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需理性化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

2005-09-26

鉴藏 2005年4期
关键词:购买者商品化世人

阎 焰

华夏文明,历史悠远灿烂,先圣先贤留下许多直至今日都令世人赞叹的精神文化遗产,这无尽宝藏着实让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兴奋与自豪。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知晓,天道循环,有先必有后,有盈必有亏,有强必有弱。毫无疑问中国艺术文明在傲视群伦的同时,也有其一定的不足之处。

艺术是神圣的,多少人为其奋斗终生。正是这些锲而不舍的奋进者。那瑰丽的艺术殿堂才愈来愈奇美,越来越辉煌。河流奔腾,岁月流逝。到了我们这个崭新的世纪,艺术升华了,但经济发展也开始步入极致。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个世纪前就曾尝试将艺术同经济联系,并逐步将其商品化。在这一前进过程中,西方慢慢摸索建立起一套特殊的经营秩序与方法,而我们国家涉及这一领域只不过是短短十几年的事,且有很多不近人意的地方。就艺术与经济的问题,笔者有些一孔之见,写出来供各位智者参考。

首先,我认为艺术同经济的联系是表象的而非切实的。正如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未必有经济价值,有经济价值的,不一定具备艺术价值,但无可讳言,艺术本身是永恒的,是人类精神的一盏明灯。其次,从深层看,经济只是艺术隐含的第二价值,而非第一价值,正因如此,艺术才无价。人将其变为商品,只不过是一种经济领域中进行试验的假设命题。所以,在这一试验中,无疑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纵观当前火爆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在一个个创纪录的让艺术品变为商品的天文数字价格前,在一篇篇全面分析艺术应当彻底商品化的独家报道文章前。我认为是世人停步伫立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艺术无价世人皆知,但目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人性已完全超越了理性。经营者只想通过怎样的运作能将一件艺术品推到一个极高的价位,而购买者只考虑所要拥有的这件艺术品会升值多少。艺术本身的价值在这个市场里已显苍白和不那么重要了。从这方面看,我们的做法和国际艺术品经营惯例相去甚远,与最早想将艺术和经济和谐相联的人的意愿大相径庭了。艺术不是因为其值多少钱,才被人珍爱,它被世人看重是因为艺术它内在的生命价值,这种价值是金钱无法与其等同衡量的。

在国人眼中,西方人只注重钱,只考虑怎样使资本聚积升值,要不然西方怎么会有那么多大公司、摩天楼、企业家,艺术在西方早已彻底商品化了,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试问“自由女神”、“蒙娜丽莎”、“大卫”是不是艺术品,大家一定会毫不迟疑的回答:“是!不但是,而且还是人类艺术史中,无以复加的经典之作”。针对这些艺术品有人动心思用数以亿万计的美元,妄图购买,却被精通现代商业理论的西方人一口回绝了。这就证明西方人是有原则的,艺术商品化也是有限的,艺术本身的价值才是它存在的真正价值,在这一价值前金钱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原来它也不是万能的。

再反观我们国内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很多购买者在根本看不明白这件作品的艺术内涵,只知作者是大名头,他的东西很值钱,报纸书刊常介绍,目前正在潮流上的情况下,便潇洒的抛出支票与现金。这种人性化,无疑会产生最后执有者的盲动,后悔与遗憾,甚至物无所值。那些真正很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被冷落一旁或者埋没。因笔者祖辈酷爱此道,因而年幼时常听到那些如雷贯耳的巨匠的名字,总认为这些人的真迹墨宝可望而不可即,而今天在艺术品市场上这些名家“精品”却随处可见。这些充塞市场的作品中到底有多少真具有艺术价值,真叫人犹疑,物以稀为贵的法则很难说还有无意义。但艺术就是艺术,它不以某个人某个团体的意志为转移,它自身的光辉最终是要显现的。

西方艺术品经营的理性,恰在这里,经营者经营的作品,首先要深具艺术性,其次才是经济性,且经营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艺术眼光,而购买者,又不随波逐流,他们以自己的艺术眼光,对每件可能为自己所执有的艺术收藏品审慎观察。以艺术决定取舍,所以西方才有了那么多各具特色的私立美术馆和收藏家。通过这种长期的接触,这些购买者又多数成为某一艺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在自我陶冶与精神满足的同时,又为世人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的经营者首先要培养自身能力,使自身具备艺术眼光,公正、严谨的去看待每件将成为商品的艺术品,其次完善经营制度,经营真正的艺术品,最后希望我们那些可爱的购买者,要像西方那些收藏家一样,真正领会艺术的真谛,使自身真正沉浸入美妙的艺术之中,若真能如笔者所愿,那我们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必将人性与自我共存,真正迈入大自在的艺术殿堂。

猜你喜欢

购买者商品化世人
互动平台
图说·“梅”开二度
路以奇葩惊天下,名以怪诞动世人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调研及比较
国外房地产市场差异化调控经验做法及启示
浅析简·爱和于连人生变化轨迹
对农业技术市场推广的服务研究
新媒体技术支撑下信息市场的个体户
有一个叫杰克逊的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