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题与发挥

2009-03-09李茂叶

蒲松龄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小易王生画皮

李茂叶

摘要:08版电影《画皮》虽将原作改得面目全非,但它是成功的。改编后影片以六个人物的四组三角爱情关系和两组除妖三角关系为主,讲的是婚姻爱情故事;在风格上以“魔幻”显其特色。因此,影片在情节的安排、主题的确定、人物的选择、风格的定位等方面都与原作存在根本区别。改编后的影片成为商业片。影片之所以如此改编,其根本原因在于适应电影商业化的需要。

关键词:08版《画皮》;改编;商业性

中图分类号:I207.35文献标识码:A

陈嘉上导演的08版电影《画皮》着实火了一把。“上映6天收入过亿,19天冲过两亿元大关……成为……第6部突破两亿元票房的国产大片,这也是有史以来国庆期间上映的最高票房影片” [1]。其票房速率只比《赤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稍微逊色,这一业绩绝对是国产片中的佼佼者。08版《画皮》作为近几年来国产片中的商业片是个成功案例。影片的成功让我们不禁再次把目光投向经典著作的改编问题。

影片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小说《画皮》。自1966年鲍方导演电影《画皮》以来,小说《画皮》被多次搬上荧屏,备受电影、电视剧制作者们的青睐。但综观小说《画皮》的改编,不难发现,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影视作品的《画皮》距离原作越来越远。08版《画皮》将原作改得面目全非,和原作相比已是名不副实,它其实是借题发挥——借小说“画皮”之题,另起炉灶虚构出来的一个和原作几乎没有关系的故事。肯定与否定、赞扬与不屑等的各种态度与评论随着影片的公映也纷踏而来。那么08版《画皮》对原作做了怎样的改编?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面目全非的改编?

一、08版《画皮》对原作的改编

影视作品对原作的改编通常体现在主题的确定、风格的定位、人物的选择、情节的安排、时空的处理、视觉的造型等几个方面。对原作的改编首先是情节结构的改编,它主要依据的是影视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人物的设置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时空和造型的处理也是围绕主题和风格来展开。那么,08版《画皮》在这几个方面又做了怎样的处理?

(一)情节的安排

1、原作的情节

小说《画皮》讲的是书生王生误将女妖作美女带回,结果被挖心而死,道士降服女妖,其妻陈氏为救夫,不惜受街头一乞丐的百般侮辱,最终救活丈夫的故事。故事情节极为简单,由三件事构成:王生被惑遇害——道士降妖——陈氏受辱救夫。王生被妖迷惑而遇害后道士降服女妖,故事似乎到此为止,然而原作又进一步,将故事讲的一波三折:陈氏受乞丐的百般侮辱后,奇迹般地救活丈夫,其夫终于起死回生。小说的情节结构简单紧凑,线索单一,前后事件环环相扣,遵循着时间进程和因果进程的统一性,环境变化不大。原作虽短但曲折有致、惊心动魄,富有生活真实感。

2、08版《画皮》的情节

08版《画皮》的情节结构不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或增加,而是另起炉灶,重新构思。故事讲的是:

英俊勇猛的都尉王生率王家军在大漠与沙匪激战中救一绝色美女小唯,并带回江都王府。小唯对王生一见钟情,但她是“九霄美狐”披人皮所变,人皮必须通过吃人心养护。一只沙漠蜥蜴修炼成的妖小易深爱小唯,并为她不断地杀人取心,江都城也因此陷入恐慌之中。小唯一心想取代王生妻子佩蓉的地位,不停地用妖术诱惑王生,和王生越来越亲密。佩蓉发现小唯爱恋自己的丈夫,并怀疑她是妖,于是暗中求助武功高强的旧情人庞勇。小唯退而求妾之位,但被王生拒绝。小唯绝望中赶走小易,使出最后一计:逼佩蓉喝下妖毒,陷害佩蓉是妖,想以此达到目的。佩蓉为救丈夫喝下妖毒。随后人妖之间展开一场生死大战。结果小易死去,小唯用千年的灵救活王生佩蓉,自己还原为狐,庞勇与降魔者夏冰成为恋人。

影片的情节结构以三个中心人物之间的关系为核心,演绎了一场“人妖情未了”的情感故事:女妖爱上了有妇之夫,为此妻子求助于自己的旧情人,于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妖之间引发了一场关于爱恨情仇的情感戏。最后人与妖恩怨消解,情仇冰释。

