而当初立项时,老区办曾经给村民开会说要派监工监督,又说要选村民代表监督工程质量好坏,但最后都没有兑现承诺。到如今工程质量出现如此大的问题,造成的损失由谁来负责呢?

多出的28户算何名份

村长张海红向记者介绍,在村委会记录,本村村民只有57户,可是当时镇政府却是按照85户给拨的援助款,剩下的28户中有些是女子户,有些是挂户,自己曾专门去桥沟镇派出所查询了户口在本村的人员名单,发现这28户中有11户人户口根本没有在本村,在别的村子享受别村村民的待遇,在我们村也享受政府给我们村的援助待遇,这样符合政府援助的条件吗?村民们也很疑惑,都不认识的人,也能在我们村上享受国家给我们的优惠政策吗?

张村长说,85户的援助款在当时都已经拨到村上了,但是当时的村长和书记却没有按照原则走。按照国家政策来说,一户5000元、每人1000元的补助,是按照每户人口多少来进行补助的。应该要发到户。但是当时的村长和书记却直接将这笔费用用于统一修建了,而建好后无论当初应得多少补助,都仍然统一再交4万,这样的平均主义对很多村民都有失公平,家里人多的就吃亏,人少一点的就占便宜,这样也符合政府援建的本意吗?

一栋楼房三种说法

在炭窑沟村援建房靠前排的位置,一排三层楼房与其余只有两层的援建房相比显得格外醒目,为什么唯独这个楼房要盖成三层呢?村长张海红对此表示村委并不知情,不知道这三层楼是谁让盖的,而村民告诉记者,据他们了解,这个房子是薛书记和镇政府商量要准备卖的。

而记者在桥沟镇政府询问该楼房是否如村民所说,将由镇政府卖出时,卢镇长却告诉记者,这栋房子是村上作为党员活动室修建的,村上没有钱,这房子往起一修一卖就是钱。

而在宝塔区副区长办公室里,杨秘书却对该楼有着不同的说法,他说,这三层楼根本不在移民搬迁占用的土地范围内,应该是别的村上的村民自己盖的。而当记者告知杨秘书已在镇政府及村委采访过,并得出两种不同结论时,杨秘书此时改口说,今天主管此事的张区长没在,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他觉得可能是别的村上的村民盖的。

镇政府承认监督失职

在桥沟镇政府,卢镇长就炭窑沟村援建房一事对记者作出解释,他说,这件事情政府没有参与,老区办拨给的85户援助款,镇政府一分钱都没有截留,如数拨给村上,并且当时58亩土地,放在延安这个土地市场环境下,能卖几百万。但由政府出面,甚至动用了武警,18万元就买下了,可以说价格已经低到不能再低。

已经出现的房子问题,政府一边继续加固完善,一边准备拨款修路,并且现在已经跟区政府借

了80万元,主要用于解决群众问题。

卢镇长表示,公正的讲,镇政府当初的错误就是没有发挥行政监督职能,监督不到位。

副镇长孙成東则告诉记者,村上没有请监理,当时也没有明确指定是让谁监管。

那么,以如此低廉的价格买下的地,盖出的政府援建房,是否可以像商品房一样流通买卖呢?卢镇长告诉记者,这个问题他也不清楚,要到老区办去问,“5+1”工程是省上下发的政策,作为镇政府就只是执行。援建房究竟能不能卖。要到省上相关部门去询问。

老区办表示尽职尽责

记者就炭窑沟村援建房问题再次来到延安市宝塔区老区扶贫办公室。姬主任告诉记者,老区办主要负责移民项目的审报立项,对整个项目的监督。而实施方在乡镇上和村上。主要以村上为主。当时的文件是不主张自建,但允许自建,而老区办的要求则是房子统一规划、分户自建。但当时炭窑沟村村委会自己要求村上自建,老区办就再没有去管,也没有派人监督。

对于炭窑沟村援建房选址是否合理,为何出现三套房子因地基下沉而被迫拆除的疑问,姬主任作答到,房子修起后,可以肯定的是房子建在水渠上面了,经过连下半月的雨的冲刷,而地下又没有建造排水系统,造成因排水不畅,填进去的新土流失严重。而使得地基下沉,在地质上应该不会有问题。至于细节问题,姬主任表示,行政部门对技术是不懂的,具体的他也不明白。

据村委反映,炭窑沟村只有57户村民。为何在申报过程中会成为85户呢?姬主任告诉记者,自己2004年就知道女子户的问题,有些女孩子出嫁后户口没有迁走的,也应算在村上户口内。而85户这个数字,是自己当时派一名干部去派出所调查得出的。

那么,同样是在派出所调查得出的结论,缘何老区办统计的数字与村委查询的结果又如此大的差异呢?记者不得而知。

村委会称副镇长曾挪用村上党建费

村长张海红向记者回忆:今年3月份,房子主体完工,村民最后一次集资款收了38万。因为房子已经出现问题了。村委回不愿意轻易给承建商付款。

孙镇长亲自给张村长打电话,要求张村长把38万建房款给建筑队兑现支付。并说:“村上还欠建筑队一百来万呢,先把这38万付了”。村长只好付清。

在对房屋做鉴定时,承建方武玉斌要求鉴定所鉴定,但是武玉斌没钱。孙镇长就在炭窑沟村10万元的党建费中动用5万元钱,给武玉斌做鉴定费用,同时告知村长:反正还欠承建方的钱,就先拿村里的钱给。

那么党建费能不能私自挪用,给乡镇政府用来开发房地产、支付超计划的施工费用?对此,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和炭窑沟村的众多干部,没有一位给出记者一个明确的回答。

猜你喜欢

豆腐渣沟村镇政府
婉拒拾荒者“倾家荡产”式捐赠
别了,半沟子
帮扶共建美丽乡村
豆腐渣喂鱼的注意事项
镇政府欠债要还200多年
储藏豆腐渣有妙招
豆腐渣喂猪五不可
镇政府供个“土地爷”的妙处
“数百年才塌的工程,还能说人家是‘豆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