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得糊涂”与心理健康等二则

1994-12-30薛仕胜

祝您健康 1994年9期
关键词:白粉蔗糖化肥

薛仕胜

“难得糊涂”是清代郑板桥在失意之时所言。按照新的概念,一般是指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不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纠缠,对不便回答的问题可佯装不懂,对危害自身的询问假作不知,以理智的“糊涂”平息可能发生的矛盾。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解除许多心理压力,化干戈为玉帛,化不和为友情。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想“糊涂”却难“糊涂”;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解愁”、“吸烟解闷”,要么“以牙还牙”、“破罐子破摔”——这些都有损于身心健康。

从某种角度看,“难得糊涂”是一种心理保健良方。它可以通过大脑皮层对机体起到良好的调控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乐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大量的调查资料都证明:长寿者心胸多宽广,性格开朗,道德观念强。他们在一生中,不是没有受到过压迫与屈辱,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失败和挫折,而是他们在受到一次次外界强烈刺激时,能够冷静对待,从容应付,不使自己精神受到折磨而招致疾病。中医认为,很多疾病皆生于气,内伤“七情”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而“糊涂”却可使人免遭“七情”的损害。

医学研究表明:人经常处于烦恼和忧愁状态中,不仅会加速衰老过程,而且还会引起高血压、精神病、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相反,“糊涂”既可使矛盾“冰雪消融”,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为轻松活泼。尤其是处于困境之时,“糊涂”一点会帮助你消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与疲惫。“糊涂”也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有助自己平衡心理,去战胜生活中遇到的“险风恶浪”。

话说食物营养中的偏见

马丽春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科学与迷信往往是同时并存的,尤其是现代,有很多迷信与偏见由于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就会使人真假难辩。食物营养学中的偏见,概括起来有三条:

——认为有些食物能魔术般地促进人的生命与健康。这在目前的广告宣传中是最常见的。似乎一旦服用这类食品,便能永葆你的青春、推迟你的衰老、强壮你的身体。实际上,食品的功能不可能这么神奇。有的食品营养较为丰富。有一定的治疗保健功能。譬如众所周知的大蒜,在抗御感染、防治肿瘤、降脂、抗衰等方面较一般食物力量宏大。但也是仅此而已,绝非进食大蒜便真能抵抗住一切肿瘤的发生。前一阵子在神州大地上刮起的“微量元素补充热”。也是不正确的宣传所致。微量元素既然称之为微量,那它们的需要量、治疗量与中毒量的界限就很小,就不易掌握好,若因此而盲目补充,则是一种隐藏祸患的危险行为。

——认为有些食物对人体非常有害,应该完全从人们常吃的食物中排除。对糖、精白粉的宣传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国外一般认为蔗糖对人体有害,于是国内几家大型报纸不加分析地加以宣传,说什么糖是“白色的毒药”,吃糖无异于“慢性自杀”。其实,在食糖消费较高的国家,对多吃糖是否有害是有争论的。美国权威机构食品和医药管理局组成一个专家组。经过三年时间调查研究指出,蔗糖除去造成龋齿外,未发现对人体造成危害。并明确肯定: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和癌症等疾病并非由于食用蔗糖引起;蔗糖与胆结石病、儿童多动症无关;蔗糖并不特别使人增肥;食用蔗糖并不妨碍人体对外来必要营养成分的吸收。这种结论,现在看来也未必全部都是正确的,但吃糖色变的恐惧与担心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再如精白粉的宣传,也是言过其实了。精白粉中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B1)当然不及全麦粉中的丰富,但在精白粉中还有与全麦粉同样含量的蛋白质与矿物质,且做出的食品口味较好,还是可以广泛食用的。

——现代的食物,由于种植时用了大量的化肥与农药,并且经过食品加工,所以他们的营养价值肯定不如天然生长、不用化肥农药、不经过加工的好。不用化肥、农药与经过食品加工的天然食品,又称“绿色食品”,这些食品价格要比通常的食物贵3~5倍。用过化肥、农药的水果与蔬菜,经过清洗以后,通常可以很容易地将残余的化学物质洗尽。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要比不用的差。更有害处。经过食品加工,虽然会损失一些营养素,但这一损失完全可以得到弥补,何况天然食品经过洗涤加工煮炒以后一样会损失营养素,而且损失的更高。目前天然食品生产量极少。大部分老百姓吃的还是施用了化肥与农药的蔬菜水果,似不必过分强调“绿色食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白粉蔗糖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蔬菜白粉虱 秋防正当时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掺HRA 对蔗糖超缓凝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白僵菌防治温室大棚白粉虱药效试验
冷胁迫与非冷胁迫温度条件下桃果实的蔗糖代谢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