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实施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2008-08-05卢小英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实验

卢小英

科学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科学绝不能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领略科学探索者的人格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的科学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上述思想和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他认为“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设进行肯定或否定.”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形成的创造性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由此,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个问题恰恰又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首先在上海起步.从1995年起,上海部分重点中学就开始了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霍益萍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选择了全国不同地区的一些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从他们在不同地区的实验结果来看,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上海可以开展,大城市可以开展,设在中小城市、农村的学校同样也可以开展.这一结论说明,中国目前要普遍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并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和幻想,只要下工夫,创造一些条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三、因地制宜实施研究性学习

霍益萍教授提出:研究性学习决不能照搬国外现成的模式,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实施模式,它只能在中国目前既定的条件框架内,根据各地各校现有的条件,在遵循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核心精神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地实验和总结,逐步推开.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精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模式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因地制宜实施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1.基于学科教学,从“小”处着眼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的双基知识和能力普遍薄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结合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探索的小课题,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开始主要以小实验、小文献、小调查为突破口,在课堂内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探究基础,选取探究过程的某一环节进行重点突破.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初步学会收集和分析资料,养成多角度研究和探索问题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更能引导学生强化研究性的学习过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我首先将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开发为学生实验;将验证性的实验,开发为探究性的实验.

【案例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我先通过播放有关酸雨危害的短片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探究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兴趣,然后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的探索实验,接着由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自行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学生经过交流选出以下的最佳实验方案.

【案例2】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我发现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存在如下问题:(1)用98%的浓硫酸做实验,不能直接观察到生成的硫酸铜溶液呈蓝色;(2)实验的装置为敞开式,生成的二氧化硫会散逸到空气中.由此我提出了以突出实验现象,防止污染环境为目的的研究性课题.

在我的指导下,各研究小组设计了研究方案:(1)研究目的:对浓硫酸浓度进行定量研究,以找到该实验的最佳浓度范围.为防止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外逸,改开放式装置为封闭式装置.(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操作法、比较法、文献查阅法和归纳演绎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接着各课题小组围绕以下主题进行了主要的研究过程:(1)查阅文献;(2)实验准备;(3)实验方法和步骤.各课题研究小组及其每个成员,在研究活动的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学生针对研究方案的需求,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筛选、处理.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也是形成结果的关键.其间提倡学生相互争辩,我则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定论”,善于提f¨新观点,努力探索新的方法.最后课题组对主题研究形成了以下的主要结论:(1)使用封闭式装置可以防止污染.(2)当铜与84%~90%的硫酸反应时,铜丝消失较快,溶液呈明显蓝色.【案例3】盐类水解问题情景:盐是中和反应的产物,那么是否所有盐的水溶液均呈中性呢?

学生探究:测定NaCl、Na2SO4、NH4Cl、NHI4NO3、Na2CO3、NaAc溶液的酸碱性,并记录.

引导讨论:

(1)溶液呈中性的、酸性的、碱性的盐可通过何种酸与何种碱(酸碱强弱)的中和反应得到.并依此对盐进行分类.

(2)总结各类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得出结论.

验证结论:NaNO3、(NH4)2SO4、FeCl3、Na2SO3各属哪类盐,并通过实验验证上述规律的可靠性.

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盐类溶液酸碱性的规律,为后面的盐类水解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非常高,气氛活跃.这样的实验探索型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较大限度地发挥了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基于社会实践和调查.从“生活”着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的课题就必须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小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外,我还结合所学知识,从“生活”处着手,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与化学有关的小课题进行研究.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有用,从而理解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生活.比如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后,我就提出了“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一个课题,不少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了调查、访问、对比,最后完成了调查报告.甚至有一个学生在做这一课题时了解到使用管道煤气比罐装煤气安全、经济后,动员家长改用了管道煤气.又如.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洗涤剂,用来洗涤餐具、水果和蔬菜等,长期使用,是否对人体有害?是否带来环境污染?为此可组织学生开展“常用洗涤剂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去污力和毒性的研究”.学生通过市场调查、查阅相关日用化工资料、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它们的去污力和毒性,使学生认识到洗涤剂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为选购洗涤剂提供了依据.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还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如“暖水瓶、热水壶中水垢的清除”、“自来水杀菌剂的探究”、“白衬衣墨迹的洗涤”、“白酒中甲醇的检验”、“怎样用肥皂水来检测水的硬度”等等,均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将越来越多样化,也将使我们的教育改革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钱秋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化学教育,2003(5).

2.李国政.关于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8~9).

3.霍益萍.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之三:研究性学习在中国实施的条件分析[J].普宁二中网站.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实验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最酷的太空实验
“研”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