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行训导:宝宝的“必修课”

2001-06-13王慧君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1年7期
关键词:学步训导必修课

王慧君

儿时的品行训导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自尊、自信、自立,尊重他人,讲究交往规则,重视与人合作,自我控制,容忍和宽恕等等,这些行为与观念的形成始自婴儿期。然而,父母的训导要讲方法,不能“勉强行事”,要“不温不火”、“软硬兼施”地进行:

6个月以前婴儿这一阶段的宝宝不会被惯坏,所以你可以放心地宠爱他们。研究已经证实,每次哭泣都会有人照顾,每一个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宝宝与哭泣时未受到关注的宝宝相比,前者在成人后显得更快乐、自信,性格也更沉稳。

6~9个月婴儿到了6个月左右,就要注意发展宝宝的独立性了。独立与自尊是一对挛生兄弟,只有独立性强的孩子才会懂得自尊。

你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独自玩耍一小段时间。不过,此时的宝宝好奇心日趋强烈,喜欢摸摸这个,尝尝那个,理解力却有限,不懂得危险,好在他们的注意力还不很集中,在训导过程中可巧加利用。例如宝宝最喜欢玩报纸,当他想尝尝报纸时,告诉宝宝“报纸含铅,吃了要中毒”等,他是理解不了的,用训斥或强行夺下报纸的做法,只会给宝宝树立漠视礼貌的“范例”,无意间也损害了他正在萌芽的自尊心。此时,你只要赶紧给他一个别的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他立即会“移情别恋”,扑向你给的新东西。

学步儿童学习走路便是宝宝接触社会的开始。此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教会他懂礼貌,有同情心,懂得与人分享,尊重他人。

然而,学步儿童自主意识萌动,接受的新事物不断增多,正处在拒绝“权威”、“我自己能做”的年龄阶段。为此,家长与孩子之间常常发生“拉锯战”:父母不让干的事,孩子偏偏要干。然而常常因为干不好而遭受挫折(学步儿童常常为此发脾气),这时,做父母的不要急于“助一臂之力”,应让宝宝再试试,看他是否能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宝宝学习对付挫折的过程,正是宝宝自然成熟的过程。

对于无理取闹行为,父母一定要在出现苗子时即订立一些规定,这要比让宝宝当场“就范”容易得多。年轻父母要注意的是,学步儿童常常会以哀求或讨价还价的方式来考验你的规定,甚至“以身试法”:如果违背了,看你会采取什么行动。你不加干涉或屈服了,你便是在嘉奖他的错误言行,今后他会再三地重复这种言行。如果他反复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样干是不行的。”那么“规定是必须执行的,父母对我的行为是加以管束的”这一概念就会得到强化。

宝宝违规时要不要惩罚?如何惩罚?惩罚肯定要给予的,但不是体罚,越年幼的孩子体罚越无效。在你气急败坏地打了孩子后,他的行为可能暂时有所抑制,但宝宝可能从中得到这样一些“信息”:我可能是个坏孩子,所以应该挨打,今后我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付“不听话的人”;皮肉之痛可以清醒头脑;大声喊叫打人可以代替轻轻地说话,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等等。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常常会有攻击性行为。

同样,父母也要避免心理上打击宝宝:“你真是个捣蛋鬼!”“别这么自私!”等等这些无意中对孩子的评价,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只会使孩子的行为越来越离谱。

最有效的惩罚方法是“暂时隔离”:对宝宝不予理睬,让他在无人房间里独处一小段时间。从宝宝满2周岁开始就可实施这一方法,效果极好。当然,事先应该先试试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或态度严肃地说“你这样干不行”,如果他继续胡闹,就坚定地告诉他要暂时隔离,并陪同他去一个房间(常常是儿童卧房),然后让他“闭门思过”。其间,不要对孩子跺脚、敲门等行为作出反应,一旦宝宝安静下来(停止哭泣、喊叫、跺脚等),即开始计时,一般1岁暂时隔离1分钟(例如2岁暂时隔离2分钟,3岁暂时隔离3分钟)。这种惩罚双方都不会大动肝火,对孩子也较少侮辱性,所以不失为一种训导孩子的好方法。

当然,惩罚必须与嘉奖配套,要不失时机地用言语、眼神和肌肤的接触对良好言行给予表扬、赏识、鼓励、赞许。你对宝宝的赞赏越多,那么他的良好言行就越容易得到巩固,最后,必然成为他固有的行为模式。

孩子的成长固然需要自由的空气,但是一味地给予自由,你的小苗苗或许只会“疯长”,却不能“茁壮成长”。只有从小就以能被社会接受的道义和伦理标准来要求他时,成年后他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做事认真、待人可靠的人。

猜你喜欢

学步训导必修课
鲸宝宝的必修课
Meet Truffles
黑子,对不起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警犬守护春运路 每天工作12小时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在挫败中成长”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
军犬黑子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