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高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生态化系统实践路径研究

2024-06-27叶青李欣瞳

高教学刊 2024年18期
关键词:双创课程体系课程

叶青 李欣瞳

摘  要:培养“双创”人才是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该文根据大量文献研究和企业调查,总结出目前“双创”教育存在支撑体系不完善、高校对“双创”教育重视度不高、“双创”培养模式不完整、课程体系不完整和“双创”师资队伍缺乏等问题。提出基于供给侧视角建立“政府-企业-社会-高校”相互作用的“双创”人才生态化培养系统,完善当前“双创”教育的运作模式,设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议“双创”师资认证,提出重视因材施教和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双创”教育,提高专业和“双创”融合度的教育理念。

关键字:“双创”教育;供给侧;生态系统;课程体系;专业和“双创”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8-0073-04

Abstract: Cultiva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one of the "double engine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studies and enterprise survey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such as the imperfect support system, the low attention pai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the incomplete training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e incomplet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lack of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teachers. It proposes to establish an ecological training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government - enterprise - society -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pply side, improves the current operation mode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design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proposes the certific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eachers, and puts forward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promo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all aspects and the whole process, and improv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Keyword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supply side; ecosystem;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创新创业”简称“双创”。国外“双创”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为创业代表。我国“双创”教育理念始于1999年大学生创业挑战杯竞赛。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对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给出明确指引:2014年我国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中强调高校要将“双创”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2015年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1];2018年国务院相关文件指出推进“双创”国际合作,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双创”合作[2];2020年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明确把培养有全球竞争力的“双创”人才放在重要位置[3]。

“双创”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热点话题。全球著名的创业管理商学院——百森商学院,提出“创业遗传代码”教育理念,提出高校开展“双创”教育不是培养速成型企业家,而应更多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企业家精神和专业素质[4]。日本政府、学者和企业通力合作,实现“产官学”三者结合体系,是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重要经验[5]。我国很多学者和教育专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实践开展“双创”教育的研究。胡桃等[6]研究了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双创教育模式和百森商学院“双创”课程体系对我国教育的启示。马永斌等[7]运用“大学-企业-政府”模式解决“双创”教育问题。陈岩等[8]提出专业融合双创教育从创业认知、体验、专业技能、竞技能力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黄婕等[9]提出以知识生成模式为视角,从组织制度、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践等方面探索“双创”教育体系。李辉等[10]提出高校“双创”教育应遵循“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逻辑,时代需求逻辑和遵循知识变革逻辑,应提高课程“专创融合”度。

从大学生“双创”教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当前对大学生开展全过程的“双创”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就业、经济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能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一  研究理论基础

本文以供给侧理论为视角,研究当前“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双创”教育的实践路径,实现“双创”教育的精准供给。

供给侧理论的核心是注重需求侧的管理,通过刺激需求达到经济调控的目的。在市场中,生产者属于供给侧,消费者就是需求侧。基于供给侧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高校“双创”教育的实践路径。“双创”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的基本素养。创新可以是一种创意转化为技术实现,也可以是一种技术的变革,可以是某个产品的局部改进,也可以是整体的系统再造。创业可以理解成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完成某个有意义的事情,其特点是没有确定性且充满挑战,在这过程中需要通过奋斗、积极行动和坚持推进事情进展,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里承受能力,遇到失败能变失败为动力,能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直到事情成功创造经济收入与社会价值。创新支撑着创业,是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有了创新的思维和创业的意愿、具备创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遇到好的市场契机,更容易创业成功。

供给侧理论能创造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系统,使用供给侧理论应用在“双创”人才教育培养生态化系统中,在这过程中高校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联系,通过高校“双创”教育的培养向社会输送适合的、能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需要的“双创”人才,同时通过政府、社会和企业的信息反馈,高校实时调整“双创”培养策略,使“双创”人才培养系统形成良性循环。基于供给侧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高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理,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不仅有助于构建多层次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对推动经济新常态下“双创”教育供给侧改革,实现“双创”教育对社会的精准供给。

二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  “双创”教育支撑体系不完整

“双创”教育支撑体系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双创”教育虽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双创”教育支撑体系还尚不完善。具体体现在高校在大学生创业竞赛中的“双创”项目很多,但能坚持下来或“双创”成功的项目则是风毛鳞角。“双创”项目的发展受很多综合因素的影响,比如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创业资金、管理制度、项目设施、创业场地和运营模式等各方面限制,也面临创业项目不能带来收益等现实问题。需要基于供给侧视角,“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支撑“双创”体系,为“双创”教育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要相匹配,实现“双创”人才的精准供给。

