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地质类实验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讨

2024-06-20胡晨林赵方钰马静辉

高教学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案例库思政课程

胡晨林 赵方钰 马静辉

摘  要:为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发展和“三全育人”的实施,以新疆大学地质类实验课地质编录技能综合训练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基于课程的实训特点、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地质学的基础科学性质,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设计以爱国爱业为核心的课程思政体系,并建立学生参与、教师主导、专家审核的思政案例库。经调研,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愿与教师积极沟通,期望为地质类实验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地质类实验课;地质编录;教学模式;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6-0189-04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Full-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geological experimental course Synthesizing Geological Documentation Training of X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Based o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e concept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and the basic scientific nature of geology, we should build a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 led and student-centered", design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with patriotism and love of industry as the core, and establish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 base with student participation, teacher led and expert review. After investig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is good, and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a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teacher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geological experimental cours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geology experiment class; geological record; teaching model; case library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些讲话为新形势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目前,课程思政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院校,特别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网络中的热搜词[2],不少高等学校要求要在实现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做到立德树人[3]。

课程思政包含教师、学生、专业课程和思政四种元素。大部分学者仅围绕教师、专业课程、思政三种元素进行广泛探讨,少有从学生角度设计和实施课程思政[4]。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目标主体,仅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思政教育显然不够。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要充分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理念。

新疆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地质编录技能综合训练课程作为一门地质类基础技能实训课,具有受众广、互动深的优势。以其为例,在教师对课程整体把握基础上,根据专业教学特点,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内容特色,设计课程思政体系;通过扩大学生参与度,帮助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设计、反馈、完善,同时为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提供参考。

一  地质编录技能综合训练课程简介

地质编录技能综合训练是为本科生开设的基础技能实训课程。涉及矿产勘查学、矿床学、岩石学、地史学及古生物学等基础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熟悉各类编录工作流程,掌握各项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巧。课程涵盖14项工程地质编录方法,包括:①地质踏勘路线规划;②探槽编录;③浅井编录;④地质图像采集记录;⑤坑道编录;⑥地质实测剖面编录;⑦钻探编录;⑧地质观测点记录;⑨采样编录;⑩地质样品、标本采集记录;  储量计算编录-勘探线剖面图;  储量计算编录-垂直纵投影图;  实际材料图编录;  地质平面图编录。涉及大量室内和野外基础地质工作,具有理论与技术结合、言传与实践并授的特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有更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过往课程思政教学中,大多专注于教师的“教”,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提高自身素养并努力实现思政育人,而忽略学生的“学”,学生仅作为听众被动接受[4-5]。一方面过于夸大教师的个人能力,认为教师通过努力就能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结合并能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德育;另一方面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作为配角接受教师的单向灌输即可真正提高思想认识。这不但给教师带来较大的教学压力,还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实际上,学生的学也不断促进并检验教师的教,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建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彼此相长。

地质编录技能综合训练具有专业基础性和实践性特点。基础性指课程受众广、内容易掌握,有利于课程思政实施和传播;实践性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够充分互动,有利于形成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

对当前课程思政出现的问题进行调研和思考,提出以下四点注意事项:①教师做好知识向导和德行模范。课程思政要实现“立德”和“树人”的有机统一,教师首先应德才兼备。本领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专业教师应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自己,不断稳固自身的专业能力,做到专业与品德两手抓[4]。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保学生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实践要求,从学生身上获取教学启发,适时调整教学方式。③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融会贯通。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下,许多高校教师为了践行课程思政,生硬地将一些思政观点加入课堂,不但达不到潜移默化育人的效果,还会破坏课堂氛围[6]。应以盐溶于水的方式将思政与课程紧密相连。④明确分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内容不应占据教学主体,而应以画龙点睛的姿态起到思政育人的效果[7]。所以,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应把握思政的度,在教学时在合适的切入点插入思政元素,不仅能优化教学氛围,也有利于思政元素深入人心。

结合地质编录技能综合训练课程特点制定以下设计思路:①学习思政理论,了解社会新思潮,提高教师思政素养;深入细致地准备地质思政元素,根据课程逻辑将合适思政元素与每次实验的知识点结合,确保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无时滋润。②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学生积极参与地质勘察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红色文化,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和革命精神。③学生可通过知识点相关地质故事进行课前自学。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名人事迹,将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与思政学习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课后教师认真了解学生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并对学生课堂思政表现进行及时总结。④学生参与课程思政评价与建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通过学习,总结自身学习心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评价,教师可通过访谈学生、问卷调查、期末课程评价等方式收集学生意见,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中。

三  课程思政模式建立

开展课程思政要综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兴趣所在。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强硬专业知识储备,也要提高政治理论认知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更要及时总结学生信息反馈,从而能够科学有效地根据学生意见和课程特点厘定思政目标、选择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案例和设计思政方案。

(一)  以培养爱国爱业精神为核心,确立思政目标

爱国爱业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对高学历人员的基本道德要求,地质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先行和基础,地质工作者也必须奋发有为、爱国爱业。基于这一理念,确立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爱国爱业的可靠接班人为核心开展课程思政,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知识体系(图1)。

爱戴祖国,甘于奉献。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首先就要坚定学生爱国的思想,树立学习强国、劳动报国的信念,形成爱国并愿为祖国事业作贡献的原动力。

勇于担当,积极进取。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事业,对于学生而言,只有练就担当作为的真本领、硬脊梁,才能作出成绩。鼓励学生挑起担当,不断进取。

