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柑橘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的实证研究

2009-01-20祁春节

关键词:利润分配柑橘

何 劲 祁春节

摘要:以宜昌柑橘为例,对柑橘产销各环节的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近两年柑橘产销价格和利润分配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柑橘产销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的不合理性直接挤压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空间,必须进一步完善柑橘价格形成机制和运行机制;柑橘产业仍属于农业弱势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应该建立健全柑橘生产与果农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有效抑制生产要素价格过快上涨,优化柑橘产品结构,建立健全柑橘产销预警机制。

关键词:柑橘;价格形成,成本构成;利润分配

中图分类号:F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6-0036-08

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柑橘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迄今柑橘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并已成为南方主产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在改善人们饮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2006年以来由于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柑橘生产成本逐年增加,而生产价格却上涨缓慢,甚至有所回落,使柑橘增产难以增收。尤其是柑橘销售成本大幅上升,导致柑橘零售价格并未与生产价格同步回落,广大消费者不能完全分享柑橘价降带来的实惠。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柑橘的生产与加工[1]、柑橘的生产与流通[2]、柑橘的生产与消费[3]、柑橘产品的进出口贸易[4]、柑橘的国际竞争力[5]以及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也有不少学者从个案的视角,对我国南方柑橘主产区的福建[7]、浙江[8]、广东[9]、湖南[10]、湖北[11]、江西[12]、广西[13]、重庆[14]等省、区、市的柑橘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实证分析;此外,还有学者从自然资源禀赋的视角对长江上中游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和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的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15]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从成本收益的视角,对中外柑橘的生产成本与收益进行了比较研究[16];还有一些学者对中国柑橘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17]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柑橘生产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在于柑橘的生产价格及其投入品价格的波动,影响柑橘价格变动的因素不仅涉及其品种、质量、销售淡旺季节和商品化处理等微观层面,同时还与柑橘的市场体系建设和柑橘的价格体制相关。

通过对现有柑橘文献的回顾,不难看出众多学者尽管对柑橘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日趋深入,但该领域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一是现有研究虽然对柑橘生产成本与收益进行了分析,但未对柑橘流通成本与收益变动进行探讨;二是现有研究成果虽然涉及农资价格波动对柑橘生产成本和农民收入的影响,但未探讨其他要素价格波动对柑橘流通成本与收益的影响,更没有对柑橘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问题进行考量。基于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我国柑橘产销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环节较多且每一环节的调查对象差别较大,必须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因此本文拟以案例研究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试图通过对柑橘产销主体的深度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由于我国柑橘系列品种繁多,加之作者和课题组的精力与时间所限,本文仅选择了宜昌蜜柑这一种柑橘鲜果作为研究对象和宜昌市夷陵区果农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跟踪调查。同时,为了研究计算的简便,本文假设果农、批发商、零售商只生产和销售宜昌蜜柑这一种柑橘鲜果。本文研究目的旨在对同一种柑橘在从宜昌到武汉产销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进行实证研究,并对2007年和2008年宜昌柑橘价格与利润分配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二)调查设计及样本分析

1.调查设计。宜昌是我国长江上中游柑橘产业带中重要的柑橘产地之一,柑橘生产源远流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柑橘产业已成为宜昌市农村经济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农民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宜昌柑橘主要市场在武汉,其次是北京、天津、沈阳等北方特大城市,所以研究柑橘从宜昌到武汉产销各环节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以宜昌柑橘为研究对象,以宜昌柑橘从宜昌夷陵产地到武汉批零市场各环节价格形成中的成本构成与利润分配为样本,通过深入实地对产销各环节主体进行访谈,研究和探讨宜昌柑橘产销价格形成、成本构成和利润分配情况,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性。在对各产销主体深入访谈前,作者事先拟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和相关数据表格,根据访谈对象不同有所差异。

课题组采取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08年11月6日至11月18日。这一阶段前期主要收集了相关的二手资料,后期通过对宜昌夷陵果农、武汉沙湖和华中果品批发市场的柑橘批销商、代理商和武汉洪山区部分农贸市场零售商的深度访谈,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还通过电话访问收集了宜昌夷陵部分果农柑橘生产环节的数据。此外,本文在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还广泛查阅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关高校和相关网站的部分统计资料,以期对访问调查形成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补充和修正。

