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继续坚持奥林匹克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09-01-11熊斗寅

体育与科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可能性必要性

熊斗寅

摘要:北京奥运会取得巨大成功,要使奥林匹克运动继续在中国发展,唯一的途径是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本文分析了在我国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奥林匹克教学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教育;必要性;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G8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6-0021-03

1引言

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盛大庆典刚刚结束,它以震撼和自豪留在13亿中国人民的心中,它必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喜庆华诞的过程中,人们每每提到令人难忘的北京奥运会,甚至在中外媒体中也往往把国庆盛典和北京奥运会相提并论,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二者虽然性质不同,但都体现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增强以及全国人民的坚强团结,反映了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

北京奥运会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次盛举,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赞扬它是奥运历史上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我们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所有场地、志愿者服务、组织工作、传媒报道都是一流的。同时有那么多的国家元首和政要来参加,这也是奥运历史上罕见的盛况。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就是在我国普遍开展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奥林匹克教育,不仅大大普及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感性和理性知识,而且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号,取得了积极效果,改善了社会风气。

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高水平竞赛的形式来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正如《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原则所阐明:“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皮埃尔•德•顾拜旦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他创立奥林匹克主义和复兴古代奥运会的基本理念是从教育出发的,是他推行教育改革的继续。在他的心目中,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体育与文化运动,更重要的是教育运动。因此他竭力主张体育必须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才是奥林匹克运动。国际顾拜旦委员会主席诺伯特•米勒在我国出版的顾拜旦《奥林匹克回忆录》中文版的导言中说的很清楚,他说:“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道德理念,肩负着对‘世界青少年的教育使命。这是顾拜旦最基本、最核心的理念,是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

顾拜旦在他创建和推行奥林匹克主义过程中,曾多次在他的演说和论著中强调体育的教育作用。例如1908年,他在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政府的宴会上说:“体育具有高度的教育价值,是人类追求完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920年,他在比利时《体育画刊》上发表文章说:“第7届奥运会的贡献在于:它向世界表明现代奥运会在加强教育、道德及社会朝气方面所显示出来的勃勃生机。”1927年在他的《告世界青年书》中,语重心长地告诫说:“在我们这个充满如此多的机会,但也遭受如此多的堕落危险的当今世界中,奥林匹克主义可以培养道德高尚和心灵纯洁以及锻炼身体耐力和力量的学校。”

顾拜旦的这些教育理念最终体现在他亲手制定的《奥林匹克宪章》之中。《宪章》第4章第31条“国家奥委会的使命和职责”第2款明确规定:“在全国体育活动范围内,宣传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在中小学校和大学的体育教学计划中促进传播奥林匹克主义。负责建立致力于奥林匹克教育的机构,特别要关心国家奥林匹克学院和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建立和活动以及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文化活动。”

目前。我国已经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北京奥运会的圣火虽然熄灭,但奥林匹克运动仍方兴未艾。它将随着中华的崛起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奥林匹克理想和奥林匹克精神将为我所用,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的促进因素,也是提高青少年思想品质和国民素质的教育内容。因此,努力使奥林匹克运动扎根中华大地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早在北京奥运会前,我就曾多次发表文章和讲话,呼吁深入持久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我认为这是使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扎根的唯一途径。

2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于继续坚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问题,在北京奥运会前人们考虑的不多。因为那时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办好一届精彩的奥运会。奥运会后,人们自然要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它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2.1中央十分重视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继续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他还指出,我们要通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推动奥林匹克运动普及和发展,增进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展示我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我理解胡锦涛同志的这番讲话,肯定了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必要性,实际上就是要继续坚持奥林匹克教育,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和全世界的普及与发展。这是关系到人类健康与进步的宏伟目标,我们作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重要成员,理应为此做出贡献。

2.2教育部门已积累了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经验

在2005年,我国教育部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就联合制定并启动了《“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这一计划声势浩大,面向全国4亿青少年。计划的目标是: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拓展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培养文明素质,推动校园体育活动和培养体育锻炼习惯。计划得到了全国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市从每个区建立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发展到200所,全国也建立了556所。这一活动获得国际奥委会的赞扬,罗格主席说:“中国在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这个数字是诱人的,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在国际奥委会机关刊物《奥林匹克评论》杂志上也赞扬说:“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它使奥林匹克价值观的传播范围超过了世界任何地方。”根据教育部副部长、奥林匹克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小娅发表的《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文,总结了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经验有5大特点:即普及广泛,覆盖全国;政府支持,形成合力;注重创新,行成特点;融入教育,持之有恒;加强宣传,营造气氛。她认为,一代了解奥林匹克知识,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文明礼仪风尚的青少年正在健康成长。

2.3培养了师资,出版了教材

2006年7月,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了奥林匹克教育论坛暨奥林匹克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许多国内外专家就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讨。此后在50多万志愿者的培训中都包含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通过他们更广泛地宣传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理念。他们既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传播者。在北京奥运会前,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研究教学单位,纷纷成立了奥林匹克研究机构,举办了多次学术活动,有的开设了大学课程,有的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对于我国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奥林匹克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进行了基层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工作,形成了市级、区级和校级三级培训工作。北京市有3000多名奥林匹克教育骨干教师和7000多名体育教师参加了市级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奥林匹克教学水平。

