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泼、情深与铁骨铮铮

2006-05-20田素芹陈子服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3期
关键词:赵明诚李清照词人

田素芹 陈子服

李清照,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在中华渊源流长的文化苑林中,李清照贡献卓著,把婉约词推向高峰,也写出一些艺术水平颇高的诗篇等。她的诗词记载她不凡的人生历程。表现了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对丈夫的志笃深情,对祖国的赤子忠心。特别是她那崇高的民族气节永远荡气回肠,永远激励着每一个华夏子孙。

一、活泼的少年才女

少年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得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在她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中,那位如花似玉的少女刚刚蹴罢秋千,“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听到有人来了,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着屋里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却又倚门回头嗅嗅青青的梅子,实则是偷偷地看看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的人是谁。这样一位天真烂漫少女娇美的形象活现出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记游吟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以她特有的方式表达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她所创造的词境中。“沉醉”流露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地传出作者留恋忘返的情怀。“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归舟,那么兴未尽呢?这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如此美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这正是“少年情怀自是得”。诗情画意之中,显示着词人自由活泼、天然朴素的青春。

在这两首词中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为人们描绘了一个蔑视封建礼教,向往自由,性格活泼,心境开朗的女子形象。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礼教的意义。

二、深情的妻子

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间情笃甚好,明诚酷爱金石书画,清照是他志同道合的伴侣,夫妻间以读书鉴赏为乐趣,夫妻间感情也越来越深。每一次离别都使清照倍受相思之苦。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瑟瑟桂子香的时节赵明诚应约要到泰山访古,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就在饯行宴席上写下《一剪梅》这首送别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了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这首词集中抒发了对丈夫的深笃爱情,吐露了夫妻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感情真挚深沉热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的相思写到极致,融注了她的真挚刻骨的爱情。《醉花阴》也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书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是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上片写秋景。首二句写白昼,“薄雾浓云”不仅布满了整个宇宙,更照满词人的心头。从“玉枕纱橱”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习惯,虽与丈夫分别照常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却不同了,因为没有丈夫的陪伴,伤感倍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新奇的比喻写出诗人相思的情貌,“瘦”是全词的词眼,写出了词人因思夫而茶饭不思,衣带渐宽,人已面色枯黄,消瘦不堪的缠绵深情。

三、民族气节荡气回肠

宋室南渡,赵构成了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定国号“建炎”。已是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夫妻两人乘船决定到洪州暂住,一路行来,两人谈论的都是国家兴亡。李清照说道:“皇皇华夏,自古不乏英雄豪杰。就说我们大宋吧,这几年,出了多少忠肝义胆之士!李纲李枢相以文臣而兼武事,受命于危难之际;宗泽宗留守以孤军扼守危城、弥留之际高呼渡河;就拿那位年轻的太学生陈东来说,以书生而赴国难,几次伏阙上书,终至被朝廷斩首。丹心碧血,浩气长存。”又对赵明诚说:“那就是霸王自刎的乌江啊!你刚才说得好,望帝怀念故国,化作子规,啼血哀呜,就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鹃,也变作了他的满腔碧血!楚霸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这比起那弃天下百姓于不顾,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气节的多!”言罢,禁不住击打船上的桅杆,放声吟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咏史》诗和《夏日绝句》,通过对嵇康“至死薄殷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的赞扬,批判了伪楚政权,指责了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丈夫不幸病故。她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南渡是她生活逆转的分水岭,从此作为一名寡妇,她一直在孤苦零丁的日子里煎熬。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许多年之后的一个元宵节,李清照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了赵明诚的手稿,放在书案上,恋恋地抚摸着那经自己补充誊录的赵明诚手稿,闭上眼睛,流下两行清泪。城中远处,隐隐传来鞭炮的僻啪声和孩子的欢笑声,夜已深沉,李清照取出一幅素笺,反复沉思吟咏,写出《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风雨”既指当时天气状况,也指当时政治风雨。这正反映出晚年生活动荡不安、福祸莫测的忧患,也表现了对国家局势的深忧。当时广大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如岳飞、陆游等。可南宋统治集团为一时一地的苟安,却采取屈膝求和的政策。结尾以“听人笑语”加深表现对“中州盛日”的追想和对“次第岂无风雨”的焦虑,并且隐含了对拱手让出大好河山、醉生梦死、苟安一隅的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谴责。虽已风鬟雾鬓,但崇高的民族气节坚定不移。

(田素芹 陈子服,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赵明诚李清照词人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婚姻的真相
李清照与赵明诚
孤馆寒窗夜无寐
李清照,错付了情爱与旧时光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