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下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4-06-27张华肖昆盛书中郝亚炬

高教学刊 2024年18期
关键词:物理学产教校企

张华 肖昆 盛书中 郝亚炬

摘  要: 为满足地质勘探行业发展,亟需培养一批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地球物理学专业技术人才,而产教深度融合是解决该需求的重要途径。为此,该文以地球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分析该专业产教融合所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校企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六个方面构建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下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全方位提升地球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及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产教融合;地球物理;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8-0171-04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dustry, it is urgent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geophysics professionals with strong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is demand.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geophysics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in geophysics major, and constructs the multi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rom six aspects,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school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afeguard measures, which ca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ion of geophysics professionals,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Geophysics; multiple collaboration; educational mode; talent training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该学科的发展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对地球及其空间环境的深层次认识。通常,地球物理学是采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大尺度地质构造,寻找地球内部矿藏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灾害的多学科交叉专业,主要培养矿产资源探测、工程和环境勘查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地球物理学专业在满足我国资源探测需求,特别是铀矿战略资源探测需求的同时,也肩负着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亟需一批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地球物理专业技术人才,而产教融合能够利用校内外各方资源优势,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培养企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解决企业人才不足和学校就业压力大的难题[1]。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明确规定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产教融合最初产生于职业院校中,而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推广使用,对人才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当初定位不准,认识不足,与国外相比,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3]。为此,本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以地方院校地球物理学专业为例,拟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利用企业的优势实践教学资源,系统开展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建立相应的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以满足地质勘探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  地球物理学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始建于1956年的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是在传统放射性物探专业的基础上,再根据社会的需要,融合多种普通地球物理方法而建立起来的。经过6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以“理工结合、注重基础、强化能力、侧重应用”为指导思想,在国家核资源勘查、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环境与工程勘探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培养了3 000多名地球物理技术人才,逐步形成了服务核工业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办学定位[4]。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  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地球物理学尽管为理学专业,但对于大多数地方院校来讲,一般很难发展空间地球物理这部分内容,因此该专业主要还是集中于矿产勘探和地质灾害探测的人才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在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更需要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受地球物理学专业理科化和工程教育科学化的影响,以往在课程设置上,仍然以理论课程为主,强调基础知识和知识体系完整,忽视了实践类课程的重要性[5]。尽管实践课程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由于实践条件不足,实践时间难以保证,从而导致学生实习实践机会有限,难以直观、全面地掌握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各生产环节,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无法紧跟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

(二)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难以形成

企业作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主体部分,在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企业与高校对学生培养的关注度不一样,学校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企业优势弥补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企业更加关注的是在培养过程中能否解决企业的难题,为企业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因此,多数企业对学生个人发展、综合能力提升等未进行相关考虑,没有真正参与专业实践教学,从而导致合作只是简单地签订协议,流于形式,产教融合不高。

(三)  “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健全

产教融合背景下多元育人机制除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得有实践教学经历。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近年引进了大量博士,充实了师资力量,但由于绝大多数博士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尽管理论知识非常深厚,但缺乏相应的行业经历,对社会需求了解不足,自身实践能力相对欠缺,难以真正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企业所需要的实践活动反馈于课堂的理论教学,也不能较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践,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四)  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

地球物理学专业目标是培养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实践创新人才,但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由于校企关于课程设置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未对整个课程体系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进行全面改革,再加上科技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以往的课程设置与企业生产需求不符。因此,现阶段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相对弱化,实践条件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  地球物理学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依靠学校资源,还需要合理利用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因此,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可以共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变化的需求。

(一)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紧跟企业需求

在国家《地球物理学本科专业规范》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桥梁,让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实际应用相吻合,明确课程达成度评价目标,使地球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满足企业对人才知识的需求。①合理增加实践课程学时,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步进行,增强综合性和探索性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②在教学内容方面,部分专业课程要具有前瞻性,让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物理行业的发展动向。例如,地电学与电法勘探课程增加了深部电磁法探测教学内容的课时,地震学与地震勘探课程增加了深部反射波探测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等内容,以适应深部地球物理勘探的需要。③增减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加强前言知识的引导和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例如,删减了岩石学、位场数据处理、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等课程,增设了地球物理学专业导论、深部地球物理专题、地学人工智能和地学大数据等课程。④在核心课程设置上,吸纳企业导师的建议,将企业需求的专业知识纳入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学以致用。⑤增加了创新训练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多元化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学术讨论、各种竞赛活动等,并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拓展个人素质和能力。⑥强化工程和创新环节,精简核心课程中的理论内容,增加工程内容。如新增工程物探专题、铀矿勘查技术专题等工程实践类课程,并在单一的课程技能训练基础上,增设了综合技能训练。同时,增设了地学人工智能课程,并要求学生结合第二课堂进行创新训练和课外科技活动等。

(二)  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学队伍,提升师资水平

教师是实施多元协同育人的主力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一支合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此,地球物理学专业按照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工作。①引进在企业工作满2年以上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加入到专业教师队伍当中,提高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②学校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文件,要求年轻博士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1年才能优先参评高级职称,这样可以近距离参与企业单位的生产过程,了解他们的业务内容,以及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切实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③定期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学能力培训活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等,更好地将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与高校教育教学融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同时邀请企业优秀导师来校讲座,将企业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带入学校中,提高教师的工程素养,从而使得校内教师更好地了解企业和社会对学生的最新需求。④依托项目合作的方式,校企双方定期进行深入的学习交流,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实现高校和企业共赢的局面。