在宏观层面,“双创”教育需要有中央及地方政府各主管部门的政府政策指引和政策激励,优化“双创”制度环境,提供一站式的政策支持。在中观层面,需要有行业组织和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创建创业平台、搭建优质师资队伍,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在微观层面,学校融合专业特色,围绕“双创”核心环节实施“双创”人才的培养。

(二)  高校对“双创”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从国家宏观层面,“双创”教育逐步摆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在微观层面,各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对大学生“双创”素质的培养。但目前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结果来看,高校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具体体现在高校在“双创”教育的课程学分设置及课程的安排。理工类高校平均学分设置为6.78分,综合类高校平均学分设置为1.62分,其他类高校平均学分设置为2.87分[8]。在课程安排上,大部分高校将创业课程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生比较忙碌的阶段,学分设置为弹性设置。这个阶段的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实践,会导致学生敷衍对待,使创新创业课程培养目标难以达成。

高校在人才培养策略层面需要把“双创”教育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和课程体系设置中层层体现,并落实“双创”教育的实质内容,使“双创”教育贯穿、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要转变“双创”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和实践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创”人才培养路径,不断提高“双创”课程所占比重,重视“双创”知识、技能、态度和意识培养,提高“双创”知识与专业的融合度和学生“双创”实践能力。

(三)  高校“双创”教育培养模式不完整

国内大部分高校侧重创新创业精神、创业态度和意识的培养,而具体实践引导不足,和“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剥离。具体体现在:“双创”教育的设置大多以校内讲座、就业指导部门指引和创业大赛等形式,仅注重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忽视“双创”教育。

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应注重学生“双创”能力、态度和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具体的“双创”实践,融合专业,让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实践,锤炼学生品质与“双创”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变大。我们需要有一套先进的“双创”教育培养模式,使“双创”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在培养模式中需要贯穿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体现在:创业者需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品格,要勇于尝试和乐于开拓,还要有积极的行动和能够坚持的决心。创业者需要明确创业的目的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不以追求个人财富为目标,而是通过“双创”活动创造价值和在“双创”活动中收获自我幸福的能力。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双创”课程体系的学习,融合具体专业的“双创”项目进行实践,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实践并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双创”项目进行竞赛,指导学生孵化项目并促进“双创”项目成功。

(四)  “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完整,与专业度的融合度不高

经过研究国内大量“双创”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大部分高校“双创”课程设计仅限于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和精神等方面的课程,比如:创新创业领导力及执行力、市场营销战略、创业沟通、创业财务、创业投资、创业设计、创业精神、创业基础和创业创新方法等创业思维引导方面的课程,缺乏创业公司经营管理比较核心的课程,比如战略与结构、项目管理、创业实战案例、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专业融合创业、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等创业过程中公司经营管理中比较核心的知识课程。且课程的设计没有与专业相融合。

“双创”教育培育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经营管理公司等系统化的知识内容,融合具体专业和创业实践项目。

(五)  “双创”教育师资缺乏

国内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大多是由从事就业指导、校团、管理或经济教学的老师讲授,大部分老师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和系统的创业体系知识,在指导学生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业热情。有些大学邀请企业高管或杰出校友支持“双创”教育,但教学经验缺乏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

可以尝试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充分运用企业导师创业实践经验,结合高校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实施“双导师”培养模式。在教师资质上应该有筛选,可以尝试教师资质认证,只有符合资格的教师才能作为“双创”教育的老师。

三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为了逐步提高“双创”教育质量,达成“双创”教育培养目标,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研究和设计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有效路径。包括从宏观层面的政策和文化环境到中观层面的平台建设,以及到微观层面的“双创”教育的实施,基于供给侧理论建立“双创”人才培养生态化系统,做到“双创”人才和社会精准匹配;课程体系是“双创”教育培养的基础,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支撑“双创”教育;建立合适的“双创”项目运作模式,促进“双创”教育的成功和“双创”成果的转化;建立师资队伍,提高师资质量进而提高双创教育质量;高校具体实施“双创”教育层面,需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双创”教育,提升专业和“双创”的融合度。

