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多少出国考察费清单没被捡到

2009-03-25

检察风云 2009年4期
关键词:变相党政干部公务

郭 钦

就像一部反腐电视剧的开头:一个网友坐地铁时偶然捡到温州和新余市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清单暴露出许多腐败信息,随后发到网上,引起网民的愤怒。这个戏剧化的开头,迅速回归到公众惯见的席常现实:江西免了新余几个官员的职,温州则仅对正副团长分别给予党内警告和严重警告的处理。(2008年12月4日《东方早报》)

不得不说,这次两地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的曝光,机缘实在是太巧合。可是,正因为巧合,又让人不得不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文件所有者的这次不小心,这样打着考察名义的公费出国旅游,还会在这些地方作为“公开的秘密”存在多长时间。就像《国际先驱导报》随后所报道的,一年耗资数以千亿元计的中国公务出国考察,因为借口繁多,近年来已经接连成为国际笑柄。

其实,就在网上出现这份清单之前的一个多月,财政部、外交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预防腐败局联合下发了《加强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当然,这次被曝光的出国考察都在《暂行办法》出台之前,但这样的“考察”,相信在任何当时已经可见的规定中,都是不被允许的。而从曝光的清单看,代理行程的“美洲集团”,似乎熟谙政府的审查之道,在实际的旅游行程之外,还有一个名义上的考察行程做外壳。

网上搜一下“美洲集团”,你会发现,他们还在推出更,多针对政府部门的出国公务考察活动,不知道这些行程的背后,是不是也有着和这次被曝光的清单相似的内幕,又或者这份清单之后,还有多少地方的党政干部参加了这种变味的出国考察。只能说,这种代理机构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出国考察在中国成风的讽刺。

“出国考察门”事件后,温州表示为从根本上杜绝党政干部出国管理中的问题,又拟定了-系列细则,其中规定出国考察的公务活动要占在外日程的2/5以上(2008年12月21日《都市快报》报道)。但当使用伪造的邀请函和考察行程表以应付外事部门的审批,已成为实现公费出国旅游惯用伎俩的时候,这样的细则能否达到根本杜绝的目的,还是很让人怀疑。“曝光-热议-处理”,这样的反腐模式真的让人有些视觉上的疲劳。出国考察制度本是为了促进改革,衍变成如今的变相旅游、变相福利,关键在于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事情曝光后的上级领导严肃对待和处理,我们需要这些已出台的一系列规定,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得以严格遵守和执行。否则,我们还需要多少这样偶然的“不小心”,才能真正改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这些变相福利行为。那意味着,我们还需要为这样的变相福利,付出更多的财政成本。而这样的经济成本,绝不是还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能够承担的,更不是公众愿意承担的。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外交流必须加强而不是削弱。但在公务出国考察的问题上,能不能考虑引入必要的成本和节约意识,让官员们花纳税人的钱出国,像私人花自己的钱一样节约。而且,在信息获取渠道如此广泛的今天,核实一个出国考察团所需的成本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此外,官员们的公务出国考察的清单,能不能像《信息公开条例》所要求的那样,让老百姓享有充分的知情权。既然公务考察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利益,那公众当然也有权利知道官员出国考察的详情。

风口浪尖上的处罚也好,规定也好,虽然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给公众一个交代,但这样的交代不能仅仅为了交代,它必须有惩一儆百的效果和落到实处的作用。否则,谁能说我们不会看到新的公款消费清单。

编辑:盛汉卿

猜你喜欢

变相党政干部公务
乌程汉简 公务简选
跟旅游团游玩时被变相强制消费,可以投诉吗?
党政干部的良师益友和理论家园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
浅析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妨害公务罪谨防滥用
妨害公务案件的侦查要领和证据收集要求
通报变相重点班并非小题大做
变相
——水墨的维度
加强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