3、比较原作与影片的情节结构

比较原作与影片的情节结构,我们发现,原作只是为影片提供了一个出发点。影片中的人物身份、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遭遇、人物的结局都与原作存在天壤之别。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王生遇妖的方式、王生与妖的关系、妖与王生妻子的关系、降妖者与王生夫妻的关系都与原作有根本不同;妖的来龙去脉、妖的目的、王生之死及起死回生的原因、方式亦完全不同;降妖者的身份、降妖的过程也不一样。这个故事的情节框架是三对男女六个人物(包括妖)组成的四个三角恋和两组除妖三角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左图包含的三角关系有:

1)小唯、佩蓉、王生组成的三角关系。这是影片的核心,其他三角关系与矛盾冲突均因此而展开。其中任何两个角色之间均存在冲突,主要是小唯与佩蓉之间的冲突。原因在于小唯与王生之间的暧昧以及王生与佩蓉的爱恋。

2)佩蓉、王生、庞勇组成的三角关系。旧情在新条件下造成王生与庞勇兄弟关系的破裂和新矛盾的产生。

3)小唯、小易、王生组成的三角关系。小易对小唯的追求如同小唯对王生一样,这份爱情恰恰导致了小易的覆灭和王生与小易之间的敌对关系,也产生了一个除妖三角关系。

4)佩蓉、庞勇、夏冰组成的三角关系。旧情使庞勇加入除妖的行列,与夏冰在一起。

5)小唯、夏冰、庞勇组成的三角关系。

6)小易、夏冰、庞勇组成的三角关系。在除妖线索中,小易作为小唯的助手出现,在此我们可以把6)作为从属于5)的第一组除妖三角关系。

7)小唯、小易、夏冰组成的三角关系。

8)小唯、小易、庞勇组成的三角关系。在除妖线索中,庞勇作为降魔者夏冰的一方,我们可以把8)作为从属于7)的第二组除妖三角关系。

前四组三角关系主要结构的是爱情故事,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在为情所困。第一组主要是关于妖与人的,第二组是人与人的,第三组是关于妖与妖的,第四组主要是人与人的。其余的两组三角关系是人除妖的故事。显然,两组除妖三角关系以打斗为主,从属于爱情戏。可见,故事头绪繁多,情节是多线索发展,又以感情为主线,即人与人之间、人与妖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同时,影片的叙事在以顺序为主的同时,兼用倒叙、插叙等方法。总之,影片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结构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与原作根本不同。那么,这种复杂的情节结构是围绕什么样的主题展开的呢?

(二)主题的确定

原作通过王生对浮华世界和美丽外表的迷恋所招致的厄运,告诫世人不要被美丽的表象所迷惑而不辨忠妄美丑,世道人心亦暗含在小说中。陈氏救夫一段似乎也不是为了宣扬她对爱情的忠贞,至少,这不是原作的主旨。蒲松龄通过一个带有惊悚意味的恶鬼故事表达了一个并不新鲜的且带有说教意味的主题。这个主题无法吸引今天的观众,也无法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观众不希望去影院的目的是为了接受一个道德教训或警世哲理。因而,要使观众(包括海外的观众)对这个三百多年前的故事产生兴趣,必须解决情节和主题的问题。从上文对影片情节结构的分析中,我们看出,影片主要是爱情戏,即通过一个三角恋引发的多角恋的故事探讨现代人的婚姻与爱情,影片的主题还是围绕爱情来展开的。导演陈嘉上说:“如果《画皮》想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兴趣的话,我一定要有现代的元素在里头。时代过去这么久了,我们对很多事情有新的比较开明的看法,尤其对人、对男女关系、爱情、婚姻有很多新的命题,于是我就想到爱情这个事情。” [2]的确,影片中的人妖三角婚外恋情节既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又迎合了现代人对婚姻爱情的危机感。这种剧情虽庸俗但大众化,适合中外不同层次的观众。在这个主要以票房为电影衡量标准的时代,即使再庸俗的剧情配上千百年来既不过时又迷人的爱情主题也会为票房提供一个基本保障。所以,影片从情节到主题的改编符合电影商业化的需要。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原作被改编时所做出的改动,包括08版《画皮》被改的面目全非。

(三)人物的选择

作品的主题需要通过一系列人物的活动去体现。08《画皮》作为一个叙事性作品,塑造人物也是它不可缺少的一个任务。在改编过程中既需要对原作中的人物进行定位,又需要根据主题重新设置人物,确定人物关系和人物的个性,包括哪些人物应该突出,哪些应该弱化,哪些要删除,哪些该增加。既然影片的主题是全新的,情节结构另起炉灶,这就要求在人物设置上必然要适应新主题的需要而与原作区别较大。