追求卓越,锤炼品格。专注做事,避免外界诱惑的干扰,坚定初心不动摇,奋勇向前。要磨练学生耐性,培养其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团结克难,重视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许多任务通常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需要群策群力。然而知易行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树立信心,百折不挠。青年一代如朝阳,充满无限希望和可能。鼓励学生要敢想敢干,树立能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二)  结合专业特点、总结学生意见,设计思政方案

选择思政元素时要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挖掘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内容,同时需兼顾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制定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8]。重点把握地质编录技能综合训练的实训特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在实践教学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以地质故事为背景探讨古往今来地质编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课程思政,教师也能从课堂讨论中获得学生感兴趣的思政元素,从而设计思政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实操型任务或小组任务的形式,鼓励学生合力解决问题,在任务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工匠精神。

(三)  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

课程思政案例库是将课程思政案例按一定目的进行筛选、编辑、整理和总结出有秩序的教学资源系统,具有以下优点:①从根本上节省课程思政设计时间;②方便教师间沟通学习;③不断注入新案例,与时俱进;④方便修改和完善。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立能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课程思政案例库建立如下。

确定核心思想。根据地质编录技能综合训练课程需要,以爱国爱业精神、科学精神、伦理法制等思政元素为核心建库,后期根据案例思想内核筛选后分类入库。

分类收集案例。通过互联网整合、文献查阅、专题采访等方式,不断收集地质勘探领域的科学成就、伟人事迹、重大事件、道德纠纷和最新进展等案例。按照图片、录音、视频和文献等格式分类,根据案例内容与专业课程各部分知识点的契合度进行整合,筛选凝练后入库。

定期更新。教师与学生定期对思政案例进行搜集、审核、编写,确保案例符合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和审美,动态更新案例库,保证案例库质量与活力,提高案例库实用性。

交流与共享。适度开放案例库,接受领域专家评议和学生意见反馈;各学科内、学科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推进案例库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四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教育作为人的“类本质”的一种体现,逻辑归宿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教学过程需理论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互相协调,统筹兼顾,如此才能达到教育功能的最优化,进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以引导者身份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当课程的参与者、协调者、评价者,正确引导学生以达到教学目的。

(一)  爱戴祖国,甘于奉献

当代大学生生于和平年代,而传统地质行业工作条件艰苦,加之近年来国内资源勘查和开发活动逐渐减少,造成很多学生对地质行业望而止步。有些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较淡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较弱。教师要尽可能深挖课程中爱国事迹,以激发学生对地质行业的热爱与勇于建设祖国的决心。

(二)  勇于担当,积极进取

由于地质工作比较艰苦,学生们难免比较浮躁,面对困难较容易放弃或追求捷径[7],这时正确的价值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把握课堂机会,将担当精神融入课程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敢于担当的优良品格。

(三)  追求卓越,锤炼品格

青年强则国强,高校担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的使命,教师应引导学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而这需要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在专业领域上能沉得住气的决心,坚定成为优秀人才的恒心和追求。

(四)  团结克难,重视合作

中国无论在民族复兴还是在战胜天灾上都离不开中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然而,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更多是独立奋斗,缺乏团结合作的经验和精神。应利用课堂平台,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团队任务,感受团结的力量。

(五)  树立信心,百折不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科技工作者要坚定创新自信,敢于异想天开、勇闯无人区,达到前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作出超越前人的原创性成果。如果缺乏创新自信,会很容易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展示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力量,培养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对科研攻坚克难的自信心。

五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时,从学生的视角来给予思政评价极为重要,思政评价体系构建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地质编录技能综合训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施调研结果如下。

认为专业课程需要思政的学生占95.3%,98.8%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对个人培养有帮助,学生对本课程的思政教学较为满意。97.6%的学生认为教学中穿插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较为契合,且71.4%的学生很乐意针对课程思政中发现的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探讨,学生对课程思政持积极态度,教师也应对学生积极引导。在与教师沟通方式的调查中,QQ、微信网络交谈和面对面交谈两种方式最受学生欢迎,分别受到49.4%和32.3%的学生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意向采用合适的方式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与教师互动。研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利的部分,将其发扬光大,如此便能补足短板,稳固优势,教学质量越办越高。

六  结束语

课程思政应由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启发,从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入手设计思政教学模式与思政目标,从课程逻辑入手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切入点。地质编录技能综合训练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和课程思政案例库的设计有望为高校地质类实验课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 龚一鸣.课程思政的知与行[J].中国大学教学,2021(5):77-84.

[3] 周颖,张燕,梁秀霞,等.浅谈控制理论课程思政[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1,43(6):68-70.

[4] 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67-70.

[5] 何乐芹,师程程,郝勇静,等.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大学化学,2021,36(7):52-57.

[6] 徐瑶瑶.对课程思政“两张皮”问题的思考[J].时代汽车,2019(19):39-40.

[7] 杨震,赵志根,王世航,等.论地质地理野外实习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与融入[J].中国地质教育,2021,30(4):100-105.

[8] 李庆,吴胜和,岳大力,等.案例研讨式教学在实训教学环节的探索及实践——以“油矿地质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13):83-86.

[9] 张旭,李合亮.廓清与重塑:回归课程思政的本质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1(5):116-121.

基金项目:2022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教育理念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与实践”(202235876)

第一作者简介:胡晨林(1990-),男,汉族,宁夏固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油气沉积地质学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案例库思政课程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