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一说“四书五经”

2006-05-20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3期
关键词:周礼礼记典籍

张 祯

说一说“四书五经”, 现在,恢复“国学”的呼声日益高涨。有些学校甚至开设了传统的“四书五经”,对学生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

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经、史、子、集的著述不计其数。其中最重要的要数“四书五经”了。古代曾经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说法。至于“三坟五典”,据说是上古时代的书籍,汉代的孔安国曾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唐代孔颖达解释说,“三坟”讲的是三皇的事,其道理至高至大;“五典”讲五帝的事,其道理百代不变。但是在最早纪录古书目录的《汉书·艺文志》并没有提及这些书。“三坟五典”极可能是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捏造的书名,可是“坟典”却成为古籍的代名词。

“八索九丘”也是传说的古书。孔颖达解释,记载八卦的书叫“八索”;记载九州地理的叫“九丘”。书的内容究竟如何,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四书五经”倒是实实在在的儒家经典。“四书”比“五经”晚得多。“五经”始于汉代,汉武帝设太学,置五经博士,就有了五经的说法。当时的五经包括《周礼》、《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后来又把《左传》并入《春秋》,仍旧不变五经之数。南宋朱熹自己注解《论语》、《孟子》,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两篇加注作解,合称《四书五经集注》。此后,历代读书科考皆以朱熹的注释为准。

顺便说一下“十三经”,因为“十三经”是五经的扩展。唐代科举规定,“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再加上《诗经》、《尚书》、《周易》,合称“九经”,后来又加上《孝经》、《论语》、《尔雅》,合为“十二经”。宋代仁宗时尊《周易》、《诗经》、《尚书》、《周礼》、《礼记》、《左传》、《孝经》、《论语》、《孟子》为九经。到明代出现了“十三经”,也就是唐代的十二经加上宋代的《孟子》。

“十三经”包罗了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我国先秦典籍的集大成者。

(张祯,甘肃省西和县卢河初中)

猜你喜欢

周礼礼记典籍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
半途而废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还好,我们没有放弃
还好没放弃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连连看
古代典籍分类中之事物分类法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