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再建新功

2001-05-20彭振坤

中国民族 2001年2期
关键词:我院湖北办学

彭振坤

湖北民族学院座落在湖北西南边陲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一所远离中心城市、办在民族自治州的民族院校。自1989年正式更名以来,我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为湖北民族地区及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1998年学院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1999年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合格评价,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可以说,过去的十年,是我院超常发展、成就辉煌的十年。在新的世纪,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我们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为指导,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谱写湖北民族学院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解放思想,艰苦创业,超常发展铸辉煌

湖北民族学院建院时仅8个师范教育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不足1400人,高职比只有18%,生均仪器设备值不足1000元,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用房和教职工住房十分紧张,筹建时期的征地居民106户403人尚未迁出校园,正常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秩序无法得到保证。面对薄弱的办学基础和繁重的建设任务,能否办好、如何办好湖北民族学院,成为学院的重大问题。经过建院初期的几年探索,尤其是1992年省委调整充实的学院领导班子,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以解放思想谋发展,以加快建设求发展,以深化改革促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定不移地走加快发展的路子。

解放思想谋发展。面对建院初期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正当我们在努力寻求答案的时候,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巡重要谈话”。新一届领导班子及时把学习贯彻“南巡重要谈话”与研究思考学院的发展思路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体教职工展开大讨论。大讨论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加快发展、以特色求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更加明确。

加快建设求发展。

发展靠建设,建设需要资金。在国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一是加快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2000万元添置教学仪器设备,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超过4000元,完成5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园艺、林学专业院内基地建设。二是加速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自筹资金4000多万元,完成了7万多平方米的基建任务,使生均校舍面积达到37平方米;师生义务投工搬运土石方,修建了6.5公里的校围墙;新修水泥路面8公里,基本形成了教学区、学生生活活动区、教职工生活活动区等几大功能区和教学用房以系(部)为单位的一体化管理格局。

深化改革促发展。

发展靠改革,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1994年初,我院就制定了《综合改革方案要点》,并得到原省教委批复,以教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和后勤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取得了良好效果,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改革模式和成功经验。1998年与恩施医专合并组建新的湖北民族学院后,我院又不失时机地启动了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重点的第二轮综合改革,目前正向纵深推进。不断地深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的大建设、大发展和大提高。

二、始终坚持为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突出教学、科研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以特色求发展的路子。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根据。如何形成我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我们通过充分论证,形成了立足湖北民族地区、面向全省、辐射周边、服务基层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探索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路子,取得了明显进展。

紧贴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狠抓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在形成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上下功夫。

十年来,先后增设了十几个应用型专业,并大面积提高办学层次,现有专业数36个,其中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14个,覆盖文、理、工、农、医、法、管理和教育等8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6000人。为促进专业建设,我院按照“加强重点、培植优势、带动相关”的思想,狠抓重点学科建设。自1996年起就选择实力较强的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果树学、植物学和民族学等六个学科与武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通过几年的努力,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和生物工程4个学科已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为下一步申报硕士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投资200余万元,培养、选拔、资助骨干教师队伍,使教师职称结构明显改善,高职比达到30%,并涌现出一批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者4人,省政府津贴者6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3人,他们成为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着眼于提高育人质量,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上下功夫。近年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育人质量稳步提高。我院应届毕业生每年都以较高比例考取研究生,重庆大学因我院学生连续三年夺得该校考研成绩第一名,决定自1997年起每年免试录取我院学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我院毕业生在本地人才市场和全国人才市场上都以基础扎实、基本功过硬和综合素质好获得了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一次就业率,如1996年我院一名专科生与多名名牌大学本科生竞争获得成功,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录用,打破了该校十年未进专科生的历史。

立足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狠抓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在形成科研特色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科研的民族特色。我院多年致力于民族学研究,已推出大型土家族研究丛书,基本确立了我院在全国土家族研究领域的中心地位;一批苗学研究成果也已问世,我院作为湖北苗学研究的中心地位正在形成。二是突出科研的山区特色。我院立足山区资源优势,狠抓应用开发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1995年以来,共培育和推广农、林、特新品种和新品系列10多个,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尤其是在绞股蓝技术开发、高山反季节蔬菜技术开发、杜仲扦插繁殖技术开发、烟茶加工制作技术开发、林产化工技术开发和中草药开发等方面,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武陵山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力量。