2.样本分析。本文调查的产销环节各类主体(农户、批销商、零售商)的数量均为15个以上。接受访谈样本的基本信息内容如表1所示。

三、实证研究

一般来说,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生产、收购、贮藏、加工、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其价格形成过程、传导机制及利益流向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复杂问题。对于柑橘产品而言,因其具有生产周期长和储存保鲜期短的特征,产销过程通常由生产鍪展憨鲈耸洎雠发隽闶畚甯龌方谒组成。按照生产成本加利润和流通费用(成本)加利润的定价原则,柑橘的产销价格可分为生产价格(收购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三种,共同构成柑橘价格链。[18]宜昌柑橘从生产者到武汉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这些环节所发生的不同费用成本)和利润形成了柑橘的产销价格(如图1所示)。

(一)宜昌柑橘产销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分析

1.柑橘生产价格与生产环节的成本构成和利润分配。为深入了解柑橘生产环节的各种生产价格和费用,作者通过典型调查和电话访谈的形式了解到宜昌柑橘的生产成本、生产价格和果农销售产品时可获得的利润。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梅花村三组农民陈某2007年的果园面积10亩,总产量25000公斤,总收入20000元,亩平均产量2500公斤,亩平均收入2000元。总生产成本13200元,每亩平均投入1320元,单位生产成本为0.53元/公斤。2007年11月,当地收购站代理人上门收购柑橘均价为0.8元/公斤,减去生产成本后,果农销售柑橘可获得利润约为0.27元/公斤。

2.柑橘采购环节的成本构成。一般情况下,武汉的柑橘批发商通常以电话方式将需要的柑橘品种和数量告之宜昌夷陵的代购商,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相对固定,交易成本低且彼此信任度高。代购商则根据当天宜昌夷陵的柑橘收购价和武汉批发商的订购数量与当地果农协商价格。按照批发商的要求采购柑橘后,代购商还要对已收购的柑橘进行质检、分等、包装准备装车。这一环节中发生的费用主要有分选费、包装费、搬运费、封车费等,其中的分选费、包装费、搬运费、封车费等全部计入小工费。以5吨位汽车为例,如表2所示,柑橘采购环节雇工费用每吨为140元,占整个采购环费用的63.7%,采购费为每吨60元,所占比重为27.3%,包装材料费为每吨20元,所占比重为9%。经过柑橘采购环节后,在收购价格0.8元/斤的基础上,每公斤费用加价0.22元,则可计算出柑橘的采购成本为1.02元/公斤。

3.柑橘运输环节的成本构成。据了解,柑橘从宜昌到武汉的运输费用一般由批销商支付。宜昌夷陵距离武汉沙湖果品批市场355公里,汽车运行约6小时,载重5吨位汽车每百公里耗油11.5升,往返燃油费450元、路桥费60元、养路费50元、车辆维修费30元、保险费30元、司机工资200元、食宿费80元等共计900元。(见表3)。经过这一环节后柑橘每公斤由采购成本1.02元上升到1.20元,加价0.18元。

4.柑橘批发价格与批发环节的成本构成和利润分配。宜昌柑橘经过长途公路运输到武汉后进入各个果品批发市场,其中武昌沙湖果品批发市场为武汉两大果品批发市场之一,各类果品销售约占全市40%左右。为此,作者专程访问了武昌沙湖果品批发市场的常驻柑橘批发代理商罗某(总经理),详细了解了柑橘进入批发环节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归纳为以下两种(见表4):一种是由批发代理商按照柑橘成交量的一定比例收取的“行费”。根据武汉地区的惯例,一般按照柑橘成交1斤向柑橘批销商收取“行费”0.05元,即0.1元/公斤。行费包含市场管理费、小工服务费、批销商的食宿费等。其中市场管理费包括市场摊位费、场地清洁卫生费、市场秩序和安全管理费等;小工服务费包括柑橘卸车费、分拣、包装、货车清理费等。按照行费收取规定,5吨位车柑橘收取行费500元。另一种是柑橘经销商的进场柑橘损耗费和柑橘分销包装材料费,其中柑橘自然损耗费通常按照进场柑橘总量的2%计算,5吨位柑橘损耗费约120元、包装材料费80元。

