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份铭心刻骨的感情

2001-06-13文/李恕先

全国新书目 2001年3期
关键词:母亲

文/李恕先

母亲走得太早,没有给我留下清晰的记忆。然而她那不平凡的形象却真真切切地活在我的心里。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期将编辑出版“漫忆女作家丛书”之卷,《海滨故人庐隐》,这使我感到十分欣慰,又一次勾起了我埋在心底的愿望,产生了要为母亲写点什么的冲动。只是在我的记忆里没有更多的“故事”,而多年来一直震撼着我感动着我的,却是父亲对母亲的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

母亲去世后,父亲带着我离开上海这块伤心地,身心疲惫地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不久,父亲又收拾起简单的行装,带着幼小的我离开家乡成都到偏远的资中去教书。

每天清晨,我和父亲同时起床,一起吃早餐,然后送他上路。我望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一直消失在大路的尽头。下午,太阳慢慢西斜,远处传来山上寺庙的钟声,终于到了我最期盼的时刻。我飞快地跑上大路,兴奋地张开双臂迎接着归来的父亲。

晚饭后,父亲常常带我去散步。有一天,我们沿着小路穿过茂密的竹林,眼前展现出一大片墓地。那里的肃穆和寂静顿时感染了我,我不再蹦蹦跳跳,不再喧闹嬉笑。我有些胆怯地依偎在父亲的怀里,静静地坐着。暮色越来越浓,父亲呆呆地望着远方,眼睛里闪着泪光,轻轻地抚摩着我的头发,似倾诉又像是自语:“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也有一片墓地……”他说了很多很多,但我却似懂非懂。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回想起我的童年,回想起在资中墓地上的情景,我终于理解了父亲当时的感情,感悟到他是在思念我的母亲。

后来回到成都,父亲组织了新的家庭。我的继母是我小学的老师,对我很好。我们的家庭很和睦但生活并不安定,命运总是牵着我们东奔西走。在多次搬家的过程中,有一件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与好奇,那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箱子。它自从我们离开上海无论走到哪里都一直保存在父亲的身边。这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呢?我很想揭开这个秘密。

机会终于来了,一个星期天,父亲和继母去郊外为祖母扫墓,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翻遍了每一个角落,找到了这个小箱子并打开了它。我一下子呆了,里面全是母亲的遗物,有照片、书信和母亲最后一部反映十九路军奋起抗日的长篇小说《火焰》的手稿等等。母亲的作品很多,但留下的底稿却很少。她文思敏捷写文章不起草稿,常常一挥而就,略加修改即定稿。当《象牙戒指》和《小说月刊》上连载时,日军轰炸闸北,商务编辑所与东方图书馆被焚毁,《象牙戒指》未发表的一部分也被烧掉了,因母亲没留底稿,只好重写。所以,少有的《火焰》手稿就格外珍贵了。我看着母亲的遗物,禁不住阵阵心酸,潸然泪下。

从此,只要家里没有人,我就会打开小箱子细细翻看,一遍又一遍。有时,我还会对着母亲的照片默默诉说自己的心声,照片上的母亲仿佛随着我的心情有时微笑有时哀愁。

成都解放后,我参军离开了家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黑箱子了。“文化大革命”中我家被洗劫一空,这个父亲无比珍贵的小箱子也不能幸免,留给他的是终生的遗憾。

在我读书的时候,学校里不少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我是庐隐的女儿,常常有人向我借母亲写的书,但我总是不得不让人家失望,因为在我家里根本找不到母亲的作品。这事使我十分纳闷,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谜,但我没有去问父亲,更没有去问继母。在我们三人之间有一种并无约定的默契,互相之间从来不提我的生母。

抗战胜利后,父亲到上海去安葬我的祖父,在他回家不久的一天,我偶然在书房的抽屉里看到一份手稿,《怀念庐隐》几个字使我猛然心跳,我怀着激动、紧张的心情关上了房门。这是父亲在为母亲扫墓后写的一篇纪念文章。文中描述了他凭吊母亲时的情景和对往事的回忆。从这里我才知道,母亲在她短暂的一生中,靠教书和写文章度日,生活十分清贫,去世时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只有那些著作是她毕生的心血结晶,是她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母亲离开人世时,父亲将她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安放在她的枕边,永远伴她长眠。原来家里没有母亲的书,谜底就深深埋藏在父亲对母亲的感情世界里。

我手捧着父亲的文章,独自坐在书房里冥想,母亲啊母亲,伴你而去的岂只是你的作品,还有父亲那金子般的心啊。

父亲去世前半年多曾与我有过一次长谈。他敞开心扉向我谈了许多母亲的性格、为人、写作、生活等往事。当父亲回忆起母亲临终时的情景,万分激动,无限伤感,几次哽咽,几次停顿。我担心他的身体,含泪劝他:“爸爸,你不要再说了,休息一会吧!”可父亲极力克制着自己,继续往下说:“你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讲述了一件使我十分感动的事情:我母亲的死因是难产,子宫人为受损无法挽救,完全是被庸医所误。正如刘大杰先生所说:“庐隐死得真冤枉,在一个科学文明物质文明极高的上海,她被一个没有科学知识的医生杀死了。”在母亲生命垂危的时候,父亲难抑悲愤要去控告那个医生,但母亲劝阻了他:“算了,不要去告了,人都死了告他又有什么用?……何苦再造成另一个家庭的不幸呢。”这是多么宽厚、多么伟大的胸怀啊。

母亲虽然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父亲,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母亲在父亲心中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爱情,还因为母亲她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半个世纪过去了,父亲也带着对母亲的深深怀念走了,然而人们并没有忘记她——我的母亲庐隐。

《海滨故人庐隐》林伟民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定价:15.00元

猜你喜欢

母亲
母亲的债
睡踏实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悲惨世界
大地.母亲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母亲的养生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