1、原作的人物

原作中有言行的人物共六个:王生、王生之妻陈氏、女鬼、王生的弟弟二郎、道士、乞人。这六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女鬼害死王生,道士除鬼,二郎与道士都是陈氏的帮助者,乞人帮助陈氏救活王生。可以用下图表示:

我们看到原作中的人物关系都是单向的,没有复杂的三角关系。小说并非围绕王生之死展开,王生看似是中心,实则是故事的起因和结尾,故事的发展却和王生的活动无关。小说没有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看似松散的结构与人物关系环环相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原作虽短,但人物个性鲜明、形象栩栩如生。细腻的心理描写、真实的细节点染以及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物的个性跃然纸上,并极富生活真实感,如王生的好色懦弱,女鬼的伪善凶狠,陈氏的忍辱负重,道士的宽厚与决断,乞人的佯疯与癫狂。

2、影片的人物

08版《画皮》保留王生、陈氏、女鬼,并把他们的性格进一步加强。王生由一文弱书生变为英俊勇猛的武将,并面临情感的抉择。陈氏成为佩蓉,且貌美如花、贤淑大方、深爱丈夫。另外,她以前还有个情人。不知来历的女鬼变身为千年狐妖小唯,她不再是单纯的“恶”的形象,她的爱自私、可怜也恶毒。改编后形成一个最重要的三角关系,并产生新的矛盾冲突。

删去道士、乞丐与二郎的角色。道士是降妖者,乞丐是法力高强的术士,二郎是次要人物,三者之间缺乏矛盾冲突。增加庞勇、夏冰和小易。夏冰代替道士成为除妖者,并改为年轻的姑娘。庞勇作为夏冰的重要支持者与帮助者出现。所以,庞勇兼有二郎的角色并增加王生妻子的旧情人这一身份而成为一个三重角色,并因此而建构起两个三角关系。庞勇与夏冰由道士的角色演化而来。小易与小唯、王生建立起另一个三角关系。所以,增加的这三个角色既使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又造成了人物之间的多重矛盾和冲突。高翔、夏侯向作为新增的小配角出现,原作中的婢女成为影片中的小柔。改编后妖的变动(包括性格方面和人物活动方面)和庞勇的增加在改变原作的人物关系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者说他俩的出现改变了整个故事的内容和性质,使其朝着婚姻爱情的方向发展。人物的改编适应了影片的主题和情节结构的变动。

应该说影片在人物角色的选择和人物关系的设置上是成功的,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却相对薄弱。有的人物性格单一,小易、庞勇只是在打斗中会面,他俩属于同一类型:除了打斗就是为爱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的角儿,连负气出走都类似,缺乏生活中人物性格的现实性和个性。小易的角色尤其失败,无法将其内心通过视像呈现出来。佩蓉、小唯为了爱,最后可以牺牲自己成为共同点。他们四个都是痴情人。但佩蓉的个性不够突出,演员表演呆板,她的忠贞与坚强流于空洞。小唯的形象塑造的比较成功,伪善与自私,直率与心机,柔情与恶毒,渴望与绝望,悲哀与无助和谐地统一在她身上。当然这也得益于演员优秀的表演。王生作为夹在太太与“小三”中间的形象,是探讨现代人婚姻与爱情的最终答案,其情感的左右游移,内心的努力挣扎以及痛苦的眼神表明演员的表演已算合格。可惜前半部分人物的塑造略显苍白,片头中王生的戏完全是武戏而后面以文戏为主,前后有些脱节。夏冰这个大大咧咧的降魔者最终落入说教的窠臼。她的角色如果不是在检验小唯身份的风波中必须是女性的话,就可以改为男性角色。显然夏冰的形象有些简单化、类型化。这就使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单薄和人物关系的过于复杂二者之间不相称。总之,导演”架子”搭的太大,一个个的三角关系错综复杂,而“内容”却不够充实,因而有被架空的危险。人物形象的缺憾使影片的思想不够深刻,但陈导却非要通过一个爱情故事为影片设定探讨现代人的人性、男女关系、婚姻与爱情的诸多目的,使影片最终的艺术效果与主题、目的产生了一定的距离。

