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2008-08-05詹庆标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响度振动案例

詹庆标

摘要:新课程下初中科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科学教师必须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育课程理念去实施科学教学,不断探讨科学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本文基于此,探讨了基于新课程下初中科学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案例——引导——探究——总结”,即“四步教学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科学“四步教学法”

初中科学(浙教版)在本省全面推广使用已有四年.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改革传统教学策略,适应中学初中科学教学新课程的实施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基于新课程下“四步教学法”的构思

《科学》新教材与《自然科学》教材相比,语言更加精练,紧扣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青少年天真的好奇心理,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把眼光紧紧地盯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和动向,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呆板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为有趣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以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在上新课中,应充分利用实际问题来带动教学,让学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是一种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案例——引导——探究——总结”教学模式的适时提问,可以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获得新知识,从而达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案例——引导——探究——总结”教学模式的教学不是以简单方式把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研讨、归纳、推测等发现结论,从而使学生亲自感受结论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取知识,辅之以条件探究型问题、结论探究型问题、规律探究型问题及新知识探究型问题的综合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广大教师多年来反对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反对呆板的教学气氛、反对枯燥无味、反对死抠书本,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实施开放式教学.这一切,与《自然科学》教材相比,《科学》教材做了更进一步的尝试.

二、新课程改革下以案例为主的“案例——引导——探究——总结”的实施策略

(一)案例

实施“四步教学法”,案例的选编至关重要,恰当的案例不仅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同时也是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和功能得以显现和发挥的保障.如何做好培养、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文章?可以设计这样一条思路:提出案例问题(收集信息,即寻找问题)——分析案例问题(加工整合信息,即寻找案例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结果)…解决案例问题(处理信息,即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或方案).在提出案例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共同确定研究的问题,确定的问题既源于教材又与实际紧密结合,同时确定的问题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贴近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分析和解决问题阶段,教师既要和学生共同研究活动分工,又要为小组和个人提供咨询和活动指导,还要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监控,并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帮助调整活动计划.

(二)引导

一是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自信,消除自卑紧张心理,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激发提问欲望,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都要鼓励.二是创设提问空间.自问、互问、小组讨论、老师参与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还可设置一定生活场景、市场交易等科学应用过程,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而思、而提、而学.三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提问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做示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提问题”,从而使学生从敢提问到善提问题.

(三)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构思学习策略和方法,探讨科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在做科学的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学会探究的方法.

(四)总结

学生对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作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从知识、技能、方法、态度、感受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例如,教师在一节课将结束时,可以出示一张“学习结果自我小结问题单”,主要内容如下: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你对这节课的经历有何感受?

这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取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生活有什么影响?

这种课堂学习反思跟传统教学小结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主体性.突出反思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每人都可以从个人的角度谈感受,谈收获.其次.开放性.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不局限于这节课学过的知识,还可以是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最后,民主气氛强烈.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深收获大的方面发表意见,无需受教师规定的限制.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交流的权利.

三、基于新课程下初中科学教学方法的新思路——“四步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并同时提供情境(敲击脸盆作为发声体,薄膜代表人耳的鼓膜).

学生体验:(1)不改变发声体与薄膜的位置,不时改变响度,让学生观察薄膜上泡沫的跳动.(2)不改变发声体发声的响度,改变发声体与薄膜的位置,让学生观察薄膜上泡沫的跳动.产生问题:同一个发声体振动时产生的响度可能与这个发声体的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打击发声体的力度有关:响度可能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响度可能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响度可能与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收集证据:(1)分组凭经验讨论.初步探究;(2)自选仪器,实验探究.

探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现实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初中生探究活动的展开.需要良好的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营造合作氛围,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式丰富多彩,概括起来可分为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所谓独立探究,是指学生个体的研究;合作探究即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探究、共同学习.学生可以按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和确定喜欢探究的内容和方式,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小组合作,登上新知识的台阶.这样,学生情绪会特别高涨,小组合作氛围也会十分活跃.

师生汇总信息:学生提出猜想:响度与敲击的力度可能有关,用的力度大,产生响度强.实际上也就是可能引起发声体振动的变化,即振动的快慢或振动的幅度.响度可能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的依据:利用鼓作为声源,在鼓面上放泡沫小粒或绿豆等,击同一鼓产生不同响度时,泡沫小粒跳动情况不同,泡沫小粒等物跳动幅度大时,产生响度大;用槌敲击同一音叉产生不同响度时,观察音叉放入水中带动水的振动情况不同;或用细线系的小木球靠近发声的音叉,小木球跳动的幅度随声音的变弱而变小;我们发同一个音时产生的不同响度.声带振动不同;等等.

归纳板书1:响度与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远,响度小.进一步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关系.小组同学协作实验: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交流汇报:实验反馈,并请不成功的同学上台演示,分析原因,直到实验成功.描述:音叉声音变轻过程中小球跳动幅度变化和示波器屏上波形幅度变化,并请同学把波形画到小方格黑板上.

归纳板书2:响度与发生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同一发生体振动幅度大,产生的响度大.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中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运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现象的问题.如在教师提供情境时,教师有意地利用了控制变量法.让学生感悟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科学方法.在本节课中,强调研究同一发声体响度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故能自然地拓展到下一个课题中去.

四、结论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四步教学法”,既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讲授,又使得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自己探索发现初中科学知识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和一定的探索精神.新课标准从根本上变革科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我们及时转变教学思想,树立课程改革的理念,研究新时期实施这一转变的理论依据、实施途径.“案例——引导——探究——总结”教学模式就是在这基础上,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推向深入.

猜你喜欢

响度振动案例
样板案例
振动与频率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调频广播响度控制的方法及技巧
数字电视节目响度标准化的探讨
研究雨刮电机噪声应具备的知识及判别
0 dB有声音吗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振动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