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我们多民族的大家庭里

2001-05-20

中国民族 2001年2期
关键词:蚌埠市歌会回民

佳 婷

安徽是个多民族的省份,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只有50万人,但却有52个少数民族成份。其中回族、满族、畲族为世居少数民族。多年来,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团结进步的颂歌。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各级领导积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发挥本地区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民族艺术的优势,举办各种活动,招商引资,开发民族资源,促进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玉河县临水回族乡的“狮子舞”还在解放初就舞进了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现在更是名扬千里外。

居住在肥东县的满族,把建筑业打出了本县甚至打出了安徽,把生意做到了西北。一年一度的畲族“三月三”歌会更是闻名遐迩。畲族同胞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远近的商人也趁此机会做起了生意。歌会也大大地带动了市场。

现在,安徽各市、县均有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做生意,如卖藏药的藏族人和卖羊肉串的维吾尔族人,在亳州市,来自宁夏、青海、甘肃的少数民族不下千户。随着民族间交往的增加和日益深入,各族人民的政治文化生活也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如何尊重各自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就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针对这种情况,合肥市重点抓了清真饮食业和回民殡葬服务业,大力解决少数民族吃饭难和殡葬方面的特殊需要,全市已发展国有和集体清真饭店四家,一家清真糕点厂,11家个体清真饭店。合肥市政府还在郊区设立了回民公墓,为清真寺添置殡葬专用车;铜陵市投资近百万元新建了清真寺,开办了回民饭店和清真食品厂,市财政还补贴每周定点供应清真牛肉;寿县多方筹资,将清真寺重新维修,使这座华东第一的清真寺满足了信仰伊斯兰教群众的需要;此外,蚌埠市投资100多万元,创办了民族敬老院,建有图书室、娱乐室、治疗室、健身房,收留少数民族老人,解决了少数民族老人身边无子女照顾的后顾之忧,受到国家民政部领导的赞许。蚌埠市民委还主动关心遭受天灾人祸的少数民族家庭,仅1999年就两次发动为困难少数民族家庭捐款,深深温暖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心。

全省各地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太和县还成立了“回民兴教助学理事会”,芜湖市成立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联谊会,蚌埠市成立了少数民族体育协会,这些组织的成立,极大地活跃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生活在天目山区千秋关下的畲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他们靠山吃山,充分利用当地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业,迅速走上了富裕道路。如今云梯畲族乡已成为当地奔小康示范乡。富裕后的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乡里建起了畲族民俗博物馆;每年举办传统的“三月三”盘歌会,那一天全乡畲族男女老少盛装赴会;对歌、文艺表演等等,热闹非凡,舞蹈“畲乡盘歌会”还在今年的全省文艺调演中获得二等奖。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而嫁到安徽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如苗族、土家族、布依族等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都比较贫困,针对这一情况,各地民族工作部门采取登记造册,扶贫到户的办法,充分利用小额扶贫贷款的形式,帮助他们启动脱贫步伐。石台县民族宗教局深入该县十几户这样的少数民族家庭,帮助他们寻找致富办法,帮助他们大力发展牛羊及家禽家畜养殖业,亲自帮他们联系购买幼种,一年扶持几户,直到脱贫为止,几年来已扶持五十余户少数民族家庭彻底摆脱贫困,深受这些少数民族的欢迎。

各民族乡村和相邻的汉族乡村多年来也一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尤其是在大灾之年,都能发扬风格,主动替别人着想。定远县二龙回族乡回族群众多年来从未和邻近汉族发生纠纷,在1991年水灾、1998年旱灾时,主动支援邻近乡村,邻近乡村也在物资、水源上支持他们,县委领导高兴地说,这就是“回汉一家亲”啊。当年的《民族团结》杂志还专门报道过这一感人事迹。

安徽,一个温暖的多民族大家庭,全省各族人民并肩奋斗,携手共进,继续为振兴安徽,推动全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共同努力。(责编:梁黎)

猜你喜欢

蚌埠市歌会回民
B站《夏日毕业歌会》官宣阵容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B站举办夏日毕业歌会直播
浅探西昌回族史
新正闲吟
BOTTOMS UP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基于SWOT分析的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水中卫士
叹为观止的“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