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安全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09-04-05肖日新陈贻诵周曼

长江蔬菜 2009年23期
关键词:海南基地蔬菜

肖日新 陈贻诵 周曼

海南安全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肖日新 陈贻诵 周曼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非常优越的气候条件,堪称全国最大的天然温室,是我国最主要的南菜北运基地。要发挥好海南冬季蔬菜产业的优势,必须重视安全蔬菜生产,不断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打造海南蔬菜的“安全”品牌、“绿色”品牌。以利进一步拓宽海南蔬菜的销售市场,为发展海南农村经济和丰富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做出更大贡献。

1 安全蔬菜生产现状

1.1 取得的主要成绩

自2000年我国全面启动安全农产品行动计划以来,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及最主要的南菜北运基地,亦全面实施了安全蔬菜生产系统工程,从产前基地论证,产中严格控制高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及产后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①规划、论证了一批安全蔬菜生产基地海南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具有发展安全蔬菜的有利条件。为了全面规划论证我省安全蔬菜生产基地,从2000年开始,通过规划、申报、监测、论证等程序,全省已批建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121个,面积达11.7万hm2,其中适宜发展安全蔬菜的生产基地96个,面积8万hm2。

在这些批建的安全蔬菜基地中,各个基地土壤分别测定了pH值及总汞、总砷、铅、六价铬、六六六、滴滴涕等的含量;相应的农灌水亦分别测定了pH值及氯化物、氰化物、氟化物、总汞、砷、铅镉、六价铬、石油类等的含量。分析测定表明,海南的环境质量属优良水平,绝大多数田地均可安排安全蔬菜生产。

②有效强化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在发展安全蔬菜生产中,如何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及生产调节剂,尤其是严格禁用高剧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是控制农残超标,提高蔬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海南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农业投入品限用和禁用目录,严禁销售使用16种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荐使用200多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同时清理整顿农资市场,确保从源头上消除农用有毒有害物质,为我省开发安全蔬菜产品把握住了“关键”。

③研究、制订了一批安全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要全面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必须普及推广安全蔬菜栽培技术,让生产者在安全蔬菜的生产过程中有章可依。而系统的安全蔬菜栽培技术必须涵盖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品种选择、土壤处理、培育壮苗、定植、肥水管理、生育期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收及清洁田园等。据此要求,在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广大蔬菜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2000-2005年,研究制定了《安全瓜果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及“青黄皮尖椒”、“有棱长丝瓜”、“青苦瓜”、“樱桃番茄”、“小型扁圆(球)南瓜”、“四季粉皮冬瓜”、“泡椒”、“豆角”、“黑皮冬瓜”、“大果番茄”、“小白菜”、“菜心”12项安全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对这些技术规程的宣传与示范推广,促进了海南安全蔬菜栽培技术总体水平的提高。

④巩固扩大了安全蔬菜生产示范区海南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南菜北运基地,必须打出绿色品牌和安全品牌,为此各级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均十分重视建立安全蔬菜生产示范区。如国家技术监督局先后于2000年、2002年、2003年分别批准海口、澄迈、琼海三个市(县)建立国家级安全蔬菜生产示范市(县);重点进行了“青黄皮尖椒”、“黑皮冬瓜”、“粉皮冬瓜”、“小南瓜”、“樱桃番茄”、“青苦瓜”及“有棱长丝瓜”的安全生产,这些种类的商品率及出岛率分别达到了90%及80%。与此同时,海南省各市(县)还分别建立了2~3个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安全蔬菜生产示范片,并形成了几大特色的品牌基地,如文昌樱桃番茄基地、琼海黑皮冬瓜基地、琼山粉皮冬瓜菜地、临高小南瓜基地、屯昌苦瓜基地、定安丝瓜基地等。

⑤显著提升了蔬菜产品质量随着安全蔬菜基地的逐步建立、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的制订与实施以及安全示范基地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大面积的蔬菜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a.蔬菜产品中农残超标率显著降低。农残超标率是反映安全蔬菜生产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我省有关部门从2003-2005年各蔬菜基地的各类蔬菜抽检情况统计表明,全部检测样品中的农残超标率按CAC标准,已由2003年的13.2%下降到了2005年的6.08%。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普遍销售的各类蔬菜,其农残合格率已达93%~94%,基本上可以让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b.取得了一批安全蔬菜产品论证标志。2003年4月,经中央批准,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全面启动全国统一的安全农产品认证工作。从此,海南开始重视安全蔬菜品牌的申报与论证。截止2005年7月,全省共取得安全蔬菜品牌51个,生产企业22家,生产面积2 157.36 hm2,每年可上市具有安全统一标志的产品84 453.1 t。这些安全蔬菜品牌的逐步建立,不断提升了海南蔬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⑥基本建立了农残检验监测体系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建立农残检验监测体系。海南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注重效果”的原则,加强了安全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检验监测工作。现已建成省、市(县)、乡(镇)三级检测网络,并使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近3年来,共建立省、市(县)农药残留速测中心20个和乡镇农药残留速测站99个;此外,积极扶持企业自检,全省现有39家农业生产企业建立了农药残留速测点。由于检测体系的建立,已开始实行市场准入制,有效防止了超标蔬菜上市流通。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安全蔬菜的质量安全论证相对滞后由于海南的蔬菜生产多数是采取分散经营的形式,尚未建立严格的生产管理档案,因此,即使生产的蔬菜产品符合安全质量的要求,亦难以按程序通过认证。

②安全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的制订与实施有待加强海南省的主要蔬菜种类有30多个科,100多个主推品种;为满足指导安全生产的需要,至少应对主要种类或大宗品种制订出系列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但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的主要蔬菜种类的安全栽培技术规程仅12项,还不能满足安全蔬菜生产的需要。而且这些规程的实施,因缺乏相配套的声像资料,增加了普及推广的难度。

