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情局高官曝性丑闻等

2009-03-25

检察风云 2009年4期
关键词:寓所布氏沃伦

阿尔及利亚主要报纸1月31日发表文章,抨击美国中央情报局驻阿前主管涉嫌强暴两名阿籍女子这一丑闻,认为这可能损害美国新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改善美国对外关系的努力。

指控

阿尔及利亚影响力最大的法语报纸《祖国报》当天头版刊登报道,标题后半句为“美国驻阿尔及尔使馆的性、强暴和录像带”。这名中情局高官名为安德鲁·沃伦,现年41岁。他涉嫌分别于2007年和去年在自己寓所迷奸两名阿尔及利亚籍女子。

《祖国报》等多家报纸登出沃伦肖像照并详细介绍他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和先前在埃及、阿富汗等地的工作经历。这一丑闻最早由美国广播公司(ABC)1月28日在网站上曝光。

这两名女子去年9月向美驻阿使馆指控沃伦。一名女子告诉美国调查人员,她2007年9月受邀参加美使馆人员在沃伦寓所举办的一次聚会。她喝了沃伦递上的一杯酒后感到十分恶心,沃伦劝她在寓所内过夜。这名女子次日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裸体躺在床上,但无法记起昨晚后来发生的事情,意识到自己遭性侵犯。另一名女子说,她去年2月17日在沃伦寓所喝饮料后,一度失去意识,但清楚记得遭沃伦侵犯。

“危机”

美国《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乔比·沃里克认为,这一丑闻使奥巴马政府新组建的情报团队面临“一场不期而至的法律和外交危机”。一些美国前外交官和外交政策学者说,这些指控如果属实,可能损害美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新政府试图改善在伊斯兰国家中形象的努力也可能因此受损。

奥巴马1月20日在就职演说中表态,新政府将“以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为基础”,寻求与伊斯兰国家发展关系的新途径。“美国新总统正试图为美国对外关系开辟新起点,”《祖国报》报道说,“此时,(沃伦的)错误行径可能对美国形象造成灾难性影响。”

阿尔及利亚一家销量最大的阿拉伯语报纸当天以“绑架、强暴、恐怖和间谍”形容美国外交。这家报纸报道说,近年来“境外黑手”涉嫌阿境内恐怖袭击等一系列罪行,这一丑闻只是“新添一笔”。

调查

沃伦去年10月被召回国。美国务院外交人员安全负责部门当月展开调查。

沃伦接受调查人员问询时称,他有过“双方自愿的性行为”。他承认个人笔记本电脑中存有这两名女子的照片。调查人员赴阿尔及尔搜查沃伦寓所,在那里发现两种麻醉药品和一本关于性侵犯调查的书。据ABC报道,这两种麻醉药品常用于实施性犯罪。

调查人员还在沃伦寓所发现内容为沃伦与数名女子发生性行为的录像带。调查人员认为,这些录像带为秘密拍摄。美国司法部已就两名阿尔及利亚女子的指控展开调查,不过司法部、国务院、中情局和白宫均宋公开回应这一丑闻。

中情局发言人马克·曼斯菲尔德拒绝承认调查正在进行和证实沃伦身份。他说:“我可以保证,对于任何不当行为的指控,中情局都会严肃对待,追查到底。”

美国外交学会“妇女与外交政策”项目主管艾莎贝尔·科尔曼说,美国政府应积极、公开地推进调查,这“极其重要”。“我们需要展示,我们非常严肃地对待丑闻。”她说。

(胡若愚)

美“卖官”州长正式下台

“诬陷说”等一系列“公关闪电战”未能帮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罗德·布拉戈耶维奇保住官位。伊州参议员1月29日全体赞成弹劾这名“卖官”州长,开创伊州弹劾州长先河。布氏由此成为美国20多年来第一名被弹劾下台的州长。他的老对手、副州长帕特里克·奎因接任州长职位,誓言决不重蹈前两任“腐败州长”覆辙。禁任公职

经过4天审理,伊州参议院以59票赞成、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认定布拉戈耶维奇滥用职权,不仅通过针对他的弹劾案,还禁止他今后在伊州担任公职。州参议员马特·墨菲说:“他(布拉戈耶维奇)未能通过人品检验。他损害伊州尊严,不再堪任州长。”

布氏在参议院1月26日开始审理弹劾案前,发动“公关闪电战”向议会施压。他对媒体叫屈说,自己因反对增税议案遭议员报复;为抗议弹劾程序不公且违宪,他拒绝出庭抗辩。

眼见一系列招数未能博得公众同情,布氏在缺席3天后,1月29日突然现身参议院。在47分钟的抗辩过程中,他依然坚称无辜,警告不要开“危险”且“令人寒心”的弹劾州长先例。

这些警告显然未能阻止议员们弹劾他的决心。按美联社记者克里斯托弗·威尔斯的说法,布拉戈耶维奇“卖官”丑闻从伊州芝加哥横扫到国会山。弹劾案顺利通过,使这名满嘴跑火车的政客成为举国笑柄。

孤家寡人

布氏得知州参议院投票结果后,声称要“战斗到底”。他召开新闻发布会说:“对于州参议院的做法,我悲伤沮丧,但丝毫不惊诧。”‘我要继续为洗清名誉战斗,他说,“我会在法庭上笑到最后。”

布氏因涉嫌“出售”奥巴马当选总统后空出的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席位和用政府项目换取竞选资金等多项腐败行为,于去年12月9日被捕,同一天交保获释。布氏自称“孤独斗士”。面对“辞职”呼声,他拒绝主动下台,继续行使州长职权,指定接替奥巴马担任联邦参议员的人选,引出种种风波。

相较于“斗士”,美联社更认同以“孤独”概括布氏这段经历。报道说,过去数周以来,布氏发现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几乎整个伊州政界都反对他。州众议院1月9日以接近全票通过弹劾案。州参议院审理弹劾案时,30多名议员逐一指控布氏滥用职权、让伊州蒙羞。他们谴责布氏是伪君子,把自己包装成穷人的保护者,暗中往自己腰包里塞钱。

伊州普通选民也“欢送”布氏下台。现年54岁的芝加哥居民吉恩·埘皮尔斯基说:“这(布氏丑闻)是我们城市乃至整个伊利诺伊州的羞耻,令大家觉得我们都腐败。一想到他(布氏)会那样做,(我们)就特别受伤。”

对手顶位

伊利诺伊州副州长奎因在布氏下台后,迅速宣誓就任州长。

奎因以“政坛牛虻”闻名,获称“草根改革者”。他曾靠基层民众支持,成功削减州议会规模。为推动大学医疗保健发展,他曾与一名医生在伊州远足270余公里。

(吴铮)

编辑:陈畅鸣

猜你喜欢

寓所布氏沃伦
拉长时间的公平
Shake It Up:Brandish the Florid Youth
布氏菌病患者抗体测定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比较观察
美国沃伦·阿尔波特基金奖概览(上)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新现象学的审美情景
羊种布氏菌043强毒株BRA0434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毒力的初步评价
布氏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
富翁被杀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