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连通器”原理说明“勒夏特列”原理的教学实践

2008-08-05卢成林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反应物液面化学平衡

卢成林

笔者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几乎每年都要遇到“勒夏特列原理”的新课或复习课教学.在刚开始几年的教学中,自己尽管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引导进行实验,精心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外部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似是而非、不求甚解,在应用中更是错误百出,使笔者对本节课的教学也茫然不知所措.后来笔者听了一节物理示范课教学,讲的是液体对压强的传递及连通器原理.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时笔者马上联想到连通器原理与勒夏特列原理是何其相似.因此在以后进行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教学时,笔者便借助“连通器”原理进行说明.先是画一个连通器结构截面图,然后让学生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吸管等制作成连通器进行实验:当一边液面升高,平衡必定向使该液面下降的方向移动.这与影响化学平衡的外部因素的改变,如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对前后体积不相等的气态反应增大压强,则平衡必定向使反应物浓度下降、吸热、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是何其相似.同理,当一边液面下降,平衡必定向使该液而上升的方向移动.这与影响化学平衡的外部因素的变化,如减小反应物浓度、降低温度、对前后体积不相等的气态反应减小压强,则平衡必定向使反应物浓度升高、放热、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又是非常的吻合.学生经过精心实验、认真思考、对比归纳,便对勒夏特列原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还注意到连通器制作中吸管的长短和粗细不同,会直接影响液流速度及重新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这与化学反应速率决定重新建立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是一样的.因此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加深理解,也进一步领会了在化学平衡移动过程中,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也随即改变,经历了由相等到不相等、再变相等的过程.

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反复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内涵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而且为他们灵活多变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铺垫.所以和之前没有用此法教学相比,学生完成作业练习的准确性和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上述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引导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对他们聪明才智的开发是大有益处的.同时,对废弃物品的再次开发利用,对学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是一种培养和教育.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因此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完全是对立和矛盾的,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有机地统一起来.

以上叙述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肤浅的体会和做法,写到这里以期抛砖引玉,与同行们交流.

猜你喜欢

反应物液面化学平衡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吸管“喝”水的秘密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一道浮力与压强综合题的拙见
立足高考考点着眼化学平衡
初中化学中气体的制取、净化与干燥
盘点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三大考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点点击
化学平衡移动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
三不对扣井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