除生产管理以外,对蔬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等标准少有涉及,使终端产品难以达到出口的质量、卫生、安全要求,不利于海南的蔬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③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仍然不够海南省农业投入品市场经几年的治理整顿已逐步得到净化,但仍有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因利益的驱使而冒险生产和经营高剧毒农药、假冒伪劣种子现象时有发生;高剧毒农药已由凭证定点经营转向隐蔽性、转移性和流动性经营;销售过期、变质商品和无标、无证经营的现象仍存在;农业行政法规不健全,执法队伍和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够和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都有待于不断改进。

④蔬菜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勿庸置疑,海南蔬菜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通过农业部的多次抽查及我省连续多年的自查,部分蔬菜的农残超标率仍在2%~8%;尤其是豆角、空心菜等,由于其品种特性及病虫害多等原因,超标现象较严重。这些超标产品一旦流入市场被查出,必将有损海南省“安全”、“健康岛”的品牌,应引起高度重视。此外,蔬菜产品的内在质量、外观等级、包装规格等方面亦不尽完善,均应进一步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

⑤农残检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海南省农残检测体系的构架已基本形成,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需要健全的地方。首先是在各级检测中要重视源头检测,要把有问题的蔬菜消灭在源头,这就必须强调生产者自检或各市(县)巡检,而这正是我省检测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其次是检测设备不规范,高精度的定量检测设备偏少。其三是检测队伍不稳定,部分检测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

2 海南安全蔬菜发展的对策

预计到2010年,海南冬季瓜菜面积将达13.3万hm2,其中安全蔬菜生产面积将达10万hm2以上。整个蔬菜产业的产值达60亿~70亿元。为此,应采取如下对策。

2.1 加快制订和完善安全蔬菜系列生产技术规程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按标准组织生产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安全最为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制订安全蔬菜系列标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根据我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还应制订与完善20项左右的蔬菜栽培技术规程。制订标准要把握几条原则∶①具有科学性;②具有系统性;③具有适应性;④具有可操作性。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这些系列的地方标准还应逐步配套相应的声像资料。

2.2 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大宗安全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

通过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实践中,要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安全蔬菜产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各市县要将示范基地列为农业重点开发项目,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地方财政支农资金也要重点向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倾斜。省农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对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认证、挂牌,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示范基地要把农业标准化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中;从种子、种苗及生产过程抓起,逐步在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和批发销售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要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思路,大力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逐步使农业标准化生产走向规模化、基地化、企业化、专业化道路。

2.3 进一步有效推进农业投入品及蔬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

海南省许多农用生产资料和部分蔬菜产品还必须从岛外调进,因此应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把好进岛质量关。新鲜蔬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入岛前必须进行检测,不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的,一律不准进岛。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及各种辅料的质量监测、许可和认证工作。建议对进入本岛的种子、种苗、农药、化肥、激素等农用生产资料的品种、质量、使用范围进行认定。在市县、乡镇和生产基地设立安全农业生产资料专营店或专卖店,负责向生产单位或个人提供经有关管理机构认定、推荐的生产资料,逐步健全安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网络体系。真正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标准的农用生产资料流入生产基地,为安全蔬菜标准化生产创造良好的农业环境。

2.4 进一步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根据海南现有检验监测体系的基本构架,应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健全。

①充实和扩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室),争取设立常设机构,定编检测人员,提高仪器设备档次,提高定量检测的准确率,使其更具权威性和公正性。

②在出港码头或港口分别设立农残快速检测室,隶属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采取速测的办法,对出岛蔬菜进行抽检,防止有问题蔬菜运出岛外,有利于提高海南蔬菜的声誉,不断创立“安全”品牌与“绿色”品牌。

③各市(县)在主要的瓜果菜批发市场要统一设立农残快速检测点,及时对上市蔬菜进行快速检测,防止有问题蔬菜上市销售,保护市民身心健康。

④每个市(县)还要配备一部农残快速检测车,在广泛开展技术普及的同时,及时对各基地将要上市的蔬菜进行田间速测,将有问题的蔬菜就地销毁。

⑤提高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倡导生产基地对自产蔬菜进行自检;针对不同的生产规模,分别选用农残速测卡和小型农残速测仪,确保自产蔬菜为合格的安全产品。

2.5 加强蔬菜良种良苗体系建设

引进、选育、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是加快海南安全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蔬菜种业作为开发海南蔬菜产业的先导产业,要加大对蔬菜良种良苗的投资力度,努力提高种(苗)质量和供种能力。为此,要分别建立省级与市(县)级良种良苗试验与示范基地;长期坚持开展优良蔬菜品种引进、选育、示范与推广工作。

2.6 加强安全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在蔬菜主产区的主要地段,要做到排、灌水沟与之相通,努力实现旱涝保收;对部分土质好的坡地要推广覆膜节水微滴(喷)灌技术。积极推广地膜覆盖、遮阳网覆盖及塑料薄膜覆盖等保护设施栽培。要加强瓜菜主产区的道路修建,重视主产区的土壤改良,促进安全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7 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市场体系与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是提高蔬菜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一是要在全省东、南、西、北、中部分别建立1~2个功能齐全的高标准产地批发市场,并配备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短期贮藏等设施。二是建立全省电子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准确地提供蔬菜生产资料、栽培技术及蔬菜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肖日新,海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0,电话:13307564905

陈贻诵,周曼,海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2009-06-30

猜你喜欢

海南基地蔬菜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奇怪的蔬菜
蔬菜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我的基地我的连
为海南停留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