(四)风格的定位

导演称“新《画皮》主打东方新魔幻” [3],号称以“东方新魔幻”风格示人。这部融魔幻、爱情、武打于一体的影片,其“魔幻”风格是怎样体现的呢?原作在一个封闭的、宁静的空间中凸显了恶鬼的恐怖。王生眼中的“丽人”与恶鬼形成鲜明对比:前有丽人的温存,后睹恶鬼的惊恐,叙述简约而充满张力。影片对原作的时空显然扩展了不少,且不说把故事的发生地由太原搬到南方小城江都,单是西北大漠的沙场救美就将原作中不经意点染的女妖的出现延展为一个长长的段落,在视觉造型上达到先声夺人之势,更不必说其后几乎完全新增的几十场戏。那么,魔幻的风格是否体现在,来自异世界的妖在影片中演绎的一场虚幻的人妖爱情故事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显然不够;如果是否定的,我们很难看到体现魔幻风格的元素,即使是武打,与非魔幻的影片也没什么根本区别。而带有惊悚意味的“脱皮”镜头和挖心镜头却无关魔幻,因为我们看不到变幻无穷、魔力无边的超现实的”魔幻”魅力,只看到一个东方的古装人妖爱情故事,而且它不是如蒲松龄讲述的那样古典,是现代版的。因而魔幻风格就显得名不副实。其实这并非是编剧风格定位有误,而是片方的宣传策略。

二、08版《画皮》何以如此改编

对小说的改编一直是影视的一个重要来源,对经典著作的改编比例尤其高。电影以影像和声音叙事,小说以语言文字描绘,因而,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与原作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从人们抛弃了语言手段而采用视觉手段的那一分钟起,变化就是不可避免的。” [4] (P5)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已被娱乐化、市场化,因此,影片必须被注入某些商业元素,其商业性的一面在所难免。但作为商业大片,就不仅是简单地注入某些商业元素,而是必须突出其商业性,以商业性的运作方式操作影片的生产过程,包括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从剧本创作到影片的拍摄。08版《画皮》被公认为一部“商业大片”,总体而言,其改编适应商业片的要求,体现了电影商业性的特点。这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精心设置的悬念

悬念开启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期待心理。观众急切地想知道人物的遭遇,中间的发展变化,结局如何。08版《画皮》深谙观众的心理,片方宣传中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撩人”情节让观众不及待,尤其是年轻人:那张价值100多万的“画皮”是张怎样的皮,到底有多恐怖?片头一结束,立刻设下一个大的悬念:太太与“小三”为一个男人会发生一场什么样的故事?男人最后选择谁?旧情人来了、旧情敌来了,会有怎样的冲突?爱上一个爱着别人的人,结果如何?人与妖,谁胜谁败?一波未平,再掀波澜。悬念一个接着一个,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让观众心甘情愿地掏票钱。毕竟,不管投资多少谁都想赚一把,这是商业规律。

(二)引人入胜的戏剧性

影片展示了六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不断发展的过程。如“验妖风波”既是一个“突转”,又是一个情节点,事件的结果是始料不及的,作为妖的小唯把暗恋公开化,这恰恰是作为人的佩蓉和王生最不愿看到的,事件的突转导致了新的矛盾冲突。“喝下妖毒”事件作为影片的第二个情节点导致了矛盾冲突的总爆发,矛盾的解决充满戏剧性,结局出乎意料:人降服了妖,妖却拯救了人。是非善恶、爱与不爱绝非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那么简单。

(三)丰富饱满的情节

精心设置的悬念、令人惊讶的戏剧性、矛盾冲突的不断发展以及出乎意料的“突转”和情节点使情节变得丰富起来。影片中的六个人物所组成的错综复杂、充满爱恨情仇的六个三角关系,虽然在内容上使剧情流于平庸,但在形式上却使情节趋于饱满。饱满丰富的情节使观众在情绪上、心理上产生感受的渴望和感官的放松,从而让观众忘记了剧情的平庸,使影片大获成功,达到商业目的。

(四)其他商业元素的融合

08版《画皮》是一部正剧,但它充满了喜剧的、幽默的、无厘头式的搞笑元素及其他商业卖点。如庞勇与夏冰之间无厘头式的搞笑和喜剧元素,周迅那句喜剧式的台词:“你真让人恶心!”都让人忍俊不禁。此外,场景的独特,如片头的西北大漠、中间的三峡悬棺等也增加了影片的卖点。影片中的惊悚镜头、武打场面和激情戏也是商业片惯用的手段。