三、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文明校园建设为突破口,以推动和保障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目标,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子。

高校的地位和使命决定了高校必须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1993年底,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就及时确立了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文明校园建设为突破口,以推动和保障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目标的两个文明建设思路,大张旗鼓地抓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至1998年,短短五年间即实现了由市级文明单位向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的跨越。

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院系(处)两级领导班子和整个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发展的关键在人,成败在干。新一届院级领导班子上任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强自身建设的“紧箍咒”,勤学习,讲政治,树正气,勤政廉政,努力当好“领头雁”。同时,十分重视加强系(处)级领导班子和整个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带出了一支政治过硬、敢于吃苦、作风顽强、无私奉献的干部队伍,他们成为推动学院加快发展的骨干和中坚。

以文明校园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优化育人环境。

一是优化校园硬环境。紧紧抓住彻底解决征地居民搬迁问题不放,主动争取省、州、市政府的支持,终于于1995年彻底解决了困扰我院长达12年之久的遗留问题;之后,边建设边治理,绿化美化,终于在一片凹凸不平的山堡上建起了一座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校园,成为恩施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优化育人软环境。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抓活动载体、抓制度规范、抓典型示范的综合效应和党、政、工、团、学抓教育、抓管理、抓创建的整体合力,营造出人人争先、个个创优、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

几年来,抓精神文明建设,使我们尝到了甜头,短短几年学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正是我们抓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结果。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奋进谱新篇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我院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面向新世纪,如何把我院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作出响亮回答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给我院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力争在湖北西部大开发中有更大的作为,这将是我院的必然选择。

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发挥我院的优势,勇当湖北西部开发的排头兵。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作为湖北民族地区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办在湖北西部,参与和服务西部大开发,为湖北西部开发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不仅责无旁贷,而且首当其冲。同时,我们也必将能够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所作为。首先,我院具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区位优势。我院地处湖北西南山区,在地缘上与部分西部省市直接相连,其承东联西的独特优势更为明显,这不仅使我院有可能成为我省推进教育和科技西进战略的桥头堡,而且使我院直接参与和服务西部大开发有了更大的空间。其次,我院具有多学科发展的优势。如前所述,我院学科覆盖面之广,为省属高校所不多见,这就使得我院将能够更快捷地满足湖北西部大开发对多门类、多规格人才的需求。再次,经过十年的建设,我院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在为湖北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实践中,已经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随着今后进一步加快发展,对西部地区的贡献力度也将必然进一步加大。因此,我院在服务西部大开发中一定能够大有作为。我们将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干出最高水平,为西部大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谱写湖北民族学院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西部大开发,我院大发展;我院大发展,促进大开发。在今后一个发展时期,尤其是在“十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实施“12341”发展工程,即紧扣一个主题,实现两大突破,深化三项改革,狠抓四项建设,达到一个目标,力争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更大作为。

紧扣一个主题。

即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使我院的定位和办学思想更为鲜明,立足于湖北民族地区及武陵山区办学,就是要培养湖北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一是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加大专业调整和改造力度,增加应用型专业数量,尤其要开办当地紧缺的专业,以培养大批投身西部开发的急需人才。二是着眼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推行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努力造就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质量人才。

实现两大突破。一是着眼于增强办学后劲,调优结构,形成特色,在学科建设上有新的突破;二是着眼于充分发挥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围绕湖北民族地区及武陵山区支柱产业建设,强力推进应用开发研究和科技推广工作,在产学研结合上有新的突破。

深化三项改革。一是进一步深化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二是进一步深化以社会化为取向的后勤改革;三是进一步深化以用人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狠抓四项建设。

一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以建立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力量更加雄厚、骨干稳定、出入有序的师资队伍;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及教学科研基地等教学配套建设,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满足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三是狠抓管理制度建设,以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管理运作模式和机制;四是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以进一步增强对湖北西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达到一个目标。即以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推动我院新一轮改革、建设和发展,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特色更明、实力更强的先进的民族本科院校,成为湖北民族地区及武陵山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医疗服务的重要基地。(责编:增林)

猜你喜欢

我院湖北办学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PDCA循环管理法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