(三)  改革教学模式,升级育人方法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需求,构建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①让企业参与地球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建立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完成人才培养,使得培养目标既符合学校人才定位,又契合企业的需求。②教学形式上加强案例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提高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邀请部分企业导师开设应用性课程或专题,了解企业所需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行探究式与小班式学习方式、MOOC/SPOC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等,并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实施混合式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④在大四阶段,建立本科生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的培养上发挥校外导师的优势,让毕业论文内容与生产过程更加紧密对接,能够有目的性地解决一些工程问题。⑤加强科研合作,让本科生从大三就开始接触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了解社会需求和前沿知识,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并能够进行实际应用,提升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

(四)  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实践能力

首先,为了更好地使校内实践环节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对接,在平时课堂实验、课程设计及校内外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目前,地球物理学专业已经建设好了南昌梅岭教学实习基地和浙江江山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并且每年都会对实习基地进行维护更新,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重磁、电法、地震和放射性勘探等地球物理方法能够按照企业单位的需求进行真刀实枪的实习,从野外设计、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全过程都亲自操作,以便工作后更能够熟悉工作流程。其次,本专业也拥有江西省工程研究生中心和南昌市重点实验室,每年可以吸纳部分学生参与实习,在老师的带领下从事纵向科研或者市场化的横向项目,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需要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最后,为了弥补校内较难开展系统实践教学的缺点,充分发挥企业优势资源,本专业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十几家实力较强的企业单位建立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明确企业导师负责本科生在该单位实习时期的实践教学,从而保证了每年都有学生在这些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对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部分学生以毕业实习所参与的企业项目为依托,在校内外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五)  形成稳定的校企运行机制,实现合作共赢

为了实现长久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需要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以解决培养过程中目标不统一的问题,具体如下: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申请科技项目,依托项目进行人才培养。在项目的协作分工上,校内导师主要从事理论科学研究,企业主要从事成果推广应用。项目所产生的成果归属双方所有,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理论研究不足,缺少知识产权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论文、专利等成果进行报奖,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②申请上级部门相关人才培养项目和教学科研平台,努力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保证校企双方都有合作的动力,同时本专业也主动作为地球物理相关企业的人才智库,提高企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③为了与企事业单位保持长久稳定合作,根据双方意愿,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共享,企业通过学校了解最新的前沿科技动向,学校通过企业了解到最新的人才需求。④在教学过程中,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校内还是校外平台建设,最终目标都是要培养学生、锻炼学生,让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到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

(六)  完善保障措施,提高多元协同育人效果

首先建立成果产出与共享机制,签订相关协议,双方分别设立基地管理联系人,负责解决校企合作和基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争取为企业带来效益,提高企业积极性,实现校-企-生共赢局面。其次,建立教学过程协同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和教学资源等环节开展研讨,对校内外导师提出明确的职责要求、激励措施、淘汰机制,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积极性,高质量培养本科人才。同时,建立教学平台协同共建机制,依托校企优势资源,建设校内工程实验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并与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多平台实验实习锻炼机会。最后,建立校内外多元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模式,不定期开展校外实习效果检查和综合评价,全方位掌握校内外实践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并将得到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实践教学负责人,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让校内外导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

三  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多年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学生竞赛、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和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如下。

(一)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是资源勘查和工程物探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先后为地方和行业输送地球物理学专业人才3 000余名,80%以上就业于行业重点单位,绝大部分毕业生在五年以后成为了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2021年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下,就业率达到了93.2%,考研录取率达38.10%,建档立卡学生100%就业。同时学生积极与本科生导师合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8篇,授权专利13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1项,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  学生竞赛获奖成果显著

每年参与的各类竞赛和科技创新等项目60余项,先后获国家级奖31项(一等奖8项)、省级奖23项,特别是2016、2017、2019和2021年四年期间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一等奖,2020和2021年获得了“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一等奖,以及2021年获得第一届国际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一等奖等,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扩大了专业的知名度。

(三)  校企合作成效明显

建成了包括教育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地震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内的联合培养基地16个,举办了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物探技术提升班。在联合培养学生过程中,与企业单位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例如,与江西省地震局合作,构建2019年江西省防震减灾与工程地质灾害探测工程研究中心;与江西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合作,构建2021年校内首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与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普查综合大队合作,获2020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合作,获2021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四)  服务行业、地方经济显著增强

本专业学生80%以上都参与老师承担的各类纵/横向项目,在我国相山等铀矿田深部找矿、甘肃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京沪高铁地基调查、江西海昏侯墓考古、“贵溪天坑”、丰城市曲江镇地陷坑调查及地质灾害探测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等方面取得较好实践效果,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在2020年7月抗击特大洪水中,部分本科生参与了科技防汛,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扩大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五)  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地球物理学专业先后建成了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5门,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3项。2020年该专业入选首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以地球科学类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江西省五星级本科专业,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了本专业建设成果。

四  结束语

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国家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地方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需要政府、企业与学校等多方相互努力、共同合作,实现多元协同育人,发挥出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创新人才。本文在产教深度融合下,构建了地方高校地球物理学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培养出了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满足了地球物理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够为地方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晓玲,李利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0):56-58.

[2] 栾泽,丛广智,梁宵.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困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1,38(12):57-61.

[3] 冯星,招瑜,蔡伟通,等.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6):241-244.

[4] 朱兆优,胡文龙,刘琦,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2):168-171.

[5] 张华,戴梦雪,方根显,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野外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高教学刊,2018(13):125-126.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下校内外多平台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XJG-21-6-21);江西省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螺旋理论的‘一核三链四平台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地球物理学专业为例”(JXYJG-2022-102)

第一作者简介:张华(1979-),男,汉族,江西宜春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地球物理勘探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物理学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美食物理学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