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选修课教学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2008-08-05宋建军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素质创新能力意识

宋建军

目前,我校已形成_了规范的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大课程体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辟了阵地.这些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既奠定了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

创新是有层次的,中学阶段的创新教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目标应定位在“基础性”上,即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支柱”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自己能够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新的扩大了的教育观念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能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每个学生身上的财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实际上,创新教育与“四个学会”都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二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各种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成果都是和基础教育分不开的.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性的学知识,创造性的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的存储知识.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脱离了具体的学科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会落入空谈.前些年的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使学生成了“模仿操作,照方抓药”的机器,教师也很少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选修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仅从物理选修课的角度,谈一谈在选修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由于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驱动力.高中阶段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设定和检验假设,监控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获得知识的欲望旺盛,敢于进取、创新.高中阶段正是学习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的阶段,为今后的学习与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在选修课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切地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可以说,创新意识也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意识蕴育着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将会促成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模型》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用模型意识去分析、解决一些物理现象,使学生掌握了观察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法,他们也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潜能.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2.培养创新思维

高中阶段的创新思维有两个特点:一是独立性.经过自己思考、分析、解决的问题,是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他人已经采取的方法或已得出的结论;二是新颖性.对于学生本人来讲,问题的整个解决过程的思维是新颖的,是自己以前没有遇到的.有时人们把人的创新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特殊才能的创新.其产生的新思想、创造的发明对社会都是全新的.犹如科学家的发明;另一种是自我的创新.它对社会,对别人来说不是新的,可对自己而言却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思维.就中学生来讲,后者是主要的,我们通过选修课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思维.如通过《物理变通》、《解题方法指导》等选修的教学,指导学生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的方式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

3.培养创新技能

可以说.人人都在享受着创新的成果,人人都能认识到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是企业的宗旨.创新是靠人去实现的.人人都能创新,每项工作都需要创新.但创新也有大小之分,如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一次伟大的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发明,引发了信息的革命.正是那些对社会、对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创新,使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创新的人才,也正是这众多的创新人才,推出了一个个的创新成果,从而使我们享受到现代文明.如在《小制作、小发明》、《实验大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去发明、设计、创新.举办物理小制作展,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他们制作精巧、新颖、别致,如小火柴盒制成的小孔成像,平面镜制成的万花筒、潜望镜、电动小玩具等,从而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科技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技能.

4.培养创新的人格

《物理学史》是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也是物理学基本概念的演化史.科学家之所以能有不平凡的成就.恰恰在于他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探索;善于求知,坚持不懈.这些精神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也正是这种精神赋予了他们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超常的洞察能力.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在物理学史的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的灵魂受到震动,形成了无形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力量的源泉.

在“能量守恒原理”的确立中,德国的一位青年医生迈尔的贡献是不容忽略的.1841年当随船医生的他,在船驶入爪哇岛,他发现生病船员的静脉血比在欧洲时见到的病人的静脉血红一些.他敏感地想到,这是由于在高温情况下,人体只需要从食物中吸取较少的热量,从而使体内食物氧化过程减弱所致.这个现象促使他去思考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之后他写了不少论文,为能量守恒原理的发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学生往往错误的认为:科学家是天才.他们超常的灵感和历史机遇,使他们成为科学的缔造者和统治者.比如牛顿从树上掉下苹果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奥斯特无意中从通电导线周围小磁针的偏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伦琴是在偶然中发现了X射线……孰不知.偶然事件的发生都是以必然为基础的,牛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了大量天体运动规律之后才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对科学家正确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塑造了他们创新的人格.

5.培养创新态度,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态度不是与生即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物理选修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义的宣传,鼓励学生创新的言行,形成人人讲创新.人人参与创新,变“要我创”为“我要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6.激发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情感

创新情感是指对创新活动的一种态度的体验和积极的情绪反应,热情离不开对目标的指向性,热情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物理选修课教学中要适时地做好几种激励.即“运用创新的目标来激励;运用科技创新的价值来激励;运用发明家的贡献来激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物理选修课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丰富而又蕴藏着科学素养的教学内容,赢得了学生的市场,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景,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在实施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知识应该更新和拓宽.否则选修课将是一种形式,走过场.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更需要一大批“创造型”的教师.我们应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猜你喜欢

素质创新能力意识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