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

2004-11-30李世平

中国民族 2004年1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民族

李世平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是各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形成各种各样的民族特色极浓的民族文化。

一、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概念的全称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承认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性,我们也应该承认中华民族文化的同一性。

1、中国各民族文化上互相吸收,水乳交融。中华民族文化的同一性首先应表现为各民族文化上的互相吸收、水乳交融上,这一点,一部中国民族史就能准确地告诉我们。

从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历史我们知道,各民族经济的发展,都受益于民族间的交流。除各少数民族农业的发展受到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影响外,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受汉族社会影响亦非常明显。

同样,各民族政治的进步,也与中原汉族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不必再讨论中国几次大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政治制度的学习。但我们知道,云南白族政治受中原中央王朝的政治制度影响很深,此外,明代推行的土司制度,一方面在政治上限制了各少数民族土司势力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各民族土司的政治势力。

各少数民族在接受中原汉族政治、经济等方面影响的同时,汉民族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少数民族文化。这尤其表现在物质文化上。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从军事改革的目的出发首先推行服饰改革,即令长期戴峨冠、穿深衣、着长裙的赵国士兵改穿北方“胡服”,这是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北方少数民族因为以畜牧业为主,骑马成为基本的生产、生活技能,同时,当作战之时,骑马又快速灵活,而与骑马这项生产生活相适应的服饰,却必须是下着长裤,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即是将民族服饰作为中原男子服饰,这一改革的成果,经战国融合和汉代的沿袭,使北方胡服成为中原汉族的常服。即使是在盛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圆领窄袖的服装亦成为中原汉族的流行服装。清王朝建立后、在强大的军事、政治势力保障之下,强行推行的满族服装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常服,经二百多年历史的维护,满清以后的汉族已经基本不知道汉民族传统的服装是什么样了。时至今日,只要提起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绝大多数人都认同满族服装的男子长袍马褂、妇女旗袍为传统服装了。从这一点来看,少数民族的文化,实际也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已经没有界限、水乳交融。

2、少数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充满活力

各少数民族文化自身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正是稳定性使各民族文化无论社会怎样变化都能保持其自身特性,而正是其变异性使各民族文化能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中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决定了各民族文化必然要与其他民族交流;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但无论交流也好、差异也好,56个民族的文化仍能各放异彩,仍能独立发展,这正是各民族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而这一表现又正好促进了各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进步。

3、各民族文化的同时并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是因为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如果缺少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少了许多光彩。

二、民族文化在现代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在现代化进程中,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晶的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文化的发展也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

1、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共同进步

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有其自身发展的轨迹,更有其存在的价值。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必然是以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发展为前提的,而文化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当今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局面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地区,正是那些交流频繁的地区。而各少数民族地区增进交流的重要手段,几乎都是发展自己的旅游产业,而旅游产业中,作为重要旅游产品的,正是各民族自身的文化(包括居住、饮食、服饰、歌舞等各方面),即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各民族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各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各民族自身的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相适应的,而且是被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历史证明了其合理性的。正是有了这种适应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合理性,各民族文化才能顺利的发展,如果背离了这些条件,发展就会中断,民族文化就可能消亡。

3、发展民族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振兴繁荣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振兴发展,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这一点可以从反面的例子给以佐证。20世纪的后半期,由于和平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得到长足的发展,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当时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各国都进行了改革,在改革之中,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全盘地否定了自己的文化,毫无制约地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最终结果不仅仅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更严重地是使东欧各国国家解体。而解体以后的东欧国家,不仅仅是经济没有得到发展,更主要的是使人们看不到这些国家发展的希望。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由于坚持了自己的“特色”,使国家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国际威望亦空前地提高。中国自身的“特色”中,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而中华民族文化又是由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的。

4、民族文化是安定团结局面的重要保障

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可以保障国家安定团结的局面。在我国多元一体化民族格局的局面下,各少数民族文化心理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早已确立,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经济的迅猛发展,这种认同心理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认同心理在各少数民族文化中体现非常充分。各少数民族文化虽互有差异,但56个兄弟民族一家的文化心理早己根深蒂固。其根本原因是56个民族文化得到了充分协调的发展。

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深的今天,尤其是在国家加快少数民族最集中的西部开发的今天,安定团结的局面对现代化进程和西部开发是极为重要的。而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只有尊重各少数民族文化,才能维系西部地区的安定团结,也只有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才参保证西部开发的进一步进行。

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

如上所述,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不可或缺,而面对当今社会,民族文化受到的外界冲击日益剧烈。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切实地保护并发展各民族文化。这里,“保护”是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客观条件。

1、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民族文化保护的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由于确定了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基本民族政策,故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制定了很多的政策法规,下发了很多文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民族政策的落实特别重视。国家的重视,对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保护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但是,某些政策的落实缺乏强有力的措施保障,致使民族文化的保护有些只停留在文件上。如20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为保护各民族文化而提出编纂的《中国少数民族歌谣集成》、《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集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集成》、《中国少数民族舞蹈集成》等大型少数民族文化集成丛书,在各地方轰轰烈烈地干了几年后,几乎没有了下文。

2、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是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认真解决落实民族教育经费问题。

认真编写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民族特色的乡土教材。现代教学改革中,乡土教材的编写成为极为重要的内容。乡土教材的编写应不仅仅将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编入,更主要的是将各民族文化编入教材中。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

3、认真抓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掘研究,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日益严重。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如不及时抢救,不用多久,我们就将后悔我们保护的失误。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面对的是功利性极强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仅就笔者考察所知,各民族传统手工工艺由于无法与现代工业化抗衡而日益消失,传统歌舞正日益被现代歌舞所取代。这些优秀文化传统的消失,对中华民族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损失,而要使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保存,首先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其次是为其传承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只有这样,民族文化才有免于消亡的可能,而民族文化不消亡,中华民族文化才更加光辉灿烂。

4、认真深入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策略以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步伐。但在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出现过不少只顾经济指标、不顾环境生态、民族特色的事件,这是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发展的。

5、为民族文化的弘扬开拓广阔的舞台

民族文化的弘扬,首先要为其创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迄今为止,国内真正展示民族文化的舞台是非常有限的。众多的媒体中,给民族文化展示的空间很少。这一点上,中央电视台12频道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但毕竟平台太少。在太少的舞台上,我们还可以见到一些不太真实的展示,如服装的现代化、民歌的流行化,这类不真实的展示不仅仅是反映不出民族文化的精髓,更主要的是容易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庸俗化。要弘扬民族文化,我们必须开拓更广阔的展示空间,而且这个空间及环境必须是不能媚俗的。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