(一)  建设基于供给侧的“双创”人才培养生态化系统

基于供给侧理论,关注“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四个方面,从宏观层面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到中观层面的平台建设,再到微观层面的“双创”教育的具体实施,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社会和企业提供“双创”相关平台支持和经济反馈,高校创建具体的“双创”组织制度体系、人才培养课题体系、效果评估体系、“双创”实践平台培养人才。通过“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共同作用,根据宏观环境、实时调整和改进中观平台、微观组织制度体系和课程体系,使“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良性的生态化的系统。

供给侧背景下的政府引导,从大学生的创业痛点出发,依托“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中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从供需匹配的角度优化主体内在关系以实现生态化推进(图1)。

(二)  执行“双创”教育运作模式

高校需要提高“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需要有效的“双创”项目运作模式。经过文献研究和高校访谈发现,目前,大部分高校“双创”教育运作模式采取“项目、竞赛、孵化、运作”的模式。很多项目由于资金问题、人力资源和场地设备等资源问题使创业在竞赛环节后退出。

建议在“双创”项目的概念阶段做好功夫。“双创”教育融合某个具体专业,如果有好的创新创业概念,能够运用创新创业概念和项目团队吸引一些风险投资,有助于后续项目创业成功。所以,“双创”教育运作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概念和风险投资步骤。运作模式为:创新创业概念设计-引入风险投资-项目启动-参加竞赛-项目孵化-项目运作。同时在这过程中充分运用生态化系统作用,关注供给侧视角下创新创业的发展形态,提升“双创”教育的职业化培养,实现“双创-职业”的“双轨”并行。

(三)  把控“双创”师资入口质量

高校可以联合合作企业共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创”师资队伍,建议参与“双创”师资认证并通过的老师才能有资格担任“双创”教育的老师,严格把控“双创”教育入口质量。我国培生集团旗下VUE Certiprot面向本科或职业院校开发的ESB创新创业国际认证,只有具备创新创业核心知识和关键路径,具备创业和管理小型企业的基本技能和素养才能获得ESB证书。

高校可以引入专业的创新创业机构认证,也可以创建适合本校自己的“双创”教师认证体系,把控“双创”教资入口,提升“双创”教育质量。

(四)  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宏观环境和中观平台为“双创”教育提供利好条件,“双创”的成功离不开具体微观的高校“双创”教育培养,所以,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经过多家企业运营的调查和笔者个人的创业经验,研究和总结了创新创业项目要获得成功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三个方面的课程:“双创”通识课程、“双创”核心课程和“双创”领域相关课程。具体设计见表1。

在课程具体实施上,围绕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本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同时开设交叉学科选修课程引导,使学生具备创业的交叉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知识、能力、态度和技能,将课程、教学、实践、孵化、创业贯通到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五)  坚持“双创”教育理念

开展“双创”教育过程中,应坚持“双创”教育理念,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双创”全过程的培养,全方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专业和“双创”的融合度。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应与时俱进,应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相关政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

2)高校“双创”教育应有完整的运作体系,课程体系、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3)建设一批优质的“双创”师资队伍。

4)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双创”意识、知识、能力、态度和技能等各方面的培养,将课程、教学、实践、孵化和创业贯通到“双创”教育的全过程。

5)从学生入学起就逐步提供创新创业意识和知识相关课程培训、提供各专业的创业课程和提供多渠道创业实践,强化学生“双创”意识、培养“双创”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胜任力和竞争力,从而培养既懂专业又乐于创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5/13/content_286137 5.htm.

[2]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 eku/2018-09/26/content_5325472.htm.

[3] 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大力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EB/OL].[2020-06-23](2022-03-21).http://www.zlb.gov.cn/2020- 06/18/c_1210667199.htm.

[4] 向东春,肖云龙.美国百森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3(2):79-82.

[5] 吴达飞,江一帆.日本“产官学”创新创业模式的启示性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47-50.

[6] 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1-94,90.

[7] 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8] 陈岩,王蕾.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7(28):378-380.

[9] 黄婕,孙艳丽.知识生产模式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8(5):11-17.

[10] 李辉,杨思佩.“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逻辑遵循、实践困境与行动路向[J].现代教育管理,2022(11):110-119.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多视点视频行为识别关键技术研究”(2022KTSCX164);广州商学院科研项目“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1XJYB09)

第一作者简介:叶青(1982-),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与人工智能。

猜你喜欢

双创课程体系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