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集萃

2009-02-25

中国德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人本化品格道德教育

德育人本化: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

●杨超(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近二十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德育的“人学空场”现象受到反思和批判,现代德育理论和实践逐渐趋向人本化。这一趋向既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现实的客观诉求。当代哲学的人学主题,道德哲学从“无人”到“人本”的嬗变,心理学、教育学及德育学理论的人本转向构成了德育人本化的理论依据;而市场经济的完善,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以及德育“人学空场”的现实都诉求德育的人本化。

《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17期,约6000字

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范树成(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源于对20世纪60、70 年代盛行的相对主义德育理论和形式主义德育理论的反思。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品格教育运动的核心。品格教育联盟提出了品格教育的11条原则: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优良品格的基础;好的品格包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关心(情感)并依此行动;以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和全面的方法在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提倡核心价值观;学校必须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为学生提供机会运用他们所学到的价值观;有效的品格教育包括一个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安排;品格教育应努力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学校教职员工应共同分担品格教育的责任;在教职员工和学生中都应有人主管品格教育;学校必须吸收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全面参与品格培养活动;对品格教育效果的评价应包括教师、管理者辅导人员以及学生。

《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约8000字

论道德教育中反道德现象的发生机制

●叶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学校德育本是培养道德的场所,是以建设道德的人与道德的生活为主要目标的,但是自身却常陷入反道德的泥潭之中,比如价值强迫、道德灌输等等。这些反道德现象,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反而形成了对学生的控制。这些反道德现象的发生机制主要有道德高标准的遮蔽机制、价值内容的权威化机制、方法上的认知主义倾向以及唯工具化的社会放任机制等。

《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约5500字

道德教育中道德权利的彰显

●张洪高(临沂师范学院教科院)

在道德教育实践和理论领域中,道德权利是被遮蔽的,这既有道德范畴方面的认识论根源,也有道德教育方面的价值观基础。应批判认识论前提的不合理性和价值观基础的不正当性,在此基础上重建新的认识论前提和价值观基础,进而从道德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的方法等维度来彰显道德权利。新的道德范畴的客观内容必须包括一定社会对其社会成员的要求,即个人道德义务,又包括社会对其成员的责任,即个人的道德权利,使道德成为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统一体。

《教育评论》2008年第4期,约4800字

猜你喜欢

人本化品格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冬季暖男必备
以“人本化”管理模式促学校高效运行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论国家主权维护与投资者保护的适当平衡
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思考与实践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