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欢乐黔江 欢乐生活

2004-11-30杨盛龙

中国民族 2004年11期
关键词:黔江武陵山土家族

杨盛龙

金秋八月,丹桂飘香,灯笼树红艳艳招展山间,层层梯田稻浪金灿灿惹人。硕果累累的季节,重庆黔江2004年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拉开帷幕,收获着土家族苗族文化艺术成果,收获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欢乐心情。本届民族文化节集民族文化论坛、民族歌舞晚会、民歌大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旅游、民族之花决赛、经贸洽谈、书画摄影展览于一体,丰富多彩,亮丽迷人,其中的民族歌舞文化艺术活动分外抢眼,集中展示出湘鄂渝黔四省市武陵山区酉水、清江、乌江流域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展现了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群众的欢乐生活和昂扬斗志。

劳动之乐

工作着是美好的。劳动着是快乐的。武陵山区土家族的摆手舞充分体现工作之美劳动之乐。

土家族摆手舞有小摆手、大摆手之分。历史上,土家村寨普遍建有摆手堂,每年正月村村寨寨聚集跳摆手舞,是为小摆手。以乡场集镇为聚集点举行的大摆手活动,聚集起湘鄂川黔数万之众唱摆手歌跳摆手舞和观赏。古代土家族诗人赞曰:“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土家民族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在历史上传统的唱摆手歌跳摆手舞中得到充分展现,摆手歌舞除了表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故事,大部分是农事劳动歌,歌唱开垦、犁地、下种、插秧、锄草、吃新、收获、打场等一年四季全部农事劳动过程以及织染铸造等工副业劳动,铺陈劳动场面,吟咏劳动热情,歌唱劳动之乐,表现收获喜悦。

土家族摆手舞因匪患战乱而中断,改革开放新时期得以复兴,广泛传扬。重庆市黔江区将传统摆手舞整理加工,发展成为集舞蹈艺术和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大众广场等几个广场每天晚上聚集数千人跳摆手舞,男女老幼,自发参加,随着音乐和鼓点起舞,规模盛大,持续不断,成为国内外一道罕见的人文景观。这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强身健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开发建设热情,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厚重的价值。黔江区拟在这种雄厚的群众基础之上,筹办隆重的土家族摆手节,在筹备中考虑到多民族综合性文化艺术,办成重庆黔江2004年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

武陵山民族文化节期间,黔江大众广场等几个广场每天晚上的摆手舞比平常更热烈了几分,摆手舞被搬上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开幕式大型民族歌舞晚会舞台,还增加了几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展示,以街道、村组、机关为单位进行群众摆手舞比赛或展演。鼓点激越人心,摆手舞配曲中歌词如布谷鸟般催人勤勉奋进:“撒,撒,撒种种……”播种劳动的欢乐,播送耕耘的喜悦。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观看到黔江这种群众摆手舞活动壮观场面,大为感慨,深感黔江民族文化氛围的浓厚。

在开幕式大型民族歌舞晚会舞台上,还有一出直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生态歌舞《薅草锣鼓》。这是在换工或帮工地头现场演唱的。“清早起来就上坡,上坡就唱薅草歌,锣鼓抬起号子飞,薅醒太阳红满坡。”众人排成阵势薅草,四位歌师现场敲锣打鼓演唱,歌词即兴编唱,表扬先进,歌唱典型,点拨后进,激励劳动干劲。“地头摆起长蛇阵,中间起了篼篼形,比起两头太丢份,紧赶几锄追先进。”还编唱古典名著、英雄故事、乡场趣事、幽默段子。人们边劳动边听歌,乐而忘疲,工效倍增。“打闹锣鼓咚咚响,一气薅过九重坡。”谁家缺劳动力或遭受伤病、灾害,便为他家组织一场薅草锣鼓,众人前往帮工,在锣鼓演唱声中抢薅完苞谷地。这种劳动之乐,这种以歌唱结合劳动的助人之乐,在全国绝无仅有。

生活之乐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奔小康的新时代,武陵山区林茂粮丰,六畜兴旺,机械化、信息化步伐加快,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喜上眉梢,打心眼里高兴,手舞足蹈心欢乐。正如本届民族文化节会歌《唱起来,舞起来》所唱:“娇阿伊唱起来,舍巴日舞起来,清新的武陵山处处是舞台,欢乐的武陵山处处是歌海。蓝天和白云唱起来哟舞起来,青山和绿水唱起来哟舞起来,花香和鸟语唱起来舞起来,村村寨寨唱起来哟舞起来。好日子唱起来,好风光舞起来,武陵山永远是清新的歌,武陵山永远是欢乐的海。”

酉水乌江笑开了花,武陵山区开始富裕起来,叫我怎么不歌唱,叫我怎能不开怀!