表4可见,市场管理费和损耗费所占比重较大,二者之和约占总费用的50%,这是因为宽皮柑橘属于易腐产品,皮宽且薄,加之包装简单、物流设施简陋,经过长途运输和装卸碰撞,导致柑橘损耗率较高。经过这一环节每公斤柑橘增加批发费用0.14元,即每公斤柑橘的批发成本为1.34元。2007年11月柑橘批发均价为1.6元/公斤,则批销商每公斤柑橘的批销利润为0.26元。

5.柑橘零售价格与零售环节的成本构成和利润分配。通常零售商往往选择当天柑橘最新鲜、价格最合理的柑橘批销商进行交易,然后通过固定的农贸市场或超市连锁门店销售。从事果品销售的零售商除了大中型超市集团自有配送专车进货外,一般零售商贩多以租车进货为主,也有少数零售商贩自有车进货。据笔者在华中农业大学校内农贸市场调查时发现,进入柑橘销售旺季(当年10-12月)周末柑橘销量要比平时增加一倍以上,主要是因为周末大学生休息上市时间多、食用柑橘量相对比平时多。据了解,柑橘进入农贸市场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市场管理费、照明费、损耗费、包装费、租车运输费,自有车的商贩还有燃油费、车辆保险费、维修费和养路费等(如表5所示)。

据调查,华中农业大学农贸市场与其他农贸市场一样,一个摊位每月收取市场管理费200元和照明费22元。由于商贩凭借经验每次进货不多,一般情况下两天进货一次,有时一天进货一次,每次进货约200300公斤,基本上都能在12天内销完,因此柑橘在零售环节损耗约占3%。农贸市场的果蔬包装以塑料袋为主,每天费用约1.67元左右;零售环节的运输费是指零售商贩到果品批发市场进货的租车费,因为零售商每次进货数量少,一般情况下都是几个商贩相约租用一辆小货车进货,一件柑橘(120斤)运费为5元。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每公斤柑橘在零售环节的总费用为0.32元,加上柑橘批发价为1.60元/公斤,则柑橘零售环节总成本为1.92元/公斤,而零售均价为2.40元/公斤,所以零售商每销售1公斤柑橘可获利0.48元。

6.柑橘产销成本构成与利润分配剖析。首先从柑橘物流费用来看,柑橘从宜昌夷陵农户到武汉消费者手中共经历采购、运输、批发和零售四个环节。如表6所示,柑橘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零售环节的费用所占物流总费用的比例为37.21%,其他环节的费用之和要占物流总费用的62.79%,可见批发价格形成环节的费用高于零售价格形成环节。

再从利润分配来看,柑橘从果园到餐桌产销各环节价格发生了相应变化,生产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分别为0.80、1.60、2.40元/公斤,扣除各环节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从相对量上看,在同一段时间内每销售宜昌柑橘1公斤,生产环节的果农可获得利润为0.27元,批发环节的批销商可获得利润为0.26元,零售环节的个体商贩可获得利润为0.48元(如表7所示)。

上述柑橘价格形成与利润分配的变化数据显示:第一,柑橘产销各环节价格之比为1∶2∶3,表明柑橘产销价差过大,反映柑橘市场体系不健全,尤其是柑橘产地市场发育滞后,有市无场的现象普遍存在,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缺陷。第二,柑橘产销各环节成本之比为1∶2.53∶3.62,减去进货价格后则为1∶1.02∶0.60,表明柑橘采批环节成本过高,提升了柑橘的销售价格,影响了柑橘的消费需求。第三,柑橘产销各环节单位利润之比为1∶0.96∶1.78,表明零售环节单位利润较高,批发环节单位利润相对较低。但是必须看到批发环节中的批销商是以批量取利,每车柑橘5000公斤,如果一天可以销完,可获利1300元,批销商每月从宜昌到武汉可运销15车次,则每月可获利19500元。零售环节单位利润虽然较高,但零售商每天只能销售柑橘100公斤左右,可获利48元,每月利润仅为1440元。生产环节果农利润为0.27元/公斤,按全年产量25000公斤计算,如能全部销售完,可获利6750元,每月只能获利562.5元。因此,从绝对数字来看,产销各环节的利润分配之比为1∶34.67∶2.56。可见批发环节的利润最高,零售环节利润次之,生产环节利润最低。表明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缺陷,产销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生产环节成本高,柑橘增产难以增收。