作为商业片的08版《画皮》的改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下足了功夫,但有些方面仍存在遗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商业价值。第一,动机太复杂。影片竭力适应各层次观众的口味,将内容扩展到几个领域:婚姻、爱情、武侠、妖魔全部包揽,作为爱情片的08版《画皮》想探讨太多的问题:现代人的人性、婚姻与爱情、男女关系等等。这并非说一部影片不可以探讨多个问题,或者说不允许其他主题潜藏于爱情主题之中。其实,爱情与婚姻(除非是浪漫的、喜剧式的)、婚外恋、第三者,本身就是严肃而沉重的话题。在沉重中叙事,导演拍的累,观众也看的累。在这一点上,它这更像某些既非文艺片又非商业片的那种两不着边的片子。所以,影片的动机太复杂,结果只能是面面俱到而削弱了影片的表现力。看看莎士比亚的剧本就知道,他的故事从不复杂,可当时的演出极为轰动,至今仍是经典。第二,节奏不够快。故事头绪繁多,导致影片叙事节奏的缓慢,除了片头和结尾除妖的武打节奏较快外,整体而言,影片中间叙述故事的发展过程时节奏缓慢。这不太符合商业片的要求。因此,08版《画皮》虽号称商业大片,其实距商业片还有些距离。

尽管08版《画皮》存在一些缺憾,但作为一部商业片,其改编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经典原作的深入人心和知名度是改编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将经典著作改的面目全非,往往会备受非议。近几年翻拍名著的影视作品不断增加,名著的改编似乎离原作越来越远。对此,著名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的话也许对我们会有所启发,他说,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电影编剧在改编小说时“会把原著仅仅当成是未经加工的素材,从自己的艺术形式的特殊角度来对这段未经加工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而根本不注意素材所已具有的形式。” [5] (P247)这提醒我们,对影片的改编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不能仅仅以是否忠实于原著来衡量。

三、08版《画皮》改编的启示

一部影片改编的是否成功,票房自然是一个首要的衡量标准,这是商业标准。它与是否忠实于原著没有直接关系,看看《大话西游》就知道了,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对此,美国著名电影研究家乔治·布鲁斯东说的很清楚:“影片摄制者喋喋不休地谈论‘忠实的与‘不忠实的改编,却从不意识到他们实际上是在谈论‘赚钱的与‘不赚钱的影片。一部影片只要能赚钱,或者只要能博得好评,忠实与否就不成其为问题。” [4] (P122-123)在这个意义上,08版《画皮》显然是成功的。它的成功首先得益于编剧符合商业化的改编。总之,无论编剧的改编是否忠实于原著,影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充满生活气息和现实基础的人物个性、富有新意的主题、独特的风格以及对时空的恰当处理,都是编剧首先要做到的,这是电影商业化的必然要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改编后的影片无论在多大程度上忠实于原著,它都是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这种独立性源于小说与电影分属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类型。正如乔治·布鲁斯东所说:“小说拍成影片以后,将必然变成一个和它所根据的小说完全不同的完整的艺术品。” [4] (P69)因此,我们在评价一部改编的影片时还需要以另一个标准来衡量:即完整性和艺术性。离开完整性,它无法被观众欣赏;离开艺术性,它就无法归属于电影艺术的行列。完整性和艺术性同属于更高的美学标准。如果我们不仅以商业片标准,还以更高的美学标准来评价08版《画皮》,那么,影片在画面的拍摄、音响的处理、造型设计以及后期的剪辑等方面的和谐统一使影片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尤其是画面、造型以及音响方面的成功,使观众真正享受到电影作为声画艺术的魅力。票房的成功也是对影片艺术性的一种肯定。因此,商业片同样不能忽视其艺术性。优秀的商业片在艺术上同样可以出类拔萃,其趣味和审美的严肃性是不容质疑的,否则就会在格调上流于庸俗。事实证明,改编后的影片既符合商业利益又符合艺术趣味并不是难以企及的,电影史上有很多这样的经典。

参考文献:

[1]秦文.《画皮》演绎宁影“四两拨千斤”成功商业模式[N].华兴时报,2008-10-22,(001).

[2]陈嘉上、高桥.《画皮》里的“妖”与现代爱情——陈嘉上访谈[J].大众电影,2008.

[3]陈嘉上.《画皮》是中国魔幻大片的新“起点”[J].中国电影报,2008-8-28,(007).

[4](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M].高骏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81.

[5](匈牙利)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李汉举)

猜你喜欢

小易王生画皮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当学生说“都是我的错”
女中音在当代中国歌剧中的创新表达——以歌剧《这里黎明静悄悄》和《画皮》为例
晶石密码
抉择
中国故事系列 人鬼恋的两大经典IP 《聂小倩》和《画皮》
最可怕的人
理论设想有局限 探寻真相须实证——再与王生老师商酌
可不敢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