在教材出版方面,1993年我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就已组织一批学者,编辑出版了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奥林匹克运动》,2005年又进行了修订。这本教材可能是国际上第一本建立奥林匹克运动知识体系的教材,与国外的专题教材不同,所以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重视和赞扬,他亲自为每一篇章题写了序言。他说:“我认为,《奥林匹克运动》这本书非常全面地向贵国介绍了奥林匹克理想,无数的中国青年将学到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各种知识。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的。”他还亲自来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教材的首发式。从这里不难看出,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视。此外,我国关于奥林匹克研究的著作,包括许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散见于各学术刊物,不仅具有相当数量,而且有一定水平。教育部门为了进行系统的奥林匹克教育,特地组织力量分别编写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一系列奥林匹克读本和《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挂图》。北京组委会还向全国中小学免费赠送了110万册奥林匹克知识读本和40万套挂图。

仅从以上列举的情况和数字就可以看出,通过北京奥运会的促进,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已初具规模,这是我们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基础。我想对于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毋庸质疑。

3教学内容和方法

究竟什么是奥林匹教育,这似乎是大家已经理解的问题,但我从北京奥运进行教育的情况和网上介绍的材料来看,大家理解上还不太一致。有人把奥林匹克教育仅仅局限于奥林匹克知识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凡属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都是奥林匹克教育。这些年知识竞猜很流行,我的小学4年级的孙女有一次拿着学校发的奥林匹克知识问答问我,其中有许多我真答不上来。例如,问奥运会开幕式放飞的鸽子有多少?我认为这样的出题过分注重了趣味性而忽视了奥林匹克教育的主题。这当然就偏离了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奥林匹克教育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教育,是指奥林匹克活动中所包含的一切教育元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在恢复奥运会的设计中,一方面传承古代奥运会的宗教祭祀的传统,一方面要符合时代潮流,他十分强调奥运会要体现美与尊严,他认为这是奥运会不同于其他国际体育竞赛的最大区别。我们可以把奥运会理解为一个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大课堂,它的一切礼仪安排都体现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体现奥林匹克理想和奥林匹克精神。例如北京奥运会圣火的点燃和传递不仅在五大洲和各省市、自治区起到宣传作用,而且使人们感受到奥林匹克圣火是光明、和平与团结的象征;开幕浩浩荡荡的入场式就体现了重在参与和团结友爱;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宣誓体现了奥运会的公平竞赛和遵守规则;开闭幕式的大型文艺体育表演显示了奥林匹克文化与举办国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运动场上对优胜者升国旗、奏国歌便是运动员代表国家取得的荣誉,这对运动员和观众都是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顾拜旦曾经说过,古代奥运会的运动员是向诸神膜拜致敬,现代运动员是向祖国和各国的国旗致敬。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那种顽强拼搏、争分夺秒的竞赛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坚强意志,充分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不断向上的精神对全体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会有一种感染和鼓励。此外,每一个成功的运动员的刻苦训练的奋斗历程也是每一个青少年学习和追求的榜样。如此种种。我仅仅是举例而已。不仅这些,北京奥运会提出的许多响亮的口号都曾起到动员和教育作用。如“新奥运、新北京“、“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等。这些口号家喻户晓,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北京奥运会已结束一年多,至今在北京街头还有社区打出新的横幅,上书“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搞好社区文明建设”。这就说明奥林匹克教育的深远意义和广泛影响。

狭义的奥林匹克教育才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主体,也就是奥林匹克主义知识体系的教育,一般是在课堂进行。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绝非是为了举办奥运会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的职责和经常性任务。早在100年前,顾拜旦就预言:“也许某个时候,巴黎大学会把奥林匹克主义的课程列入它的教学大纲。”今天这个预言不仅已经实现,而且大大超过他的愿望。《宪章》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宣称:“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皮埃尔•德•顾拜旦创立的。”严格地说,奥林匹克教育就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

奥林匹克主义(Olympism),在国际上有人称之为“奥林匹克学”(Olympicscience),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从学科的角度讲它是一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它涉及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体育学、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群。因此在教学上有相当的难度,对教师有较高的知识要求,这是奥林匹克教育不可忽视的难点。由于顾拜旦在生前并没有就奥林匹克主义写成专门的著作,在他亲手制定的《宪章》中也仅仅原则性地给奥林匹克主义下了定义,即“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我国学者经过编写教材的研讨,对于奥林匹克主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探索,也为在我国建立奥林匹克学的学科打下基础。制订了一份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学提纲,也是奥林匹克学的初步框架。主要章节介绍如下1古希腊奥运会;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3历届奥运会发展概况;4《奥林匹克宪章》;5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论体系;6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7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体系;8顾拜旦体育思想;9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社会;10现代奥运与中国。关于建立奥林匹克学的问题,我打算另文探讨。

4对奥林匹克主义的教学研究提几点希望

4.1敦促教育部做出规定,体育院系开设必修课,每周两课时,一学年,以高年级为宜。有条件的院系招收学位研究生;

4.2敦促中国奥委会及早成立奥林匹克学院,领导和协调全国奥林匹克教学研究工作;同时及早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

4.3利用假期开设奥林匹克教育培训班,对象为大专体育教师和社会科学教师,一般以社会学和历史学教师比较接近,每期两周;

4.4中小学思想教育课本中增加奥林匹克教育内容,不另设课程;

4.5新闻媒体开辟专栏,进行经常性奥林匹克教育,出版奥林匹克教育刊物。以利交流;

4.6开展电视和网上远程教学和辅导。

我相信,只要我们认识到继续坚持奥林匹克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教育部和中国奥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奥林匹克教育一定会开展下去,奥林匹克运动一定会在中华大地上扎根。为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国民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会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可能性必要性
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发展问题研究
山西省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认知与行为倾向的调查分析
观念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
小学数学《可能性》智慧教育案例设计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国际奥委会政治自治问题研究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技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