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社会人生,培养思维品质

2008-03-11尹小春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期
关键词:现象民族人生

尹小春

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对人生思索,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涉及到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形成自己对社会、人生、自我的思考,培养提升思维品质。下面就一则材料作文,谈谈其特点及指导。

一、本则材料作文的特点

许多人发现,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淡了,相反那些洋节却是越来越受欢迎。说起圣诞,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平安夜、圣诞夜、狂欢夜,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星期,许多的年轻人三五成群结伴到酒店、酒吧甚至教堂参加圣诞庆祝活动,不少年轻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也参与其间。有人对此深深忧虑。

与此相反,2005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节被联合国教产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中国的传统节日成了外国人的文化品牌,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对此,有人认为不必大惊小怪。

请根据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发现这则材料有以下特点:

1.材料的双方密切联系,彼此又发生一定矛盾。

2.材料在社会引起一定争论,在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上引起震动。

3.作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培养思维品质。

二、培养思维品质的基本思路——打破砂锅问到底

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思维品质就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多问几个为什么。材料作文在审题时不妨遵循这样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所谓“是什么”,就是看清基本的事实和现象;所谓“为什么”,就是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所谓“怎么办”,就是明白该如何看待这种事实和现象,如何有效解决,提出办法。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思考时应该依据以下两个维度:求深,透过现象看本质;求异,追求创新,与众不同。

三、审题指导——是什么?为什么?

思考一:中国人热衷过洋节,为什么?

1.中国人文化观念淡薄,崇洋媚外。

2.商家的妙作,政府的不作为。

3.改革开放导致西方文化涌入。

4.中国节日的时尚元素太少了。

思考二:有人对中国人过洋节深深忧虑,为什么?

1.节日是民族精神文化的浓缩,代表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衷过洋节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漠视,会导致丧失民族特色与发展的动力。

2.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将因此丧失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思考三:韩国人端午节申报不必大惊不怪,为什么?

1.这是文化交流的正常现象,美国人还过中国年呢。

2.改革开放就不该闭关锁国。

四、立意指导——怎么办?

通过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明白了基本的事实和现象,也深刻思考了其产生的原因。那么该怎么办呢?经过整合,我们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提出办法。

其一就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珍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西方文化入侵说“不”,让那些崇洋媚外的“假洋鬼子”醒来吧,劝诫国人保住民族文化之根。要知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其二是理性思辨,告诉那些忧心忡忡的人,文化贵在交流,与其抵制外来文化,不如努力发展本民族文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该发扬“拿来主义”,不管过什么节,关键要有不变的中国心。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仅仅教学生怎样写好开头,怎样结尾,只是技术而已。靠几个漂亮的排比句来装点门面而无深刻思想的文章是无法打动人的。材料作文必须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提升思维品质,这是学以致用的要求,也是作文教学的根本之路。

[作者通联:新疆哈密石油高中]

猜你喜欢

现象民族人生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生中的某一天
多元民族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猜谜语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