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物理自学探究数学法

2008-08-05农朝桂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盐水浮力液体

农朝桂

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积极培养人才是党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只有具备自学探究能力的人,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具有创造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谈谈一些看法.

一、激发兴趣,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挥智力.培养能力,并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为此,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能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思维,执著地去探索.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应根据课文内容而定,有时可采取故事方法引入.有时可由复习旧知而引入新知,有时也可根据课文重点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也可做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实验.如“浮力”这一课,可先出示三个外形完全相同的乒乓球(用注射器给其中两个球注入适量水,使一个能在水中悬浮,另一个能在水中下沉)给学生提出问题:把它们浸没在水中,它们将会怎样?待学生回答后把三个乒乓球都浸没在水中,然后放手,结果一个上浮,一个下沉,还有一个则悬浮在水中.这时学生将议论起来,接着教师又提出:若将这三个乒乓球放在盐水中,这三个球将会怎样?学生回答后再把这三个乒乓球同时浸没在盐水中,结果球在盐水中全上浮.这些意想不到的沉浮现象,将在学生头脑中产生许多问题,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高潮.这时教师提出,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带着渴望解决的问题去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

二、创造条件,引导自学

自学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南于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普遍没有自学的习惯.因此,一方面要提出自学要求,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自学条件,扫除“拦路虎”,对要运用的旧知识进行复习提示,尽量使新知识处在学生智力发展的“射程”之内,使学生经过努力能获取到.

自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一些浅显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学生自学讨论可进行三个环节:一是通读,让学生粗略地看一遍,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二是细研,让学生细细体味课文的内容,不断思考与钻研,找出不理解的问题;三是讨论,学生分小组针对各自提出的问题相互讨论,以便加深理解.

如“浮力”这一课,通过上面实验引入后.可让一位学生上讲台做测浮力的实验,接着教师提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的问题,将学生提出可能相关的因素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看课文,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提出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提问题是自学的必然延续.它既是自学效果的反馈.又是学生能力的反映.它既可以纠正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向书本、向老师挑战的胆略.学生提得对的给予表扬,提错的也要肯定其态度积极,适当给予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的启发其回答,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学生提出问题时有时会有怪题、偏题或与本课无关的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适当点拨指导,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到正路上来,同时多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发现新问题.比如学生提出浮力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体积、密度等有关的问题时,可以分小组分别进行实验研究讨论,最后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研究.有多个相关变量时,只能保存两个变量,其中一个是研究的对象,如本题的是浮力.另一个是相关的因素,其他要保持不变,才能确定其关系.若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重力有无关系,可将体积相同、受到重力不同(即质量不同)的物体浸没到同种液体中,分别测量其浮力,即可比较两者关系;若研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的液体深度有无关系.可把同一物体浸在同一液体中,然后再不断变化浸入的深度,分别测量在不同深度的浮力即可得知结果;若研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的液体密度有无关系时,可把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如分别浸在水、盐水、煤油中,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浮力.通过各组的实验得出: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最后各组同时做“用溢水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三、反复实践,探寻规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仅仅是掌握它、驾驭它的第一步,要真正做到应用自如,就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一个新知识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求与原有知识产生错综复杂的交叉,如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相互的因果关系、依存关系等问题.怎样使这些知识有条理地储存在学生头脑中,在应用时随时都能迅速而准确的提取呢?这些都需要给学生以练习的机会.因此得出规律或定律后就应及时安排练习,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专题性的课堂讨论,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有趣味性的问题,针对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自由讨论或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从中找出最合理的答案.

2.准备一些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最好是能一题多解、一例多用或是学生容易“失误”的.通过做练习.深化课堂知识,巩固新知.

3.最后归纳总结,将知识提到理解的高度.归纳总结可以教师归纳,也可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加以补充完善.

如“浮力”这一课中的例题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共同探讨.对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解析.最后可以做这样的练习:三个体积相同的球A、B、C,放在水中静止时A球浮在水面上,B球悬浮,C球下沉,试比较:(1)三个球的重力大小如何?(2)三球受到的浮力大小怎样?(3)每个球受到的浮力与它的重力关系如何?(4)若将这三个球同时放在盐水中,三个球将出现什么情况?受到的浮力比放在水里时是增大还是减少?排开液体的体积又有什么改变?(因C球的密度不知是否大于盐水.所以不能确定,属一题多解)

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对浮力、重力和沉浮条件等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系统化,使知识趋于完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和不同特征学生的一种固定的最佳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班级学生特征和教学内容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每…节课的教学法都应是教师自己独特的思路和艺术创造.对于自学探究教学法,也应看到其有效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研究这种教学方法,使其更加完善,同时也应研究与其他教学法的配合使用,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盐水浮力液体
液体小“桥”
五颜六色的液体塔
为什么菠萝要在盐水中泡过才好吃
大树“挂盐水”
层层叠叠的液体
泉水与盐水
第十章浮力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