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7-04-23郑映通

人民教育 2007年10期
关键词:宝安全区发展

郑映通

宝安原属广东深圳特区的一个关外县,1993年1月1日正式成为深圳市的下辖区。从此,宝安在深圳市的整体规划中得到发展,并得以充分利用地理、人缘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目前,宝安经济总量已经位居深圳市6区之首。

宝安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现代化的进展,对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经济发展虽能带动教育发展,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教育有着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既在物质层面上依托于经济支撑,更在专业层面上有赖于文化积淀和精神传承。宝安教育人相信:挑战越大,机遇越多;克服的困难越多,工作的成就越多;解決的问题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归结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于是,从1993年起,经过宝安教育局几任领导班子的励精图治和不懈奋斗,经过宝安教育界全体同仁的克勤克俭、艰苦创业,宝安教育从起步、初步发展、快速发展,仅用十多年时间,便从典型的农村教育,走出了一条属于宝安教育的自强之路,建成广东省第一个“镇镇为教育强镇”的教育强区,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1993年,宝安区有中小学幼儿园191所,2006年增至437所;1993年,全区在校学生6.3万人,2006年达到31.9万人;1993年,全区专任教师0.3万人,2006年增至1.9万人;1993年,全区教育投入2.09亿元,2005年增至22.09亿元。目前,宝安区教育总量,已占深圳市基础教育总量的三分之一,教育综合实力也处于深圳市6区前列,正步入稳健发展的新阶段。

一、科学规划,合理衔接,确保教育可持续发展。

宝安教育一向重视科学规划、合理衔接。1993年撤县建区后,原宝安县分为宝安和龙岗两个区,教育规模缩小一半,尽管当时“三级办学”的体制没有变,但区政府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宝安区1993—2000年中小学教育发展规划》。为适应宝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1997年,我们制定了“以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办学模式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四二”方略,并在次年宝安教育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的目标。

为此,2002年,我们又出台了《宝安教育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决定实施“科研兴教,均衡发展”两大战略,全力推进质量提升、优质教育带、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高地和社区教育“五大工程”,并提出了八项保障措施。2003年,我们以实现广东省第一个“镇镇为教育强镇”的教育强区为新的起点,及时提出了“重心下移,重点转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工作思路,使宝安教育从大规模的硬件建设转到深层次的软件建设上来,大步向均衡、优质、高效发展,为取得“十五”的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在总结“十五”得失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宝安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八字”发展战略,即“公平,优质,高效,和谐”,使宝安教育进入一个更加理性、稳健发展的新时期。

十几年来,我们始终追求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必须以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成就为起点,尽量把其优秀内容转化为现阶段的有益成分,并力求在吸纳过去、立足现实基础上放眼未来。因此,宝安的教育十几年来没有断层和内耗,是在一种追求无缝衔接的状态中流畅而高效地运转着。因为我们知道,领导可以变,政策可以变,工作重点也可以变,但教育不会变,教育本质不会变,教育使命不会变,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建教育强镇,创教育强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1994年,广东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向全省印发了《广东省全日制小学等级评估方案》、《广东省普通高级中学等级评估方案》,我区随即成立了“宝安区中小学等级评估领导小组”,开展中小学等级评估试点工作,对达到区一级标准的学校进行督导验收,由此拉开了教育等级评估的序幕。

2000年,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超前规划,超前实施,超前发展”原则,明确提出教育发展的“6个优先”,全面部署教育工作“8项任务”,作出实施全民12年教育的决定和进一步扶持民办教育的决定。同时,全区每年投入800万元教育督导专项经费,会议对促进宝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1年,我区西乡镇通过督导验收,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镇。接着,龙华镇、松岗镇也相继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由此,全区掀起了创教育强镇的热潮。这期间,深圳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交流会也在我区举行,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同时,宝安区普通高考重点和本科、省专率、普通高职类及成人高考成绩,均居全市6区前列。

2002年,在当时8镇2街道有3个建成教育强镇的情况下,我们新一届局领导班子通过调研和论证,排除非议,大胆调整教育发展思路,提出到2003年,提前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实现“镇镇为强镇,校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奋斗目标。

