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农场水稻基质育秧技术

2009-04-01苏建权刘德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播种育苗水稻

苏建权 刘德根

摘要从基质制备、盘土制备、播种育苗等方面介绍了大中农场水稻基质育秧技术,以供水稻育秧户参考。

关键词水稻;基质育秧;基质制备;盘土制备;播种育苗

中图分类号S511.0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99-01

2007~2008年,大中农场在3个分场及农科所实施水稻基质育秧200hm2,采用纯发酵基质、混土发酵基质、混纯基质、混合基质4种基质育秧。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营养土育秧相比,水稻基质育秧表现出“两轻、两小、两增”的优势,“两轻”即移栽时纯基质盘重仅3.6kg,比常规土育秧轻40%,辅助工在各环节操作上轻便省力;插秧机械负荷显著减轻,有利于浅栽快插。“两小”即基质疏松,机插时对秧根系损伤只有5%左右,对秧苗损伤小,同时秧爪磨损也小。“两增”即由于秧根损伤小,基质有机养分多,缓苗期缩短,促进壮苗早发增产;同时,场头下扬和加工业的副产品稻糠还田,有利于农业的持续增产增效。但水稻基质育秧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准备仓促,使用酵菌素多,提高了成本;二是操作中搅拌不匀,造成结块影响落谷,且造成秧苗不齐;三是纯基质育秧简化秧池管理,节省秧池灌溉用水,但遇连续降水则表现出基质持续含水量偏高,影响培育壮秧。为在总结2008年基质育秧得失的基础上,使2009年水稻基质育秧推广面积达到1 333~2 000hm2,发挥基质育秧在水稻生产中的独特作用,现将水稻基质育秧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基质制备

将稻壳、稻瘪及场头下扬粉碎成为2mm粒径的稻糠,并将1/3稻糠进行生物菌堆腐发酵成基质母质,再与剩余的2/3纯稻糠混合拌匀,继续发酵成育秧基质。稻糠发酵程序如下。

(1)备料。稻壳粉碎可用玉米粉碎机或制米机粉稻壳,粉的不宜过细。将稻壳、稻瘪子粉碎为2mm粒径的稻糠,装袋备用。

(2)发酵基质配方。稻糠1 000kg,干鸡粪20kg,酵菌素5kg,尿素4kg,如用纯稻糠的再加麦麸或米糠10kg,也可以加入变质粮食。

(3)堆制发酵。将稻糠加湿,按每1 000kg稻糠加500kg水(浸泡)后,使水分含量达到60%~65%,堆积放置24h以上,再把尿素4kg对水50kg,制成尿素水,均匀地泼洒在稻壳粉堆中,再堆12h。将4~5kg酵菌素混拌在10kg米糠、20kg干鸡粪中,加物料重40%的水,混拌均匀,予以充分“稀释”作为小料,再均匀地撒在稻糠堆内,均匀混拌成混料,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成团不滴水、松手散落为宜。在确保均匀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配料一次拌合发酵。发酵所用的物料一定要按比例搅拌均匀,如用人工搅拌多翻倒几次,特别是粪类物不能有块状,尽可能对水搅开后与稻糠充分搅拌。将拌好的混料堆成条状梯形,其堆积高度不超过2m,占地面积也不超过50m2为宜。堆积完毕后立即盖上麻袋或草帘等透气性覆盖物,为防雨水可在顶部加盖塑料布,但不要全部封盖,保持透气,做到保温、保湿。堆闷增温的快慢取决于酵菌素的用量、外界温度、保温措施等因素,要注意观察温度变化,掌握规律,提高腐熟质量。当发酵温度达到65~70℃,并持续36h后,方可进行第1次翻堆,此后,再翻倒几次,直到发酵全部完成,这段时间的管理核心是在保温的前提下做好通气和保湿管理。发酵时温度高,水分易流失,可适当补水,严防发酵过度,当完全发酵后温度有所下降时摊平降温,装袋时发酵物水分一般掌握在30%左右,装袋备用。

2盘土制备

将稻糠发酵制成的基质,均匀拌合营养土,使纯基质与营养土按7∶3均匀混合备用。基质量的计算:按照营养土的体积准备稻糠的体积。参考系数:稻壳100kg/m3

3播种育苗

(1)装盘。将蓬松后的基质装入秧盘、刮平,保持2.0~2.5cm厚度,不需镇压。若使用旧的穴盘,应先用恶霉灵1 000倍液浸泡10min消毒。基质落谷前要上足40%~50%的水浸泡堆放,使基质落谷时保持湿润状态易于吸湿。

(2)播种。每盘播干种120~150g,湿种180g左右,播种均匀,一般保持1cm2不少于3粒种子,不可漏播和重复播种,最好采用机械播种。

(3)浇水。浇足底水,使水不流出盘底孔为原则。注意要用喷壶少量、轻浇、浇透。不可大水冲刷,以免冲跑种子、淋失基质中的养分,造成出苗不齐和秧苗长势不均。

(4)覆盖基质。浇足底水后,再轻撒基质盖好种子,纯基质的面层盖种需覆土,拌土基质则可以底土、盖土兼用。刮平并去除多余基质,保持厚度0.5cm。

(5)摆盘上苗床。摆秧盘时注意把秧盘的短边向外,摆正、摆齐、摆紧,有利于今后的机器插秧。

(6)覆膜或搭建小拱棚。在秧盘表面覆盖1层地膜或无纺布保温、保湿,有条件的可在苗床搭建小拱棚,以便保温、防暴雨、遮荫。如仅覆地膜的,表面再覆盖1层稻草或草帘以防高温灼伤秧苗。

4参考文献

[1] 沈建辉,曹卫星,朱庆森,等.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3):7-9.

[2] 居会军,郑永川,赵元明,等.武粳15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08-109.

猜你喜欢

播种育苗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无公害小辣椒在唐河县的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
天女木兰人工不同苗木繁育技术的比较
无患子育苗试验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