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课的“实验导入”

2008-08-05赵志远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课题实验方法

赵志远

摘要:实验导入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进而转化为一种兴趣、乐趣、志趣,变苦学为乐学.惊奇现象导入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魔术表演导入,令学生感到无比的兴奋;游戏导入,可调节学生情绪,使学生乐学;对比实验导入,使学生更直观、快捷、深刻地获取知识;实验竞赛导入,引起学生的持久注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演示实验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如何运用“实验导入”,要依据不同的原则,处理好“注意点”.

关键词:实验导入案例应用原则注意点

德国教育家第期多惠曾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精彩的导入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进入美妙的学习境界,从而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实验导入是新课导入的最佳方式之一,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实验导入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进而转化为一种兴趣、乐趣、志趣,变苦学为乐学,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那将是学习化学的最佳状态,而且为今后的创造发明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

一、案例

1.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的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如:燃烧的条件——烧不坏的纸巾实验导入.

把纸巾浸泡在酒精的水溶液中,取出后,用两只镊子分别夹住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纸巾”迅速燃烧起来,待火焰熄灭后,打开纸巾,纸巾却完好如初.同学们惊讶不已,老师顺势推波助澜……进入新课.

2.魔术表演导入法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各种沉淀的产生,放出有味的气体,发光、发热、爆炸,七彩烟雾,都会强烈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能产生神奇的功效.特别是魔术实验,往往令学生感到无比的兴奋,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绪言——“雨落叶出红花开”实验导入.

铃响后,笔者一言不发,轻轻地拿出一张白纸贴在黑板上,又拿出两支喷水壶、一瓶碘酒、一瓶稀氨水,如魔术师展示道具般地将其一一亮相,再分别取上述两种试液加入喷水壶中,又来一个亮相(以提示全体注意).接着,笔者拿起喷水壶对准白纸的中央使劲地喷,完了又换一喷水壶对准白纸的边缘喷.事先在白纸上用米汤画了一朵花的叶,再用无色酚酞试液画上花的蕊,晾干备用.碘遇淀粉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于是,奇迹发生了:一幅“雨落叶出红花开”的景观跃入学生的眼帘.与此同时,学生思维之蓄势有如山洪之爆发,全场哗然,掌声雷动.如此强烈的震撼,足见“化学”二字的分量.学生带着对化学的期盼和梦想进入绪言的学习.

3.游戏导入法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做些游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乐学,学得轻松.

如:水的净化——定价格游戏实验导入.

请三位同学分别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拿各自所代表的水的样品,站在讲台上让学生定合适的价格.自来水1.5元/吨,纯净水2000元/吨,而浑浊的河水却无人问津.定价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的原因:越干净的水其价格越贵,从而产生认识水净化原理的欲望,引出课题.

4.对比实验导入法

对比实验是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可以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直观、更快捷、更深刻地获取知识.

如:催化剂——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实验导入.

在通过制取氧气来探究催化剂的作用时,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一是单独加热氯酸钾,二是单独加热二氧化锰,三是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让三位同学同时上台分别演示实验,一切准备就绪后,在“加热”的一声令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现象.笔者也就水到渠成地提出“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的作用是什么?”的问题,导入新课.

5.实验竞赛导入法

创设实验竞赛情境,诱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持久注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实验导入.

课前在实验台上准备下列器材和药品:水、沙子、剪刀、滴管、两只烧杯、5支小蜡烛、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火柴等.上课一开始,要求各组先点燃5支小蜡烛,然后将其熄灭,看哪一组的同学采用的灭火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动脑动手,想出多种灭火的方法.笔者便问:“你们所采用的这些灭火方法是应用了哪些原理呢?”如此,学生自然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已是欲罢而不能了.

6.学生演示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的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式.离开了实验,化学教学犹如纸上谈兵,正如当代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所说:“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因而,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导入,不仅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有奇妙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如:碱的性质——喷泉和瓶吞鸡蛋实验导入.

首先,笔者私下培训两位新手,到教碱的性质这一课时,他们两人闪亮登场.他俩做两个实验:一个是“美丽的喷泉”,一个是“瓶吞鸡蛋”.接下来,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导入新课:红色的碱溶液为什么能形成喷泉?是什么力量使瓶子吞下鸡蛋的?

二、应用原则

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其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一般在学习单元开始时或课题比较平直时,可以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演示法或竞赛法;如果学生存在着较顽固的错误概念,就需要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对比实验法;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足,则选择实验复习导入的方法;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多采用联系实际的实验方法.

实验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1.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展示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及运用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而增强趣味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二是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程序,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其情又引其疑.

2.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动他们去积极地思索,但不一定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这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心理.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特别是那些学生存在顽固的伪科学概念的课题,如分子和原子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一些观点和结论不像认识宏观世界那样容易理解.因此,在该课题的教学中,应设法让学生的错误观点暴露出来,再加以击破.

3.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这是导入定向的重要环节.在激起思维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然,这些导入的环节并不是固定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地加以应用.在许多情况下,导入结构并非都是截然分开的四段,而是不同的整体课堂结构,要求有不同的导入结构.在导入阶段,可以有侧重地完成某一、二项任务,而其他的任务则放在展开阶段完成.

三、注意点

一般来说,优秀的课堂实验导入方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创设的情境和谐,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②课题意识明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③衔接自然,能调动学生知识、方法上的准备;

④实验与语言的配合密切,能引导观察和积极思考;

⑤导入时间掌握得当,紧凑;

⑥手段要先进,方式应灵活.

猜你喜欢

课题实验方法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用对方法才能瘦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最酷的太空实验
捕鱼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