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少数民族人口少的省”做出大文章

2001-05-20钟晓樱

中国民族 2001年2期
关键词:福建省全省少数民族

钟晓樱

在散杂居地区,在那些少数民族人口很少的地区,民族工作如何才能展开?如何才能让人感受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事实证明:只要显示出一点儿的平庸之气,这些地方的民族工作就会陷入沉寂无声之中。

然而在福建省——在这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仅占全省总人口不到2%的省里, 省委、省政府却做出了“举全省之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把民族工作开展得如此具有声势,这凭借了什么?

福建省民宗厅厅长林文斌所做出的努力也许是十分有代表性的——他代表了在许多少数民族散杂居省区,我们的民族工作干部所做出的艰苦、且富有智慧的尝试。

这一道算术题很简单:福建省总人口30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仅有50万,后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1.54%。

1998年,林文斌来到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上任,他当然不会不首先面对这道算术题。这道题目太简单了。但正因为它太简单了,另一道题目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

在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如此稀少的地方,民族工作如何才能展开?——在一个不算广阔的领域里,作为能有多大?

所以,可以这样说:林文斌在年过半百就任新岗位时突然碰到了一道难题:针对一道“小题目”,如何才能做出一篇大文章?

他在心里想着并且用行动回答着这些问题。

文章做到了多大?——“举全省之力”,帮助不到2%的人口

初到民宗厅,林文斌就团结党组一班人,抓了三件大事:整顿机关作风,深入基层调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事过两年,当大家回过头再去看林厅长上任伊始的三件大事时,或许所有人都会心服口服:当年林厅长的靶子树得真好,打得真准!

为什么要整顿机关作风?这是针对厅机关内部长期存在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提出来的。林文斌提出的机关精神是:“忠诚、高效、严谨、团结、奉献”。对此,林文斌自己首先给大家做出了标范。初到民宗厅,在大家还不太了解厅长的方方面面时,他的工作作风却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有事立马就办的厅长,他要求下属快节奏、高质量、抓落实、有反聩、自己则是严要求,高效率。

在林厅长的亲自督导下,厅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工作,先后建立健全了党组会议制度、行政办公会议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考勤试行办法、民族以及宗教专项经费分配办法等等。与此同时,厅机关开展了“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优异成绩,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营造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厅机关规定的每周政治和业务学习时间,邀请专家、学者、教授授课,连平常游离机关正常学习之外的驾驶员也严肃认真地参加了各种学习。制度的出台使厅机关的运转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各项工作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为什么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林文斌说:这有两个理由,第一,没有事实为依据,就没有发言权,就不会出思想、出政策,所以,调查研究是一个开凿活水源头的工作;第二,调研不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炼铸自我和炼就一支吃苦耐劳的干部队伍的需要。

调查研究由此成为民宗厅机关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林文斌及其一班人均亲自带领机关干部一趟趟前往民族地区。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调研由此展开,一大批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也摸到了手里。

正是在深刻调研的基础上,林文斌带领民宗厅的同志们就少数民族现状向省委、省政府做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汇报。大量详实的资料、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贫困的生活现状,深深触动了在座的每一位领导。省委常委会议专门用了半天时间来听取这次汇报和研究民族问题。用整整半天时间专门研究一个问题,这在省委常委会上并不多见!汇报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此做出了“举全省之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并做出了召开全省民族工作会议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决定,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部署;随后,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举全省之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帮助不到2%的人口!对于福建省的50万少数民族群众来说,这是一道多么吉祥的福音!但不要忘了,这正是林厅长所倡扬的“深入调研”的直接成果。

最后,为什么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林文斌的逻辑是:埋头苦干是一种值得赞扬的作风,但如能加以有效的宣传手段为辅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工作起来往往会事半功倍。正是因为这一逻辑,两年间民宗厅在全省建立起了信息工作网络,民族宗教重点县都设立了信息工作联络点,在较为困难的条件下配备了信息传输工具,全省共确定了90多名信息员,各地都办起了自己的信息刊物;与此同时,民宗厅原有的两份刊物《福建民族》和《福建宗教》进行了内容调整,突出政治性,大力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使之更加符合新时期的需要。T5H〗3000万与50万的关系:用心灵做出的阐释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福建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但是,福建也有自己的‘西部地区呀!”林文斌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这一事实。两年来,他所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渠道,把福建民族地区的经济滞后以及少数民族群众的贫困现状反映到省委、省政府,以求得到省里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就没有全省的发展和进步;如果少数民族人口不实现小康,全省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民族地区没有实现现代化,福建就不可能全面实现现代化。”林厅长反复阐述的这个逻辑,最简捷地解释清楚了3000万与50万的关系。

当省委、省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时,福建省的民族工作无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挂钩扶持、对口支援成为省委、省政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林文斌的建议下,省委、省政府确定省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18个成员单位对口扶持18个民族乡,汪毅夫副省长担任福建省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林文斌任副主任。民宗厅上通下达,一边要下基层调研,一边要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每年都召开一至两次协调委员会成员会议。两年来,各成员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共计投入资金、物资共939万元,为民族乡解决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民族乡发展了一批多种经营项目,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了贡献。省里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各市及民族工作重点县的积极性,对口帮扶活动从省直单位延伸到各地、市、县直单位,全省形成了支援民族地区的活跃气氛。

