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9-02-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

闫 霞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

当今世界,心理素质已成为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在语文课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增强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进行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时,一位教师领读生字后说:“咦,大家看,这些小伙伴高兴地跳到我们这儿来了,来和你们交朋友了,你想和谁交朋友?把它请出来读一读吧,还可以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学生上台找词宝宝,并介绍给自己的同学。此环节注重了在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上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互动、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在沟通交往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真”朋友。学生不能生活在教师的阴影中,整日看教师的脸色,揣摩教师的心理。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欣赏而不是挑剔,要善于扬长而不是揭短,要让学生高昂起头而不是一次次打击学生的自信。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把传授书本知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科特点,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竞争意识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信心。

1.坚忍不拔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经受许多挫折,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教授《梅兰芳学艺》一文时,可引导学生深刻体验梅兰芳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艰辛,说明要弥补先天的不足只有勤学苦练,促使学生养成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

2.竞争意识

麦尔莱尔等人认为,成就动机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因此,通过适当的训练与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竞争是成就动机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性的读写活动,让学生树立与自己实际相符合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小鹰学飞》一课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当学习老鹰和小鹰的第三次对话“孩子,你往上看”时,执教教师问:“老鹰的话是什么意思?”一名学生回答:“老鹰是叫小鹰再飞高一点。”教师又说:“再读一读你会有更深的理解。”学生读后说:“老鹰是叫小鹰飞得和它们(白云上面的鹰)一样高。”教师继续点拨:“再读一读。”这一次学生争着说:“老鹰是叫小鹰飞得比它们还要高!”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学无止境,一往无前。教师简单的几句话,引导学生读懂了老鹰的话,使课堂出现了意料之外的高潮,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并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一往无前的品质和积极的竞争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作,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进行渗透,才能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工作,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樊川镇三周小学。电邮:yxyx1999@yahoo.com.cn)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