这一设想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时将宝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258”行动计划印发。“计划”中明确提出:以“与时俱进,提高标准,追求卓越”为行动纲领,大力实施“均衡发展”和“科研兴教”两大战略。均衡发展是统领教育发展全局的总纲,科研兴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两大战略,缩小了城乡之间、各类学校之间的差距,为全区适龄儿童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了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全面提升了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了宝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经过艰苦奋斗,2003年6月,8镇2街道全部建成教育强镇。7月,宝安区达到广东省教育强区的标准并通过评估,成为全省第一个“镇镇为教育强镇”的教育强区。这是宝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宝安教育从此彻底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2005年至2006年,区委、区政府又制定了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小学教育优质化工程以及宝安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使宝安教育在实现教育强区的基础上再创新的业绩:高标准完成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100%;基本普及12年教育;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8%;全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上等级率100%;2所中学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评估;各街道均有3所以上省一级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三、广纳贤才,创新培训,致力提升教师素质。

上世纪末,宝安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受教育人口激增,急需大量的教师。凭借区位优势,通过公开招聘、绿色通道等多种渠道广纳贤才,我们从全国各地引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社会各类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同时,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用人机制,面向全国聘请一批教育专家常年为宝安指导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工作。

面对全区教师总量已逾两万人的庞大基数,单纯的引进人才已解决不了本土教育长远和深层次需求,更不能適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为此,我们着手突破传统培训机制的束缚,改革创新,大手笔整合全区教育资源,将原区教育局教研室和区教师进修学校、电教站合而为一,组建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使之成为一个集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育信息于一体的职能部门。这次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一次职能与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师培训与科研、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拓展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我们还组织校长和骨干教师分批到国内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培训,同时在宝安建立专家工作站(简称“三地一站”),并与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有些合作目前已从单向行动变为双向交流。

通过“三地一站”,造就了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和一大批骨干教师。2002年以来,宝安先后选送了1900多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和海外培训。回来后他们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把满足校长和教师成长需求,作为一切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教师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全区教师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教师素质是教育最大的软实力。在深化教育改革中,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大力实施“人才强教”的战略,建设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内强素质,外显特色,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为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结合本区教育实际,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教育行政部门不以“唯升学率”来评价校长和教师。通过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并形成“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激励比指责重要”的观念。

2.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针对课程改革的理论性培训较多、直观的优质课教学较少的情况,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在全区范围内组织“上好第一堂课”、“新课程·新理念”优质课教学大赛,开展业务练兵,使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3.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保障机制。目前,全区课改年级已实行自评、组评、师评和家长评的多元评价方式,并按发展性评价理念和要求推行中小学学生成长记录册(袋),新课程下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方案正在起草中。初中数学、英语、品德与法律课程的学年教学评价调研测试,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口试与听力结合;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学年教学评价调研测试,也大多采用开放性试题。

4.提出“校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发展思路,以活动促发展,实施团队带动的策略,把体育及艺术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目前,宝安教育呈现了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局面,涌现出深圳市“最具爱心人物”的见义勇为好少年吕赖;高考连续两年重点率和本科率位于深圳市前列;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跆拳道、机器人、民乐、京剧等有特色的项目,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并屡屡获奖。

五、整合资源,完善网络,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公办学校校园网普及率达100%,全面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构建了功能先进的教育城域网安全综合治理系统。现在,90%的公办学校达到国家级教学装备水平,教室多媒体平台普及率达90%,生机比7∶1,师机比1∶1。

我们还建设了“宝安教育在线网”、“宝安教育科研培训信息网”和“新课标教学资源网”三大门户网站,推进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创建“特色资源库”和“新课标优质课例资源库”,积累各种教学资源总量达3TB,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十五”期间,全区共创建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3所,其中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3所。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有34个项目获得一等奖,有45人次获得一等奖。

六、积极探索,创新模式,职业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

宝安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随着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和升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展职业与成人教育,是建设和谐宝安、效益宝安之必需。

“十五”期间,我们实施了“造就百万技能人才”工程、青年“学业、就业、创业”工程、“全民12年教育”工程、“社区教育”工程,为全区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职业技能人才,初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引导,市场运作”的职业与成人教育特色。

在社会各界推动下,我区的职业与成人教育机构由“十五”初的110个,增加到“十五”末的252个,为发展循环经济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我们还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积极创建特色社区教育站,构建以家长学校为核心,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2001年,成为全国首批28个社区教育实验区之一。

未来几年,我们将在宝安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公平、优质、高效、和谐”的发展战略,加快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之成为学生理想的“学园、乐园、家园”,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让人民群众包括外来工子女“有书读”、“读好书”,在宝安这块热土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宝安全区发展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岂有此理!弟弟要分我买给父母的拆迁房
岂有此理!弟弟要分我买给父母的拆迁房
相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我在路上,还没干够呢”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