改革开放,春雷唤醒长城内外,春晖暖透大江南北,把痛苦的岁月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中国迈开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人民的命运自己主宰,咱百姓的生活自己铺排。武陵山区,几百万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得到承认和恢复,新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9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在国家的帮助下,自主地发展经济社会事业,武陵山区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各族人民群众逐步富裕起来。正如武陵山民族文化节舞台上那首石柱民歌唱的:“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罗二郎罗),挑起扁担(郎郎扯哐扯)上山岗(哦二嫂喂)……只要我们(罗儿)都勤快(罗二郎罗),不愁吃来(郎郎扯哐扯)不愁穿(哦二嫂喂)。”

武陵山区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织成土花铺盖,织成艺术壁挂,织成郎腰挎包,誉满五洲;织成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大幅背景图,气势宏大,彰显民族文化特色。苗族鼓舞,鼓似大山,敲得地动山摇,天堂传音,舞起阵阵旋风。芦笙舞,翻跟斗,拿大顶,矮子步扫一路风云,舞得云飞雾绕。更有唱响世界的《龙船调》,“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哟喂),妹娃儿去拜年(哪嚯喂)。……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还不是我来推你嘛……”把世人的目光吸引到高亢闪亮、风趣浪漫的情调中。一首《黄杨扁担》,和着秀山花灯,男男女女舞着彩扇,又唱又跳,高挑的灯竿照亮,幺妹子端庄秀丽,赖花子恢谐风趣,跳得青山团团转,舞得乌江水倒流。欢乐就跳灯,快活就跳团,跳得心情舒畅,生活愉快,则家庭和睦,睦邻友好,工作有精神,生产干劲倍增,这就是文化艺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重庆设为直辖市,黔江成为市辖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在中国首次成为直辖市大都市城区,黔江迎来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黔江机场新建,即将建成的渝怀铁路、渝长高速公路经过这里,少数民族地区的都市化进程加快,向山区辐射,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前景广阔。

武陵山,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欢乐的土地,稻浪千重,金光灿灿,江水扬波,银铃远播。高高的武陵山,峰峦叠嶂,千重风光,苦乐皆作歌,贫富两相忘,勤劳建家园,地不老天不荒。武陵山哟,我梦中的天堂,叫我怎能不歌唱!

人生之乐

最能体现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乐观豁达笑对人生胸怀的,莫过于土家族民间仪式歌舞《撒尔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代表队演出的这出歌舞,将生活中的仪式搬上舞台,将土家族的人生哲学诠释在高歌劲舞之中。

当你出生时,人们欢笑迎接;当你离开人世时,人们欢歌送行。这便是土家族人丧葬文化所演绎的生死观,表达了武陵山区的人生之乐。山寨里若有老人去世,众亲邻齐趋丧家吊唁,组织三个通宵丧歌丧舞,热热闹闹陪亡者。一人击鼓领唱,众人对跳唱合。唱亡者生平,唱其为家乡的发展建功立业,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为生存环境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尽微薄之力;唱其倾心养育子女,促使家庭幸福,鞭策后代好学上进,促进睦邻亲和。歌师舞众以歌会友,以舞传情,摆古论今,纵谈世事,从庄子的“鼓盆而歌”、“无为而乐”;屈原记录整理民间《九歌》乐神娱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作《国殇》歌颂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到土家族将士东南沿海抗击外国侵略者,以及抗日反蒋斗争中作出的杰出贡献。众舞者对跳唱合,根据歌词内容变换舞蹈动作,有激烈强健的纵、跳、踢、打结合的“武打丧”,优美抒情的“凤凰展翅”,还有“犀牛望月”、“观音坐莲”等舞姿造型,动作均衡协调,优美舒展。

土家族的人生观是,人之初,性本乐,人生是快乐人生,奋斗人生,歌唱人生,欢笑人生。人在笑声中出生,在歌声中奋斗。从出生、婚嫁、寿诞到丧葬,终身与歌相伴,一唱就是三个通宵,有的长达七八个通宵。土家人说,不唱不笑,阎王不要。如果不开心不快乐,连去处归宿都没有。

丧事唱,喜事哭。武陵山区土家族姑娘出嫁兴唱哭嫁歌,当地的苗族、汉族也随同这种风习。那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抨击。改土归流前,土家族婚姻是自由的,由于封建制度的压制束缚,盛行封建包办婚姻,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人们怀念以歌为媒、以感情为基础的自由恋爱、自由婚姻,有歌唱曰:“大山木叶烂成堆,只因小郎不会吹。几时吹得木叶叫,只用木叶不用媒。”后来的哭嫁歌,沿袭成习,歌词主要充满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吟唱,对父母亲人兄弟姐妹的依依惜别之情。喜事所哭,其形式是哭唱,内容都是即兴编唱的,是长篇叙事诗,是连续抒情乐章。哭嫁歌场是比智斗才的竞技台,不会唱哭嫁歌的人被比作木杵杵的马桑树蔸。建新房歌、贺乔迁之喜歌、祝寿歌、丧葬歌大都是男人抒情的舞台,姑娘媳妇们把哭嫁夜当作她们的练歌场、对歌台。好不容易盼到村寨有姑娘出嫁,还不得抓住机会,连续十几个晚上,一展歌喉,歌唱爱情,吟咏姐妹情深,颂婚姻家庭,唱儿女情长,唱欢乐人生,唱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神奇武陵,欢乐黔江。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在歌声中开台,在欢乐中唱彻未来,将各族人民载向更加富强更加欢乐的明天。

猜你喜欢

黔江武陵山土家族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诗二首
过武陵山区
土家风情惹人醉
关于黔江区两城同创的若干思考
关于黔江区两城同创的若干思考
基于AHP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应急储备库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