(二)2007年与2008年宜昌柑橘产销价格、成本与利润变化的比较分析

1.宜昌柑橘生产环节成本变化比较。2008年上半年,由于受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暴涨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度出现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使得全国农业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和劳动用工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导致柑橘生产成本显著上升,广大果农不堪重负。以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果农陈某为例进行分析。2008年陈某有柑橘10亩,与上年相同,但投入和产出却发生了显著变化,见表8。

2007年的柑橘产量25000公斤、生产总成本13200元、单位成本0.53元/公斤相比,分别上升60、67.94和5.66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在于农资价格和劳动用工价格大幅上涨所致。具体而言,化肥价格由2007年的3.1元/公斤上涨到2008年的3.9元/公斤,上涨25.8个百分点;农药价格由2007年3.2元/公斤上涨到2008年的4.4元/公斤,同比上涨37.5个百分点;劳动用工价格由2007年的30元/日上涨到2008年的60元/日,上涨100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成本包括技术进步的贡献在内也由2007年的0.53元/公斤上升到2008年的0.56元/公斤,上涨5.6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资价格和劳动用工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导致柑橘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2.宜昌柑橘物流环节费用变化比较。表9中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由于国际石油危机的影响,我国燃油价格和劳动用工价格大幅上涨,柑橘运输燃油费用也由2007年的450元上升到600元,司机工资由2007年的200元上升到350元,分别上涨了33.3和75.0个百分点,按照5吨位货车计算,宜昌至武汉的柑橘运输费用(往返)由2007年的900元上升到1200元,平均每公斤柑橘运价由2007年的0.18元上涨到2008年的0.24元,同比上涨33.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柑橘运输环节费用的大幅上涨明显增加了柑橘的销售成本,侵吞了柑橘生产价格下降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

3.宜昌柑橘产销价格变化比较。表10中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下降,这种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环境,无疑给柑橘主产区丰收在望的广大果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自2008年10月以来,南方的柑橘产地的生产价格持续低迷,大量柑橘采摘后积压滞销,尤其是10月下旬正值柑橘上市旺季,由于四川“蛆柑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宜昌柑橘近100万吨囤积而无销路,致使南方柑橘销售更是雪上加霜。自2008年11月以来,宜昌柑橘生产价格也由2007年同期的0.8元/公斤下降到0.4元/公斤,进入武汉的批发价格也由2007年同期的1.6元/公斤下降到1.3元/公斤,零售价格由2007年的2.40元/公斤下降到2.00元/公斤,同比分别下降50个百分点、18.75个百分点和16.67个百分点,产销价格之比由1∶2∶3变为1∶3.2∶5。对此,宜昌果农苦不堪言,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4.宜昌柑橘产销主体利润分配变化比较。从上述柑橘产销价格与成本费用变化分析和表11中的数据显示,由于2008年上半年因受国际石油和粮食危机的影响,我国农资价格和劳动用工价格飙升,导致柑橘生产成本由2007年的0.53元/公斤上升到2008年0.56元/公斤,上涨5.66个百分点,如果减去科技进步贡献份额,实际上涨69.23个百分点。而下半年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下降,使得农产品价格普遍回落,加之柑橘丰收供过于求而滞销,尤其是四川“蛆柑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柑橘生产价格由2007年的0.8元/公斤下降到2008年的0.4元/公斤,造成果农每公斤柑橘销售亏损0.16元。以宜昌夷陵果农陈某为例,按今年10亩柑橘产量预计40000公斤计算,如果年底全部销完,共计亏损6400元。对于中间商来说,尽管上半年燃油价格和劳动用工价格上涨有所影响,但下半年运输价格有所回落,批发和零售环节的成本费用总体影响不大,加之商品批发和零售的加价比率通常是不变的,所以柑橘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利益受损的主要是果农,而对柑橘中间商来说利益损失较小,甚至批销商还可从低价格的柑橘销售中得到更多消费需求而获取更大的收益。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柑橘产销价格形成链条长,产后收购、运输、批发和零售各环节的交易费用高,对最终价格形成影响很大,尤其是柑橘物流成本构成与利润分配的不合理性直接挤压了柑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空间。因此,要使柑橘产销价格形成相对合理和稳定,必须从柑橘产后物流环节入手,深化流通税费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果农运销合作组织,加快柑橘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立法与监督,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完善柑橘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运行机制,理顺各地区产销比价和差价关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柑橘比价、差价体系,有效防止柑橘价格大幅波动。[19]

