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对小小两面派?

2008-04-27

cookie world 2008年1期
关键词:容忍度两面派办法

EDITOR /Poppy PHOTO /May

They could not lose imagination

“两面派”可不是一个褒义词,这样的人一般都油嘴滑舌、左右逢源。基本上能称得上这个名字的人都老辣的很。可是偏偏有一些可爱的小宝宝也惊人的成为了“两面派”,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简直不是一个孩子,这是为什么?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两面派”,可事实是,偏偏有许多孩子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地成了“两面派”:

有的在家里是“四体不勤”的小懒虫,在幼儿园却是得了小红花的“劳动标兵”;

有的在家里是个“山大王”,到了幼儿园却成了胆小的“缩头乌龟”;

有的在家里是个多嘴的八哥,在幼儿园却是个闷嘴小葫芦;

……

“两面派”是正常的

其实,孩子成为“两面派”很正常,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人就是这样的。或者说,每个人都是矛盾的。这样的词用在孩子身上显然量大一点。不过想想看,你在家里和在单位里是一个样吗?家人面前的你和朋友面前的你是一样的吗?孩子也和你一样。因为人具有多面性,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情况,有意或者无意地表现出个性的一个或者几个面。比如,在亲密的、或者熟悉的人面前,再内向的人也会变得开朗活泼;在陌生甚至带有敌意的环境中,再乐观的人也可能变得沉默寡言;在老师面前,再不认真的学生,也会做出认真刻苦的样子;在宠爱他的父母面前,再稳重的孩子也会变得调皮率性。所以,孩子在幼儿园里和在家里不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且,孩子也会观察,观察环境对他的容忍度在哪里。比如,孩子进了幼儿园,他会观察老师和周围的小朋友对他的行为的容忍极限在哪里,然后再根据这个限度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其他环境中也是一样。 孩子通过观察,知道老师不能容忍哪些行为,他就会避免做这些讨老师嫌的事情,多做老师喜欢的事情,自然就成了“模范宝宝”。同样,孩子也通过观察,知道你能容忍他的哪些行为,所以他在家里就经常会做这些事情,因为知道你不会责罚他,仍然会爱他。 一般情况下,父母的容忍度要比老师大很多,再加上老师固有的权威性,使得孩子在幼儿园里显得比在家里乖很多。 所以,别小看孩子的智慧哦!看人说话,看菜吃饭并不只是大人的本事,我们的孩子也会呢!

“标准化”革命解决“两面派”

看着幼儿园、家里两个样的孩子,除了无奈的摇头,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难道就没有办法让孩子幼儿园、家里一个样吗?不,办法还是有的,就是“狐假虎威”。

一般来说,想让孩子做到里外一个样,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老师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或者说在家里也按照幼儿园的行为标准来“管理”孩子。这需要你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严格要求他。但是,这并不现实。因为很少有父母可以做到从孩子一出生,就对他实行“标准化革命”的,而一旦在孩子出生后的前几年里一直对他“和颜悦色”、母爱父慈,那么想一下子对孩子严格起来是很难很难的,不仅你不适应,孩子也不答应。结果是你说你的,他做他的,到最后,你也就顺其自然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掉转枪头,用别的方法。这个办法就是“狐假虎威”。

一旦孩子进了幼儿园的门,老师就是权威,大多数孩子都对老师言听计从,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只要是老师说的,孩子都会去做。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和老师交流一下,通过老师的嘴约束孩子在家里的行为。比如,孩子是个“窝里横”,在幼儿园却是个乖宝宝,你就可以让老师对孩子说:“在家里的时候,老师希望你像在幼儿园里一样乖。”或者“老师希望小朋友今天回家后帮妈妈做一件家务。”很多时候,老师的一句话要抵你的千百句话呢!不要不服气,事实就是这样。一般情况下,当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孩子都会乖乖照办。不相信?想想你小时候吧!你借着老师的“威风”,不仅可以达到目的,还能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

不过,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如果想把这种状态一直保持下去,就要靠你自己的努力了。你必须跟上老师的步伐,给孩子“立规矩”。当然,必要时你也可以搬出“老师说”来当你的护身符!

不过上面说的这个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行为举止上有“两面派”问题的孩子。如果孩子的两面行为是因为比较内向,或者在外人面前不自信等个性原因引起的,那么你除了要多开导孩子外,还要经常和老师沟通,让他多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熟悉并融入幼儿园这个环境。相信经过你的努力,孩子很快就会家、园一个样的。

猜你喜欢

容忍度两面派办法
生活中的“两面派”
浅谈歧义容忍度与二语习得
好办法 坏办法
“两面派”妈妈
两面派
初中生歧义容忍度与听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生活中的“两面派”
我们有办法
想办法抓住水
不同歧义容忍度的高中生阅读认知策略使用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