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局中,啤酒争夺战愈发激烈

2009-03-10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4期
关键词:英博朝日烟台

一 口

[活跃在啤酒板块下的灼灼岩浆再度搅动行业格局。瑞银预言世界最大的啤酒公司安海斯布希-英博公司(英博)将抛售青啤股权果然成真。1月23日,刚刚完成合并程序的英博公司就将19.99%的青岛啤酒H股出售给日本朝日啤酒。此次交易完成后,朝日啤酒将成为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

日系啤酒迎来机会

溢价接手青啤股权,以朝日为代表的日系啤酒由此从幕后走向台前。

日本朝日啤酒公司近日表示,将在3月出资6.665亿美元购入青岛啤酒19.99%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该项收购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依法接受审批,各方预计将于2009年第一季度末完成交易。这是日本公司首次成为中国大公司的大股东。青岛啤酒占据中国啤酒市场约13%的份额,朝日希望能够利用青岛啤酒的生产点和销售网络,迅速扩大其在中国的啤酒事业。

青岛啤酒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以收购、重组中小啤酒企业为主要手段,在全国各地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张运动。凭借青岛啤酒的赫赫声名和雄厚的实力,这场运动每每所向披靡。

朝日啤酒是日本最著名的啤酒制造厂商之一,成立于1880年。自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朝日啤酒一直以战略投资者的形象在中国出现。该公司曾先后出资建立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泉州清源啤酒朝日有限公司、烟台啤酒朝日有限公司、北京啤酒朝日有限公司,从而拉开其在中国发展的序幕。而其与青啤的合作也非首次,1999年,双方曾在深圳合资建厂。

而双方最近的一次合作是在2008年11月。当时,青岛啤酒、朝日啤酒和烟台啤酒集团在烟台签署合作协议,组建烟台啤酒青岛朝日有限公司。该协议规定,朝日啤酒与烟台啤酒集团将分别向青岛啤酒转让各自持有的2%和37%的股份,从而使三方对烟台啤酒的控股比例变更为朝日啤酒51%,青岛啤酒39%,烟台啤酒集团10%。

朝日啤酒最终入围的主要原因在于:朝日啤酒与青啤和英博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选择。朝日与青啤在深圳和烟台都有合资啤酒厂,而与英博在德国、英格兰和捷克都有合作;朝日啤酒在中国的资源有限,除上述合资厂之外,仅有西湖啤酒、北京啤酒两个地方品牌,他们的合作不会对英博构成威胁。

伴随着此番并购行为,以朝日啤酒为代表的日系啤酒品牌会不会加速对国内市场的布局?国泰君安分析师胡春霞在研究报告中提到,根据年前英博的融资计划,本次6.67亿美元的资金回报难以弥补公司的资金需求,不排除继续出售部分中国地区啤酒业务的可能。于是乎,对于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燕京啤酒来说都有机会,不过按照目前的价格,最终日资企业获得了机会。

行业变数陡增

目前,中国啤酒产业正向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阶段发展。英博收购AB锤音刚落,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尚未显现,但众多本土啤酒企业明白,这艘强大的航空母舰在整合完毕后,早晚会向中国市场伸出扩张之手。近期大麦价格下降加上部分龙头企业融资成功,更加大了这些企业的扩张冲动。

在成为中国最大的超市集团和最大的啤酒产能生产企业后,SAB-华润系的老大地位或暂时无虞,资本开支总额为70亿元。其中,40亿元用来继续增加华润雪花啤酒的产能。而中国啤酒行业第一阵营内部的力量对比将进一步缩小。虽然中国啤酒行业华润雪花、英博、青岛、燕京四强鼎立格局进一步明确,但伴随着以朝日为代表的日系啤酒的崛起,行业变数陡增。

统计数据显示,雪花、英博、青岛、燕京4家啤酒集团的合计销量为2234万千升,占全国总产量的57%。如果加上金星、重啤、嘉士伯和金威这四个第二阵营的企业,则市场占有率将会超过70%。黄茂认为,由于目前第一阵营内部的差距尚不大,争做行业龙头的冲动强烈,英博的加入必然会进一步加剧第一阵营内的争斗。

对于青啤而言,英博的百威可能会在中高档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总的来说,英博淡出青啤必然会降低市场集中度,加剧市场竞争。但是英博的强势崛起,也可能会刺激国内企业的相互整合,采取“抱团取暖”的策略,反而会加快行业内的整合速度。尤其是燕啤和第二阵营内的企业。

国内啤酒产业整合的趋势还远没有结束,接下来整个行业可能会面临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洗牌和重组。

青啤管理层分析,啤酒行业正面临着重大重组的契机,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广阔市场前景令国内外啤酒巨头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青岛啤酒虽然不放弃扩张,但投资会更加谨慎。”青岛啤酒总裁助理、战略投资管理总部部长黄克兴表示。

据悉,青岛啤酒正实施在石家庄40万吨、首期20万吨的生产线建设项目,将于2009年开工。燕京集团广东公司总投资超过5亿的两期扩建工程已完工,并正式投产。燕京广东的产能也扩大到30万吨。而华润雪花总产能达40吨的新生产基地在上海宝山工业园区奠基。新的一年,并购游戏显然仍将继续。

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金志国此前认为,目前全国啤酒行业的格局未定,各大巨头可能会借机相互渗透,趁淡季扩张。

2009年茅台啤酒准备扩大海外市场,以此弥补国内市场需求不旺带来的损失。新年伊始,茅台啤酒成功打入德国市场,与德国康内尔集团正式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协议表明,2009年,40万箱、价值3000多万元的茅台啤酒将销往啤酒生产大国德国。德国康内尔集团董事长陈正康曾公开表示,这是经欧盟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完全合格后,茅台啤酒成功进军欧洲市场“第一单”。据悉,茅台啤酒定位高端,目前主要面临百威、喜力、嘉仕伯这几大国外高端啤酒品牌的竞争。不过,业内人士却认为,茅台啤酒很难借此在短期内扩大国内外市场。

啤酒降价换市场

酒类企业由于与原材料联系紧密,多年来,“高成本,低售价”一直是啤酒行业面临的尴尬局面,一瓶啤酒的价格不如一瓶水的市场怪象成为啤酒业难以名状的痛。据业内人士介绍,全国规模以上酒企业达到208家,其中1/4的企业亏损。近5年内,已有80家啤酒企业消失。

市场人士指出,总体上看,中国啤酒行业的利润水平严重偏低,啤酒总产量360万吨,利润还不足50亿元。而且我国啤酒行业所用大麦50%以上都依靠进口。

酿造啤酒的成本中30%-40%是啤酒大麦,大麦供求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啤酒的价格。近年来随着啤酒大麦和原油价格的攀升,给各个啤酒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成本压力,2009国际啤麦价格将回落到160美元/吨,直接释放行业成本压力。近年来,随着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的攀升,啤麦价格大幅上涨,2008年初国际啤麦价格超过500美元/吨,直接影响了行业毛利率。随着商品牛市开始调整引发的农产品市场调整,啤酒大麦价格持续回落,近期已经下降到2006年的水平,预计2009年受全球农产品市场调整市影响,价格连续回落。

“面对激烈的竞争,大麦价格回落后,啤酒企业可能采取变相的小幅降价。”银河证券分析认为,这也直接促使啤酒企业加大营销成本,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广东吨酒利润从全国最高到目前与全国持平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力是未来啤酒行业发展的不二战略。

猜你喜欢

英博朝日烟台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丁真登上朝日电视台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日本“朝日”级新型多用途驱逐舰下水
夕阳朝日相辉映老少携手促和谐:习近平到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关工委“四点钟学校”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