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新材料作文

2008-03-11冯永忠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期
关键词:意蕴图画开放性

冯永忠

【题型特点】

新材料作文“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元性、命题的开放性上,它有效遏制了宿构现象。一出现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的作文命题样式。2006年的全国Ⅰ卷、Ⅱ卷、山东卷,2007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宁夏海南卷、北京卷、湖北卷等都采用了这一命题样式,今后一定时期这一命题样式将不断发展完善成为未来高考命题的主流。

新材料作文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限制语。

材料意蕴丰富,立意角度很多。可以是单则材料(如2006年全国卷Ⅰ),可以是多则材料(如2007年全国卷Ⅱ),还可以是图画材料(如07年全国卷Ⅰ)。2007年全国卷Ⅱ卷这则材料由两件事构成:材料1丛飞救助了别人,但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材料2小李帮助别人也获得了别人的帮助,两件事构成对比关系,从正反方面反映了“帮助”主题。立意的角度主要有:讴歌宽容精神;批判社会良知的泯灭、人格的扭曲、人性的沦丧;赞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高尚品格;呼唤“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的感恩图报的精神的回归……

限制语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也就是说材料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材料中心不具有唯一性,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写作空间;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审题难度,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更有利于考生发挥。

其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这项规定其实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实现了作文的开放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最后“不脱离材料内容、含义和范围作文”。这是对写作范围的规定,即所有的立意都必须立足于材料本身,不能丢开材料另起炉灶,当然行文中必须能看到材料的意蕴和作文立意的直接联系,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套作。

【题型比较】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命题样式,兼具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

和材料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具有材料作文的形式,都由材料和限制语构成,不同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新材料作文的材料较材料作文意蕴更丰富,为多角度立意提供了基础。二是材料作文强调整体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的立意,甚至追寻立意的唯一性,审题难度很大;但新材料作文更强调整体理解材料基础上从任意一个角度展开思考,哪个角度更适合自己就选取哪个角度,无所谓最佳立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和话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继承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原则,强调作文的“三自原则”,和话题作文不同的是:话题作文从材料里明确提出了话题,只能按照话题要求作文,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起到诠释话题的作用;而新材料作文则强调立意由材料中来,所以要弄懂材料才能提炼出好的立意,较话题作文审题难度要大,避免了套作现象。

【类型分析】

[类别1]图画类材料作文

材料为图画的作文形式由来已久,图画往往蕴含丰富,非一般语言所能涵括。加之今天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图画作为一种对社会、世界的反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爱好。因此以图画为材料来命题既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这对当前随意降低审题难度,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有力的反拨;而且又不故意加大审题难度,图画本身往往具有多向解读的可能,允许考生任选一个角度构思,立意不再单一化,具有很广的写作空间,从而实现了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考场宿构现象。所以这类作文模式必将受到命题者的亲睐。

[示例]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航]

这则图画材料不仅给出了具体情景,而且给出了解说性的语言。审题时要两方面并重,画面上是一个人前行途中不断地拿到新的名片,认识到新的名字,而其身后则是无数散落的名片(或照片),这是“被遗忘的无数的面孔”。图文联系在一起,既予以形象地表现,又予以哲理性地阐释,两者相得益彰。画面内容其实已经暗示了我们不断接受新事物、遗忘旧事物就是我们人生的一种生命状态。画图者也没有给出相应的个人评价,只是表现了这一生命形式而已。所以给出的思维空间很广,主要有以下思维方向:

1.人生总是在不断面临新旧的抉择,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然要接受新事物,也必然淘汰掉许多旧的事物,即便对旧事物抱有太多的热情也是无能为力的。

2.接受新面孔、接受新事物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才能赶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才能成为时代的领路人,才不会被陈旧的规矩束缚住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开创自己人生的新局面,所以不要为人生中必然的遗忘感到惋惜,我们要扔掉因袭的重负,奋然前行。

3.为人们不断的遗忘而感到痛惜,我们不该遗忘太多的面孔、太多的事物,对历史的遗忘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我们该为记忆保留应有的空间。

4.不断忘却和不断接受往往成为一种无目的的漫游,这反映了现代人们的困惑。海量的信息让我们头昏目眩,对记忆的遗忘也常常让我们遗失人生的方向。不得不遗忘,又不能遗忘,这就是现代人生存的尴尬处境。

[类别2]寓言类材料作文

寓言意蕴丰富,解读空间很广,以之为材料作文,往往可供选择的写作角度很多。而且命题者往往有意对寓言进行加工,使写作角度更为明晰,写作范围更为宽广,这样实现了写作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统一。考生对寓言寓意的挖掘、角度的选取则足能反映学生的思维深度,命题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智性含量”,这样完全避免了话题作文命题随意性过大的误区。所以也将成为命题者特别看重的命题样式。2006年全国卷Ⅰ作文材料乌鸦抓羊就是典型代表。

[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池塘内,一条鱼儿正游来游去寻觅食物,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团食物正徐徐落入水中。“谁说天上不能掉下馅饼呢?”兴致勃勃的它自言自语道。它奋力向目标游去,先用胡须触了触,后用眼睛看了看,觉得那就是自己所需要的美味佳肴,便一口咬住。糟糕!还未来得及尝一口味道,就被物中的钩子紧紧地勾住了嘴唇,已无法脱身了!“这是怎么回事?”它挣扎着,惊恐地说,“我仔细看过,没有钩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航]

此题材料的中心是鱼,审题时要围绕鱼来展开,可以按照鱼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逐步思考材料的内涵;而这则材料又是则寓言,写鱼其实就是写人,鱼的经历也就是人的经历,在审题立意时,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应找出鱼和人的对应联系。此题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生没有捷径可走。鱼兴致勃勃地认为“谁说天上不能掉下馅饼呢?”正是这条鱼太贪图小便宜,才误入圈套。所以我们要依靠自己,不能贪占便宜,否则就如鱼一样落入陷阱。

2.要拨开迷雾,看清事情的真相,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条鱼“我仔细看过,没有钩啊!”至死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可悲之处,因此看待事物或现象要注意有些事情用眼睛看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用大脑认真思考才行。

猜你喜欢

意蕴图画开放性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图画捉迷藏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图画捉迷藏
意蕴难求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