2.柑橘产业仍属农业弱势产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多、获利少,一遇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可能导致减收或无收。因此,要化解农业风险,保护和调动果农的生产积极性,确保柑橘增产和果农增收并能分享物流环节增值带来的收益,各级政府应加强柑橘主产区农村、农业基本设施建设和柑橘产地市场建设,充分挖掘WTO农业框架下的政策空间,建立健全柑橘生产与果农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20]

3.近年来柑橘产销成本上升、价格走低,使果农利益受损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农资价格、劳动用工价格和运输费用持续快速上涨拉动柑橘产销成本上升;柑橘产量结构性过剩、营销渠道不畅和外贸政策变动导致柑橘滞销价低。为此,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有效抑制生产要素价格过快上涨,切实保证柑橘产销成本相对稳定;同时要积极推进柑橘产业化经营,优化柑橘产品结构,加快柑橘鲜果转化增值,打造柑橘优质品牌,拓宽国内外销售渠道,建立健全柑橘产销预警机制,努力实现柑橘供求基本平衡。

参考文献:

[1]单杨.中国柑橘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食品学报,2008(1):1-7.

[2]谢亚洲,黄世秀.小小农产品,流通大文章——从宜昌柑橘产业与流通体系建设看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出路[J].江苏商论,2007(1):25-26.

[3]王川.中国柑橘生产与消费现状分析[J].农业展望,2006(1):8-12.

[4]邓秀新.中国柑橘及其产品进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农业,2001(10):23-25.

[5]乔娟,颜军林.中国柑橘鲜果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2(11):30-35.

[6]张玉,赵玉.中国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J].中国热带农业,2007(5):10-11.

[7]蔡子坚,李健.福建省柑橘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浙江柑橘,2007(4):2-6.

[8]池广发,方修贵.浙江省柑橘保鲜及商品化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J].浙江柑橘,2007(3):2-4.

[9]唐小浪,曾莲.广东省柑橘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柑橘,2007(2):10-16.

[10]杨万龙.“石门柑橘”产业化建设的政府行为空间[EB/OL].[20080108].柑橘产业信息网.

[11]鲍江峰.湖北柑橘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007:1-5.

[12]魏运亭.赣南柑橘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74-98.

[13]李德安,陈贵.广西柑橘产业优势及其利用探讨[J].广西农学报,2006(2):46-49.

[14]文泽富.国外柑橘营销特点及对重庆市柑橘市场开拓的启示[J].西南园艺,2005(6):17-18.

[15]邓烈.长江上中游柑橘带和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建设进展[J].浙江柑橘,2007(2):2-9.

[16]成维,祁春节.中美甜橙生产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5(5):43-49.

[17]何劲,祁春节.中国柑橘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变动的实证研究[J].中国物价,2009(1):26-28.

[18]翟建华,孙德峰.市场价格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58-161.

[19]郑丽君.市场价格学概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87-88.

[20]祁春节.中国柑橘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97-298.

猜你喜欢

利润分配柑橘
柑橘家族
气象条件对柑橘种植的影响分析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课堂的运用
自制咸柑橘润喉去火
澳大利亚的柑橘出口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零售商占主导地位的供应链利润分配研究
阿尔及利亚将实现柑橘自给自足的目标
印度柑橘产业不景气
昆仑万维:“10转增30”破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