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改革不差钱只差公平

2009-03-10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4期
关键词:差钱公正养老金

乐 子

事业单位养老金与企业退休养老金的差距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由来已久。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两者的差距终将化为零。但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是“历史产物”,它就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权衡两者利益兼顾两者公平;不然,改革的后果是消除了现有的不公平,又增加了新的不公平。

70年前的“罗斯福新政”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由此确立了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建立与“新政”中实行的“以工代赈”,成为美国克服“大萧条”危机最重要的两条举措。重提这一往事,是因为中国正拟实行一项重要的养老改革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目前,人保部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而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

据了解,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59.5亿元,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千亿元。

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月人均养老金仍只有1080元,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改变,终会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公共部门雇员的终身雇用制;而企业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扩展,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计划也提出了在制度安排上保持社会一致性的要求。所以,改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计划,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可以看出,此次中央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财政负担问题。

是的,财政负担问题是个大问题,不能不考虑。同时,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作为2009年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点之一。

但是,作为一个公民,之前,并没有充分参与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讨论,也未听说过该改革方案曾经广泛地征求意见,让民众为此出谋划策,至少没有像新医改方案那样的征求意见,如今,一下子就“正式下发”,只能用央视春晚相声“我有点晕”来形容。

2009年央视春晚小品《不差钱》再次走红。其中有一句最牛的台词“人生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了”。相信,“不差钱”、“人活着,钱没了”等会成为2009年的流行语。考虑到财政负担问题,说明财政尚未达到“不差钱”的地步,财政也不是“养老财政”。众所周知,财政支出,内涵的要义是公平公正,财政的钱要用在刀刃上,民生财政是一个大势所趋。尤其在财政不可能也不能够、不应该大包大揽的前提下,公平公正的财政支出是“必须的”。

诚如诸多网友所认为的,仅仅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机关”呢?特权独享?改革设计者总是不愿从自我改起,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延缓发展进程,无益于和谐。首先应该是公务员群体带头改革,与企业并轨,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表率。如果说,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保险制度上“公平公正”了,那么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又凌驾于“公平公正”之上,让公平的天平失衡。

事实上,财政虽未达到“不差钱”的目标,但不合理的支出从来“不差钱”。比如,一年9000亿元左右的三公消费仍然是有增无减,一掷千金的形象工程仍在上马,决策失误所导致的财政支出打了水漂……用于这些,为何财政又成了“不差钱”呢?财政不仅包揽了这些民众最反感的消费、最不合理的支出,也将公务员养老的后顾之忧一并解决。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不在于财政“差不差钱”,关键要体现出公平公正。改革,不能只让事业单位“人活着,钱没了”或者说“人活着,钱少了”。对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民众是拥护的,也是有热情参与意见的,改革方案不能缺少“征求意见和民众参与”的程序。有人说:民众参与改革,新医改开了好头。改革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民众的参与权、表达权必须得到充分体现,不能让民意民智在失望中“差钱了”。

猜你喜欢

差钱公正养老金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画与理
迟到的公正
『不差钱』的李白与『穷到家』的杜甫
公正赔偿
“差钱”也演“励志”剧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
养老金也可“弹性”领取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