“治贫治穷先治愚”。民宗厅在林文斌的组织下成立了省民族工作协调委民族教育对口支援办公室,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后,各沿海发达县市区在教育对口帮扶民族乡和省重点中学、各地、市一中及部分县、市的重点中学帮扶民族中学的活动中开展手拉手活动,资助贫困学生重返校园,捐钱修建校舍,添置教学设备,设立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奖学金。两年来帮扶活动共提供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340.5万元,促进了民族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个发明:把两个看似不太相干的领域融合一体

民族与宗教——当林文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融入到这两个领域里时,他似乎依稀感觉到了:这两个看似不太相干的领域,正被自己融于一体。

为什么不把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呢?有一天,林文斌忽然萌生一个大胆的念头。

倡导和组织省内的宗教界人士关心省内尚不发达的那一部分民族乡村,这难道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题中应有之义?林文斌开始探讨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在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上,他的设想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在向省政府分管领导汪毅夫副省长汇报时,他的设想得到了热情的首肯;在与省内各宗教团体负责人晤面时,他的设想得到了热烈的响应。

在经过精心的组织和安排后,林文斌带着宗教界人士上路了。这一趟去的是闽东的民族村。一路风尘仆仆,扎实深入,体味到少数民族群众疾苦的宗教界人士当场认捐了90万元。

从地图上看,无论从哪一个方向望过去,福建都是离我国陆地边疆最遥远的省份之一。但在国家民委发起的旨在振兴我国陆地边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中,离“边”最远的福建省民宗厅却一次性发动省内的民族宗教界捐款160万元,使福建成为为“兴边富民行动”捐款最多的省份。在这一次捐助中,又是省内的宗教界人士唱了主角。福建省民宗厅的这一次行动在全国民委系统激起了波澜,由此受到国家民委领导的高度赞扬:“福建省民宗厅是‘全国兴边富民行动现场会暨东西合作项目交流会召开之后贯彻落实结对帮扶精神的第一家,行动迅速,措施到位,为全国民委系统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带了个好头”。

但这一行动成功的策划者和创意者,显然应当归功于林文斌的那一个富于开创性的设想——他的那个把民族和宗教工作相融入的独特发明。

难题是怎样破解的?感情与水平的辨证

来到民宗厅工作两年来,林文斌认为:民族工作是“没有感情做不了,没有水平做不好”的事。

自从他走过了最贫困的地方,看到了最贫穷的人家,林文斌就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地倾注在那些少数民族群众身上。

碰到来访的群众,他总是热情地接待,尽量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在抽不出身时,他也要求厅里的同志们接待时要热情周到,至少要有一声“你好”,一张笑脸,一把凳子,一杯热茶。

蓝昌伟,一位畲族烈士的后代,为扑灭山火摔下悬崖,身负重伤,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根本承担不起他的医疗费。林文斌从《福建日报》上得知了这件事,立即在全厅会议上号召全省民族工作者向见义勇为的蓝昌伟学习,并带头认捐。小小的民宗厅一时间就筹集了3万多元。民宗厅的行动感动了社会各界。一笔笔捐款送往这位勇敢的少数民族烈士后代的床头。

福鼎市民委主任雷朝瑞,一名为民排忧解难几十年如一日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林文斌的亲自关怀下,他动人心弦的事迹传遍了福建省的各个角落,成为民族工作系统争先效仿的好榜样。

民族立法是福建省少数民族的长久心愿。《福建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的制定工作也已经历了十年。为了让省人大尽早通过福建省的第一部地方性民族法规,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的关心下,林文斌亲自协调有关部门,使《条例》终于获得了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2000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条例》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这是林文斌特别关心和重视的事。他在全省会议上亲自讲解《条例》内容,宣传《条例》精神,举办宣传贯彻《条例》的培训班,利用各种媒体对外宣传。根据《条例》规定,民族乡均配备了由建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的乡长,实行了给全省少数民族高中和中专考生总分加分2%的录取照顾和对部分地区少数民族高考学生增加20分的照顾;部分市、县落实了民族补助款,并列入当地财政预算。显然,《条例》的实施为全省少数民族同胞带来了实惠,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如何在“少数民族人口少的省”里做出大文章?破解这道难题,林文斌靠的是工作水平,但靠的更是感情。

看看这一串数字吧

以心灵与心血相投入的事业,换来了什么样的结果?看一看这一组数字吧:

近年来福建省少数民族的贫困人口脱贫率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减,到99年已下降到4万人;少数民族行政村通路率达97%,通水率达61.7%,通电话率达95%,通电率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

这就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举全省之力”为“少数民族人口少的省”的民族事业所抒写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文斌常常这样说:“民族工作虽然很难,但只要懂得如何去赢得上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林文斌破了那道难题吗?是的,他用心、用全部的热情,在解寻答案。(责编:郑茜)

猜你喜欢

福建省全省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福建省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掠影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