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与心理健康

2009-02-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阅读疗法心理健康读书

杨 芳

〔关键词〕读书;心理健康;阅读疗法

激烈的竞争、沉重的压力,常常让人陡生一种“像是普度众生的苦舟,只是自身已没了航标”的迷途般的困惑与茫然。此时,伸手向书,书里面的风清月朗、鸟语花香,会让你不知不觉中远离纷扰繁杂的是是非非。用淡淡书香滋润身心,是一种最简明的、真正意义上的恬淡与休闲,那份精神的轻松愉悦,让人如沐春风,心情变得明净豁亮,思想变得丰盈开朗!而这种心态,恰恰是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早在24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阅读有“兴”(想象和联想)、“观”(观察力)、“群”(合群)、“怨”(发泄怨气)的功效。

进入现代信息社会后,读书的功用非但没有萎缩,反而在不断延伸和拓展,成为保健益寿的良医和心理疏导的益友。许多心理困惑、心因性的疾患常常能够通过阅读消灭于萌芽状态,如抑郁、焦虑、恐慌等。心理学借鉴读书的这种功效,创造了“阅读疗法”。

最早从现代科学角度论述“书疗”(也称“阅读疗法”)概念的,是美国人J·M高尔特。1848年,高尔特在美国精神病年会上宣读的论文《论精神病患者的阅读、娱乐、消遣》,被认为是书疗研究的第一篇论文。读书疗法的含义包括用有选择性的读物辅助医学和精神病学的治疗,以及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阅读不同感情色彩的文章书籍,能解除烦恼,淡化抑郁,振奋人心,减轻某些疾病的症状。

古典诗歌形式短小精悍,易于朗诵。浅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悠远深邃的意境能平复人们浮躁的心;而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样的诗歌常常会使低落的心情高昂起来;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让失意的人斗志昂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你我看到人生原来也可以做到这样豁达……在诗歌的韵律和意境中,血液开始升温,细胞开始活跃,心开始荡漾起波纹。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睡眠改善了,食欲增加了,曾经沉寂的心灵之河,开始澎湃起生命的浪花……

哲理散文和抒情小品,以其简洁灵动的文字,将爱情、友情、亲情在作者的笔下延伸,做人与求知的道理在字里行间得到演绎。其对生命感悟的独特,会让内心迷茫无助者感觉到人生豁然开朗,从而学会自我反思、自我鼓励、自我启迪,于“润物无声”中丰富了精神世界,塑造了美好人格。如果把阅读哲理散文、抒情小品当作一个习惯,你总能从阅读中寻找到“柳暗花明”的快乐。

三国时期曹操读陈琳檄文而治愈头疼。明代戏曲作家和养生学家高濂在专著《遵生八笺》中明确指出:“读书得法,能收到祛疾养生的奇效。”现代作家秦瘦欧曾说:“我自小多病,但又最怕服药打针,几乎每次都是依靠着《西游记》、《封神演义》、《江湖奇侠传》、《福尔摩斯大探案》等书,获得充分休息并恢复健康。”

书海无涯。书的内容不同,功效当然也不尽相同。而每个人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也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如何在茫茫书海中对症下药,取得“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阅读效果呢?

可以根据自己所需,选择恰当的读物。如因脾气暴躁、情绪表达失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可以阅读能够让人宁心静气的书籍,如经典古诗文、卡耐基成功系列丛书、《菜根谭》等;常觉人生无望、生活没有目标、行动迟缓、缺乏憧憬者,宜读读名人传记类书籍、励志类书籍,如《俞敏洪如是说》、《活出自己——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一个年轻人的战场》等,以此激励自己;对于整天闷闷不乐,心事重得头疼,遇事总是看到消极面、忽略积极面的人,可以阅读《讽刺与幽默》、《让心灵透透气》、《感动世界的故事》丛书等,从阅读中体味生活的美好、快乐,释放压抑的心情,寻找生命的感动。

读书具有潜移默化的心理效应。心理困惑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意或无意地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认同,并通过体验作者设定情境中的恐惧悲伤,使内心的焦虑得以释放,使情感净化,遇事想得开,提得起,放得下。阅读过程还有助于读者通过心理活动和作品内容之间的整合产生领悟,从而化解各种忧思愁绪,保持健康乐观的心境。那种在书中揽胜的惬意,那种在寻求中的物我两忘,实在是一种美妙和不可多得的心理体验。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心理辅导中心。电邮:xjyf0301@126.com)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

猜你喜欢

阅读疗法心理健康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阅读疗法应用研究的发展与干预模式分析
我们一起读书吧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探究
读书为了什么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