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探微

2008-08-05龚雪良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观察法物理现象现象

龚雪良

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基本科学素质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教学在这方面有着与其他学科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自发形成的,而要靠教师的诱导、启迪.下面就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要让学生弄清楚观察的重要性

俄国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观察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许多物理原理、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进而分析得出结论的.如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就是在观察到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后,进行猜想、分析、归纳而得出万有引力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利用当时的设备根本无法看到,分子运动论就是在观察不同的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相互接触时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而得出的.瓦特看到水壶里的水蒸气顶起壶盖,从而发明了蒸汽机.科学家们正是从这些最简单的、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中,做出了震惊世界的发明和创造.“观察、观察、再观察”就曾被巴普洛夫作为座右铭而写在实验室的墙壁上.通过以上事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现代教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青少年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是兴趣,在观察活动开始时,他们往往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新奇、好热闹,这种好奇心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好奇不等于好学习,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做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如光的色散实验: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再如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时,通过演示鸡蛋在盐水中的浮沉情况,使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现象,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如观察汽车刹车前后的运动情况,请学生运用惯性的知识去解释.提高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制订观察计划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现象,做到有的放矢,还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方法.经过多方收集和验证,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方法:

(1)顺序观察法,一般的观察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分步观察法,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应该制订观察计划,引导学生按照计划分步进行观察.

(3)重点观察法,即抓住事物本质的、核心的、关键的部分或现象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

(4)比较观察法,就是在观察中区别不同客体,确定它们的异同从而进行观察.

(5)整体观察法,观察顺序为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即先对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一般的、粗略的认识后再分出对象的各部分,对这些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对整体对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针对学生在观察时摸不着边际,无从下手的情况,在观察现象之前,可引导学生制订详细的观察计划,然后再进行观察,可以起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四、进行必要的实验总结与归纳,提出观察要求

在学生观察好物理现象以后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总结及时进行指导,如在物体浮沉条件的教学中,做了鸡蛋在盐水中浮沉的实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归纳如下:

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要求学生认真、细致、深入的观察.做到眼、脑并用,提高观察的效率,并对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进行总结与归纳.

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而学生的观察认识也是从生活中开始的,所以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前.首先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穿衣镜,看看镜中的像与自己的区别和联系,平面镜后面有没有自己的像,使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惯性前,可以让学生亲自坐一次公共汽车,体会汽车启动、刹车、拐弯时的感受,使学生体会到惯性是物体的同有属性.总之,我们在学习某项知识之前有目的的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观察要求,让他们去观察、思考,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虽然有的物理现象.我们并不能在生活中及时看到,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如利用现代电教手段、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后学生小实验等方法使物理现象再现,让学生重新获得观察的机会,如在学习光的三原色时,通过制作课件展示红、绿、蓝三种色光,两两叠加时颜色的先后变化,现象明显,印象深刻;在学习光的折射时,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再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大小的变化关系.然后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在学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让学生做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像的正、倒,放大、缩小,虚、实,以及物距与一倍焦距、两倍焦距的关系,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做一些小实验,总之,我们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使学生获得观察的机会.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

据科学研究可知,一个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90%以上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观察各种物理现象,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观察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猜你喜欢

观察法物理现象现象
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挑战臭豆腐
洛伦兹力问题中运动半径的求解策略
第四章光现象
函数值域(最值)的几种求法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